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秀才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秀才科古代选举科目之一。汉武帝时始置为察举科目之一。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科。魏、晋、南北朝皆置。至隋,始成为贡举科目之一。唐代科举中,秀才科为常举中之最高科等;试方略策五道,考试结果以评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四等为及第。由于举人惮于所试方略策,州之长官惮于贡士不第而被罚,至高宗永徽二年(651)即已停废。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虽又复设,但无及第者。至天宝初年最终被废除。参见“秀才”。 秀才科 秀才科“秀才”一词始见于《管子·小匡》,泛指优秀人才。汉武帝后成为察举的科目之一。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曾改称茂才。魏晋南北朝时皆有此科。至隋文帝开皇中,成为贡举科目之一。唐代科举中,秀才科为常举中之最高科等,“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通粗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为及第”(《新唐书·选举志》)。由于举人惮于所试方略策,州长惮于贡士不第而被罚,至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即已停废。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63年),虽又曾复有秀才科,但无有及第者。至天宝初年,秀才成为特科,不再常年举送,作为常举的秀才科最终被废除。唐后期,民间又以秀才作为进士的通称。宋代,凡读书应举者皆称秀才。明太祖曾以荐举法取秀才数十人,授以官。此后以至清代,则称进入府、州、县学之生员为秀才。 ☚ 翻译科 俊士科 ☛ 秀才科科举常科科目之一。自汉代至南北朝,秀才为察举的科目之一。隋代以秀才为最高科目,《旧唐书·杜正伦传》说:“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第。隋代举秀才止十余人,正伦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唐以秀才科为科举的常科,以博识高才,强学待问,无失俊逸者为秀才,要求高于明经和进士。秀才科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优劣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贞观中,凡被推荐应试而没有取中者,处分其州长。于是秀才科遂致无人敢应试而趋于废绝。故唐代取中秀才总共才十余人。唐以后不复设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