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秋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秋怀》

秋怀



平生无志意,少小婴忧患。

如何乘苦心,矧复值秋晏。

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烂。

萧瑟含风蝉,寥唳度云雁。

寒商动清闺,孤灯暧幽幔。

耿介繁虑积,展转长宵半。

夷险难预谋,倚伏昧前算。

虽好相如达,不同长卿慢。

颇悦郑生偃,无取白衣宦。

未知古人心,且从性所玩。

宾至可命觞,朋来当染翰。

高台骤登践,清浅时凌乱。

颓魄不再圆,倾羲无两旦。

金石终销毁,丹青暂凋焕。

各勉玄发欢,无贻白首叹。

因歌遂成赋,聊用布亲串。



《秋怀》是一首借怀旧而抒怅情的五言诗。谢灵运失志后,其族弟谢惠连亦遭株连,蒙“反叛罪”,自此一蹶不振。《秋怀》就是诗人在这种悲愁与失望的极大痛苦之中创作的。

全诗大体分为三部分。前十四句,主要表现心境,抒写秋夜怀旧前的情绪萌动,凄凄忧忧,惆怅满怀:平生本无出人头地的愿望,却不料年纪轻轻便忧患缠身了;痛苦已经够难忍受,况且眼下这秋愁季节又来临了。在人和季节双愁的背景下,诗人感到明月皎洁,星汉灿烂,而人间却是一派秋夜凉风寒蝉噤抖、南飞群雁云中哀号的凄凉景象。他抚动琴弦,凄切的乐声回荡在冷清的屋子里,他点燃孤灯,寂寞的床帐被昏暗的灯光照亮。然而心里装满了心事,展转反侧不能入睡,不由得心中叹道:危安之事难预料呵,是祸是福难估算呵。诗人在这里十分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一个“婴”(通今“萦”义)字,道出了“忧患”驱而不散、摆而不脱的痛苦状态。更“萧瑟含风蝉,寥唳度云雁”两句,神、形兼备,既表其性,又表其状,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双重功能。

后十四句,主要追思往事,沉浮中露着失落感,兴败中透出幽怨情。诗人评说自己的为人:喜欢相如的豁达,但不喜欢做他那样的傲慢的人:对郑生的伶利乖巧很有好感,但是没有象他一样当上大官。诗人继而表述自己的处事:生活中没有以前人的期望为准则,只是随心所欲地欢度时光;客人来了就举杯共饮,朋友来了就写字作画。然而不幸发生了:高台(喻族兄灵运)突然被践踏、洗劫, “清浅”(喻灵运之兄弟、朋友)群龙失首而纷纷遭难;破败者自此不得恢复元气,一朝毁灭便再无重振之日;坚定的信念丧失了,忠君报国的赤诚也一时泯灭了。诗人在这一部分中,表现了一种极其予盾的心境,既标榜自己的人生观,又渗杂着忏悔意识,既流露着对封建礼教的维护,又揭示着封建统治的无情无义。其中感人至深之言,莫过于“宾至可命觞,朋来当染翰”,此乃痛苦之际对美好时日的追忆——苦中思甜甜更苦;震人心恸之语,莫过于“金石终销毁,丹青暂凋焕”,此乃痛心疾首哀挽愚忠之不幸——愚时思忠忠更愚。

最后四句是这首诗的第三部分。经过前二十八句这样一个痛苦的心理体验过程,诗人超脱出来,意欲对他的亲朋好友们说几句上升到生活哲理高度的肺腑之言:想当初我们黑发少年各怀大志,多么欢乐,看如今已是白发暮气一无所成,何等遗憾;我随口吟咏着作成这样一首诗赋,就把它赠送给诸位朋友吧。

诗人的忧患意识,象“忧魂”一样出没于《秋怀》的字里行间。这“忧魂”并无呆板气色,而是不断变换形质,演成异曲同工之妙。它见之于时令,见之于景象,见之于环境,见之于心理,还见之于哲理。它忽儿罩上清高廉正,忽儿罩上欢欣愉悦,忽儿罩上祸危灾惨,忽儿又罩上悲凉惆怅。民间节庆,走马灯千孔百面能流露出同一“悦”情;诗人笔下,诸情境变幻纷呈而凝结为同一“忧”心。

《秋怀》情味丰富,而且意味深长。其意味不仅耐人寻思,而且令人非寻思不可,这正是诗人兴法造诣高深所至。他在“发注而后见”(《文心雕龙》)的过程中,随时做好各种埋伏。例如自“夷险”句至“丹青”句,情感流呈现出逆转势头,逻辑演绎发生果、因相违的现象,凡此种种,均给人以警醒,引人兴思,实在是兴法的重要“埋伏眼”。全诗于显而易见处施比,于微妙隐深处成兴,其比,兴并举者,精在所比,妙在所兴。

唐诗《秋怀》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 可可诗词网

秋怀

 


 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2
 老泣无涕泪,秋露为滴沥3
 去壮暂如剪,来衰纷似织4
 触绪无新心,丛悲有余忆5
 讵忍逐南帆,江山践往昔6


 
 【释】
 1.《秋怀》诗为一组诗,共十六首。“孤骨夜难卧”是第一首。这组诗大概作于诗人晚年。
 2.孤骨:诗人自指。孟郊年老无子,常以孤骨、病骨、老骨等自称。唧唧:秋虫鸣叫声。
 3.“老泣”二句:年岁衰老连哭泣都流不出眼泪来,而秋露似乎就是胸中泪水,为我贫病孤老的身世境遇哭泣滴沥。
 4.去壮:壮年逝去。暂:快,迅速。来衰:衰老来临。张华诗“荣与壮俱去,贱与老相寻。”孟郊诗意本此,而联想更丰富,比喻更生动新奇。
 5.触绪:感触思绪。新心:新鲜愉快的感受。丛悲:聚集纷繁的悲哀。余忆:遗留下来的回忆。
 6.讵忍:岂忍,怎忍。逐南帆:指南归返还乡里。“江山践往昔”句式倒装,意即践往昔之江山。
 
 【译】
 我这把老骨头孤独无依,
 最难过是夜里,四周如墨如漆,
 静听着秋虫鸣叫唧唧。
 人老了,欲哭也没有泪水,
 那秋露就为我清清地滴沥饮泣。
 青春、壮岁的逝去真如快剪,
 衰老的来临如织丝般杂乱绸密。
 感触外物再也没有新鲜愉悦的思绪,
 倒是许多悲哀的回忆在心头云集。
 唉!我怎能将南归的风帆扬起,
 回到那处处留有昔日足迹的故里?
 
 【评】
 人言“郊寒岛瘦”,此诗可见。诗写老年孤苦无依、寂寞难遣的心境,及对衰老来临、青春难再的生命体验,最为真切。
 “孤骨夜难卧”是全诗发端感兴的具体场景,全诗皆由孤独失眠所感发;“吟虫相唧唧”则是自我形象的总体象征。“老泣无涕泪”,非老境贫寒、经千难万苦者难以道出;“秋露为滴沥”,与李贺之“天若有情天亦老”相若而更悲。“去壮暂如剪,来衰纷似织”,为全诗精妙所在,将对个人的、具体的体会升华为人类的、概括的、哲理的咏叹,而这种具有人生哲理思辩的概括,又以贴切的形象出之,如剪似织,去者何其快捷,来者何其纷乱!“触绪无新心,丛悲有余忆”,以“有”“无”相对,新事与忆旧相比,将老年人忆旧之心写活。结句“讵忍逐南帆,江山践往昔”承“忆”而来,却以转折出之,平添一层跌宕。

白居易《秋怀》(凉风从西至,草木日夜衰。)- 白居易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秋怀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白居易
←上一篇:有感 下一篇:短歌行 →
诗词简介: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秋怀》
    .[唐].白居易.
    月出照北堂,光华满阶墀。
    凉风从西至,草木日夜衰。
    桐柳减绿阴,蕙兰消碧滋。
    感物私自念,我心亦如之。
    安得长少壮,盛衰迫天时。
    人生如石火,为乐常苦迟。
     
  • 《 qiū huái 》 
    《 秋 怀 》 
    .[ tánɡ ]. bái jū yì.
    .[ 唐 ]. 白 居 易.
    yuè chū zhào běi tánɡ , ɡuānɡ huá mǎn jiē chí 。 
    月 出 照 北 堂 , 光 华 满 阶 墀 。 
    liánɡ fēnɡ cónɡ xī zhì , cǎo mù rì yè shuāi 。 
    凉 风 从 西 至 , 草 木 日 夜 衰 。 
    tónɡ liǔ jiǎn lǜ yīn , huì lán xiāo bì zī 。 
    桐 柳 减 绿 阴 , 蕙 兰 消 碧 滋 。 
    ɡǎn wù sī zì niàn , wǒ xīn yì rú zhī 。 
    感 物 私 自 念 , 我 心 亦 如 之 。 
    ān dé chánɡ shǎo zhuànɡ , shènɡ shuāi pò tiān shí 。 
    安 得 长 少 壮 , 盛 衰 迫 天 时 。 
    rén shēnɡ rú shí huǒ , wéi lè chánɡ kǔ chí 。 
    人 生 如 石 火 , 为 乐 常 苦 迟 。 
     
  • 《秋懷》
    .[唐].白居易.
    月出照北堂,光華滿階墀。
    涼風從西至,草木日夜衰。
    桐柳減綠陰,蕙蘭消碧滋。
    感物私自念,我心亦如之。
    安得長少壯,盛衰迫天時。
    人生如石火,為樂常苦遲。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历代诗词精品之《秋怀》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秋怀

 

元好问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黄花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何时石岭关头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诗作于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元好问寓居河南登封期间。早在贞祐元年(1213),蒙古军即南侵河东(今山西),元好问故乡忻县也受到波及。翌年三月忻县隐落并遣屠城,元好问的哥哥好古遇难。诗人流寓三乡(今河南宜阳县三乡镇)。兴定二年(1218)又移居登封,是岁之秋,蒙古军占领山西全境。这个坏消息,使诗人心情十分沉痛,在县北十里的嵩山中,他写下了这首悲秋怀乡之作。
 诗一开始就展现了一派“秋风秋雨愁杀人”的情景。凉叶萧萧散雨声”使人联想到唐人“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无可《秋寄从兄岛》)的诗句。也许只是风吹落叶萧萧有声,但人误听作雨声。也许是叶也萧萧,雨也萧萧,加之空堂之上淅淅风声,响成一片,胜似霜威逼人,让人感到不胜清寒。于是生出无比哀怨:“黄花自与秋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深秋菊花盛开,是自然界物候现象。不过,上句著一“约”字,便有拟人化色彩;著一“自”字,更多一重怨思,似乎是说黄花约来西风,得到了繁荣,却将寒冷带给人间,实不叫话。愁多添人白发,是一种生理现象。而下句著一“先”字,又似反驳“公道世间唯白发”的古诗人语,怨白发欺生,专侵“远客”。二句之妙在主观色彩甚强,无理之至而表情极真,将诗句的言外之意补上,正是:黄花自与西风约,关人何事?白发先从远客生,并不公道!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二句写夜不女寝,愁而赋诗。用了两个比喻,其表达的意思或许本是“秋吟更苦似候虫,夜梦频惊如寒鹊”,为了适合格律而作了词语的倒装,然而这种句式读起来反而多了一层意味即:“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象候虫一样,我的吟声本苦,而秋来更苦;和寒鹊一样,我的梦不安稳,中夜特易惊醒。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灵活微妙,于此可见一斑。元好问七律诗的语言造诣,于此可见一斑。
 以上三联都运用了对仗,层层渲染悲苦的“秋怀”。然而,这一切真是因为秋气袭人的缘故吗?表面上是这样,骨子里却是因为乡愁。这乡愁又不是一般的乡愁,而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那样的有家难归的悲痛。这使人想到杜甫的一首《恨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两位诗人心情是接近的,但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不一样的。杜诗基本上是直抒胸臆,而元诗则只写“秋怀”,而“恨别”之意表现得十分含蓄。“石岭关”是太原到忻县间的要冲,是从登封返忻的必经之路。诗人早先有过《石岭关书所见》写当时战乱景象:“轧轧旃车转石槽,故关犹复戍弓刀。连营突骑红尘暗,微服行人细路高。已化虫沙休自叹,厌逢豺虎欲安逃?”由此可见,“何时石岭关头路,一望家山眼暂明”的结句是含有盼望朝廷收复失地之意的,与杜诗结句内容略同而表现较隐约不露。
各种情怀

各种情怀

内心的情怀:胸情 衷襟 衷臆
妇女的情怀:闺襟
女子的情怀:芳心
男女情怀:云雨巫山
男女相爱的情怀:风怀
男女之间相思爱慕的情怀:春心
平素的情怀:宿怀
昔日之情怀:曩怀
春日的情怀:春襟 春思 春魂
春景所引发的情怀或意兴:春心
秋日的思绪情怀:秋怀
秋日的情怀和兴会:秋兴
风月情怀:绮怀
作诗的情怀:吟怀
欣赏的情怀:赏襟
想喝酒的情怀:酒思
难以吐露的情怀:衷曲
离别的情怀:别悰 离怀 离襟
惜别的情怀:别怀
思乡的忧伤情怀:乡愁
怅惘的情怀:凄怀 悲思
愁苦的情怀:烦惵 忧襟
悲怨的情怀:怨情
冤屈郁结的情怀:冤怀
幽独的情怀:幽抱
激愤的情怀:激衷
放纵的情怀:狂怀

☚ 情怀   客旅的情怀 ☛
秋怀

秋怀

明李梦阳的七言律诗。共八首,现录其一: “庆阳亦是先王地,城对东山不窋坟。白豹寨头惟皎月,野狐川北尽黄云。天清障塞收禾黍,日落谿山散马群。回首可怜鼙鼓急,几时重起郭将军? ”庆阳,即庆阳府,在今甘肃庆阳。不窋(zhuo)坟,后稷之子不窋的陵墓; 据《史记·周本纪》载,后稷卒,子不窋立; 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后建不窋城,故址在今甘肃庆阳。白豹寨,庆阳古地名。野狐川,庆阳古川名。障塞,指长城。郭将军,指郭子仪。此诗追忆庆阳悠久的历史,并慨叹当时边事紧张,希望有郭子仪一样的将领出现,收复失地。

☚ 灵武台   环县道中 ☛
秋怀

秋怀

明李梦阳的七言律诗。共八首,现录其一: “庆阳亦是先王地,城对东山不窋坟。白豹寨头惟皎月,野狐川北尽黄云。天清障塞收禾黍,日落谿山散马群。回首可怜鼙鼓急,几时重起郭将军? ”庆阳,即庆阳府,在今甘肃庆阳。不窋(zhuo)坟,后稷之子不窋的陵墓; 据《史记·周本纪》载,后稷卒,子不窋立; 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后建不窋城,故址在今甘肃庆阳。白豹寨,庆阳古地名。野狐川,庆阳古川名。障塞,指长城。郭将军,指郭子仪。此诗追忆庆阳悠久的历史,并慨叹当时边事紧张,希望有郭子仪一样的将领出现,收复失地。

☚ 灵武台   环县道中 ☛
0000732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