字词 | 秋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秋色笼罩着瘦削的树枝, 如既往的失意之梦影, 流荡在我心头,隐隐约约。 低低叹息在生之疲乏中, 我凝睇于无数芦苇之颠沛; 呵,回忆旧情, 我的眼泪,如残叶上之堕露。 凄凉的寂寞的秋风, 恍惚地浮漾着我的青春之美: 这回忆之迷茫的力, 毁灭了我所有之微笑。 我的悲哀,如江边的乌云, 随旋风卷入淡漠之斜辉, 染上脱叶的树枝, 现出黯澹的秋之颜色。 胡也频是将生命完全凝入诗歌的诗人,他的 一生是诗化的一生。正如他最终是以一个英勇的左联战士被敌人暗杀了一样,他早期的诗歌也不是那种当时流行的一些诗人常有的“甜蜜的怨诉”,而是真诚的人——铸的真诚的诗!按通行的观点认为,诗人早期具有浓郁象征主义色彩的诗代表着他未找到革命前的彷徨,但我们认为,这种“彷徨”是彻骨的生命体验,是生命价值寻求最高实现的困顿,而不是所谓的“为赋新辞强说愁”!那种硬性机械的将诗人前后创作隔裂开来的理论行为,不是愚蠢就一定是骗局。(正像鲁迅先生早期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和后来找到更有力的理论一样,是连贯的、互为因果的。) 这首诗在感伤的情绪中隐藏着精神的强大力量,这种悲剧的诞生是有时代因素的。“悲哀的颜色,/笼罩着瘦削的树枝,/如既往的失意之梦影,/流荡在我心头,隐隐约约”。深秋的景象是“悲哀”的,但诗人写的不是枯萎的落叶,而是孤独而“瘦削的树枝”,这就在悲郁中又给人一种孤傲挺立的力量感。这是诗人“既往的失意之梦影”。那一派葱茏的理想凋谢了,它们在诗人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痕。这伤痕“隐隐约约”,搅得诗人日夜不安。第一节诗人集中写了“树枝”的意象,为全诗奠定了苦难而孤傲的基调。接下来的一节,诗人则主要写“悲哀”。因为前面已经给人一种孤傲的调子,所以这调子不必再强调也会在我们的感觉中一再以潜化的形式运动。“低低叹息在生之疲乏中,/我凝睇于无数芦苇之颠沛;/呵,回忆旧情,/我的眼泪,如残叶上之堕露”。望着芦苇在疾风中摧折、倾伏的姿态,诗人感到了生命的艰难。“颠沛”一词用在这里非常精确,它不是“颓丧”,不是“干枯”,也不是“悲泣”,而是一种隐忍,一种挣扎,一种流浪感。这是诗人“旧情”的象征,他真的奋斗过,有权利失望!所以,“我的眼泪,如残叶上之堕露”。古希腊有 一句箴言,道是“一个人的个性就是他的命运”。联系诗人1926年之前颠沛坎坷的奋斗生活,我们不难领会这种“命运”是由于诗人抗争的个性使然的。那末,这里的“眼泪”比起那种儿女情长的眼泪,不是具有更大的咸度、苦度、深度和力度吗?在悲哀的秋色里,诗人哀悼着旧日理想, “凄凉的寂寞的秋风,/恍惚地浮漾着我的青春之美:/这回忆之迷茫的力,毁灭了我所有之微笑”。没有微笑的“青春之美”,比起天真烂漫的“青春之美”,色调是黯了些,情致是颓丧了些,但这是一种成熟的象征,这种“毁灭”的意义类同于炽红的铁块浸入冷水!正像诗人在另一首诗中所说: “但我们终须痛哭,/假使追究其原因,/与其归咎于命运,/我宁做人类之公敌,愤恨这虚伪世界!” (《痛哭之因果》)这就是胡也频式的“悲哀”,它是一种爆发的力的悲哀,它不是暮霭中的一抹残霞,而是“江边的乌云,/随旋风卷入淡漠之斜辉”。最后的两行呼应了第一节中“瘦削的树枝”的意象,原来那孤傲、苦难的树枝,是诗人的悲愤“染上”的色彩,这是一枝生命的象征,它在秋风中悲泣,但永不能折断永不会宁息! 这首诗体现了象征主义的“契合论”。秋色是总体象征,而诗中的各个物象又构成局部象征。在局部象征中,诗人又突出了“树枝”的象征意义,给人以完整而清晰的审美感受——这也许与诗人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偏爱有关?这首诗少了些“洋味”,多了些传统诗的格调。 秋色qiuse秋天的景色:山上~浓郁|深秋季节,到处都是迷人的~|枫叶红了,把~装点得更美。 秋色qiū sè秋天的自然景色:待书一样预备下四分纸笔,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或又和丫鬟们嘲笑。(三七·844)冷吟~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三八·876) 秋色qiūsè秋天的景色。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故含褒义。 春色;秋色○春色chūn sè(名)春天的景色:明媚的~|旖旎~|眼前一江~|一片~撩人|~满园|~满神州|~给人带来生机|水乡~。 ●秋色qiū sè(名)秋天的景色:~宜人|绚烂的~|浓郁的~|多变的~|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火红的~|平分~。 秋色←→春色qiū sè ← → chūn sè秋色:秋天的景色。 秋景 秋景秋色(~宜人) 秋容 肃景 凉景 ☚ 春光 夜景 ☛ 秋色autumn scenery 秋色autumn scener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