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秋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秋狝

清朝皇帝及满族王公贵族在秋天举行的大规模围猎活动。定制每年八月中秋后一日始,皇帝率王公大臣及少数民族首领北巡至木兰围场,每次选择十几个或二十几个狩猎点进行围猎,逐渐缩小包围圈,聚而围捕猎物,同时进行某些政治活动。康熙四十年(1701)以前,秋狝出古北口,皆驻喀喇河屯行宫,至四十一年 (1702) 始驻跸热河避暑山庄。清历朝皇帝秋狝,见于历史记载的有130多次。初行秋狝,进行狩猎及军事训练,后来实为一种游幸。道光以后,则废除了秋狝活动。

秋狝

秋狝

古代帝王、诸侯在秋季举行的田猎活动。属于军礼之一,因为田猎寓有军训演习的职能。《通典》卷七十六记载: “周制,天子、诸侯无事(指战事),则岁行蒐苗狝狩之礼。” 这儿的狝就是秋狝。可见秋狝渊源甚早。秋狝活动声势浩大,历代王朝皆如此。如唐代的秋狝: 前期,由兵部集众庶修订具体仪程,由虞部勘定围猎的地所。前一日,诸将率领士兵集于猎地。拂晓时分,卷起旗旌,迟到者要受罚。兵部重申猎田令。围田正式开始,队伍分成两翼,到夜晚合围,缺其南面。这时皇帝驾到,鸣鼓入围。左边六十阵西向,右边六十阵东向,各备箫角,将兽驱出。皇帝乘马南向,一驱、再驱、三驱,从禽兽左面射杀之。按规定: 左射为上射,射穿右耳为中射,射到右股为下射。群兽相从不尽杀,已被射者不重射。不射其面,不剪其毛。射得的兽物,上者供宗庙,次者供宾客,下者充庖厨。唐宋以后,亦有王朝将秋狝之地固定一处,较典型的是清王朝的 “木兰秋狝”。清代自康熙帝始,每年秋季均于木兰举行秋狝。木兰在承德府以北四百里,属蒙古翁牛特部管辖。该地方圆1300余里之内,林木葱郁,水草繁茂,群兽聚孳,是行围捕猎的理想场地。其秋狝仪式与唐代大体相同,亦有网开一面和禁止围外诸人逐射等规定。

☚ 品官相见礼   请中严 ☛

秋狝

畋猎。古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之分。清代沿袭古制以三秋畋猎称此。木兰秋围是其典型,最为注重,以为国典。凡臣属皆编入“围班”,轮年赴应,每举以20日为率,岁耗银以几十万计,意在使八旗官兵肄武习劳,演练骑射技艺,沿为皇室家法,是谓秋狝之典。康熙四十二年(1703)以前,秋狝出古北口,皆驻喀喇河屯行宫。此后始驻跸避暑山庄,届期入※木兰围场。高宗弘历躬亲木兰秋狝凡40次。嘉庆以后,木兰之典渐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