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禽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禽经

禽经

晋前志异小说集。旧题(周)师旷撰(不可信),(晋)张华注。《宋史·艺文志》子类小说类著录。有《百川学海》本、《格致丛书》本、《夷门广牍》本、《唐宋丛书》本、《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增订汉魏丛书》本、《古今说部丛书》本,又有清人王仁俊辑《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本、1988年10月上海古籍出版社《说郛三种》本。明人胡震亨云:“余谓此书之成,必在隋世;而经文、传语,亦出一手。”说成书时代为“隋世”,实无据也。可能是书成于晋前,或即为张华撰。胡氏谓经、传,出自一手,很有见地。本书经文和传语,熔于一炉;对于各地禽鸟特别是奇禽,作了比较集中的描写。其中有很多是实有其禽,但也有不少是神话传说中的禽类。如“凤者羽族之长”条云:“凤雄凰雌。凤鸿前麟后,蛇首鱼尾,龙文(纹)龟身,燕颔鸡喙,骈翼……飞则群鸟从,出则王政平、国有道。”又如“扶老强力鶺鸽”条云:“扶老,秃鹙也。状如鹤大者,高七、八尺,善与人斗,好啗蛇脯羞(或作炙)食之,益人气力,走及奔马也。”说“扶老”有“七、八尺”高,擅长“与人斗”,颇带奇异色彩。“凤凰”、“扶老”等,这些奇珍之禽,则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在《逸周书·王会》、《山海经》等书中,亦可见到,都是虚构的幻禽。由此可见出作者的想像力。“望帝杜宇”条,更是一篇神异奇幻的作品:“望帝杜宇者,盖天精也。……望帝称王于蜀时,荆州有一人化从井中出,名曰鳖灵,于楚身死,屍反泝流,上至汶山之阳,忽复生,乃见望帝立以为相。其后巫山龙斗,壅江不流,蜀民垫溺。鳖灵乃凿巫山,开三峡,降丘宅土,民得陆居。蜀人住江南,羌住城北,始立木栅,周三十里,令鳖灵为刺史,号曰西洲。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人死而复生”,“让贤而隐化”,情节交构,色彩斑斓,是描写得较为出色的神话短篇。与《蜀王本纪》中杜宇故事行文有异,如鳖灵“凿巫山,开三峡”的情节,以及望帝“处西山”而“修道”的描述,都是《蜀王本纪》所没有的。当然像这样情节完整、有人物形象的章节,在本书中,则为少见;而本书内容大多支离破碎,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古小说。

☚ 佚名氏   司马彪 ☛

禽经

 《禽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鸟类文献。旧题春秋时师旷著,晋张华注。但《七略》、《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宋《崇文总目》皆不见载。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始列其目,称晋张华注。《文献通考》沿袭其说,显系宋人托名之作。
 今本《禽经》也非原来完本。北宋陆佃《埤雅》、南宋罗愿《尔雅翼》援引条目,均未见载于今本。今传主要版本有:左圭《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本;《五朝小说大观·魏晋小说艺术家》1926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夷门广牍》本;清王谟 《汉魏丛书》 本。
 《禽经》作者参阅前人著述10余种,总结了宋代及其以前的鸟类知识,全文3000余字,包括命名、形态、种类、生态等内容。其体例结构简单,内容也较粗糙,但仍不失为我国早期的鸟类志。
 《禽经》作者继承传统命名法,或以形、色特征命名者,“背有彩羽曰翡翠”、“股有彩纹曰锦鸡”、“尾有彩毛曰山鸡”;或以行为动作命名者,“鸷鸟之善搏者曰鹗”、“夺曰鵽”、“𪄡曰鹯”。所记鸟类约60余种,其中鸥 (海鸥)、信鸥(信天翁)、鹇(白鹇)、鹔鹴、白鷢等为以往各种著作未提到的新增种类。
 在生境方面,对某些鸟类的栖穴地也有观察,戴胜“树穴,不巢生”。 (雁)“冬适南方,集于河干之上。……中春寒尽,始北向。燕、代尚寒,犹集于山陆岸谷之间”。并且还总结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山鸟岩栖”,“原鸟地处”。不同鸟类对季节、气象的反映也各异,鹔鹴飞则陨霜”。鸢类 “飞翔则天大风”。泽雉“啼而麦齐”。鸥和信鸥“随潮而翔,迎浪避日”,与潮汐有关。因食性(或习性)不同,其形态结构也各异,“物食长啄”、“谷食短啄”、“搏则利嘴”,“鸣则引亢 (颈长)”,反映了鸟类的适应性。
 群体方面,脊鸰、雁、鹜(野鸭)的 “群栖”,雁、鹭的 “群飞”,且 “飞有行列”,“小不逾大,飞有次序”。鹜 “止大泽中,群处”,一经驯养 ( “既豢”) 为家鸭,虽同类,一旦 “相值(遇)”,便 “恶其族类,而相逼逐”。鸡与山鹊也 “恶其类,相值则相搏”。鹌鹑“夜则群飞,见食,相搏斗”。
 对鸟类的雌雄关系,特别是对某些鸟类在发情期的性行为也有观察和描述。“鸳鸯、元鸟 (家燕)爱其类”。鹤“雄鸣上风,雌承下风则孕”;鹊“上下飞鸣则孕”; “白鹢,雌雄相视而孕。”
 在鸟类的变化发展上,《禽经》的作者仍坚持传统的 “物化说”。
 《禽经》虽为托名之作,仍不失为研究古代鸟类知识的一部可资参考的著作。
禽经

098 禽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鸟类学专著。相传为春秋时代师旷撰,晋张华注。宋陆佃《埤雅》最先引用,大约为托名的唐宋时代著作。1卷。记载一般著名鸟类如乌、雉、雕、鹤、子规、鹧鸪等数十种。以生态描述为主,亦注意到身体结构的适应现象。如说:“鹈志在水,鴷志在木。”“物食长喙,谷食短咮”等。具有一定科学价值。

☚ 管子·地员篇   南方草木状 ☛

禽经qín jīng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48)。鸟类书名。相传为春秋时师旷撰,1卷。主要记述凤凰、雉、雕、鹤、子规、鹧鸪等数十种鸟类之生态。并已注意到身体器官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如“鹈志在水,裂志在木”,“物食长喙,谷食短味”,有一定科学性。

禽经

一卷。旧题春秋时晋国师旷撰、西晋张华 (232—300)注。师旷,字子野,生卒年籍贯均不详。目盲,善弹琴,为晋国乐师。据史书记载,其辨音能力极强,听音能知交战双方的胜负,听乐能知国家的兴盛衰亡。相传著有《禽经》一书。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 (今河北固安县)人,年轻时学业优异,博闻强志,晋初任中书令、散骑常侍,排除异议,力劝武帝定灭吴之计。统一后,封广武侯。惠帝时,拜太子少傅,右光禄大夫。后被赵王伦、孙秀所杀。死后,家无余财,唯文史典籍颇丰。其诗文多已散失,后人辑为 《张司空集》,除为 《禽经》 作注外,还著有 《博物志》。《禽经》是一部关于鸟类学的著作,汉、隋、唐诸志及宋《崇文总目》均没有记载,宋陆佃《埤雅》首引此书,并称其为师旷所著。宋左圭《百川学海》称为张华注。考书中鹧鸪一条,称晋安曰怀南,江右曰逐隐。春秋时根本没有这样的地名。张华本西晋人,而注释中却引南北朝时期陈顾野王《符瑞图》、五代十国时期后汉任昉的《述异记》,由此可见作者、注释者均为后人伪托无异。另外,书中也有伪中之伪,如宋王楙《野客丛书》载陆佃 《埤雅》诸书所引,经《四库全书》编撰者考证,王氏当时根本无有此书,所见非北宋之本。如此伪中之伪颇多。然而是书流传较早,年代久远。文士学者往往引用,况且书中所记的主要内容是凤凰和一般著名鸟类,如乌、雉、雕、鹤、子规、鹧鸪等数十种,以生态为主,并注意到身体构造的适应现象,如说:“鹈志在水、 䴕志在木”、“物食长喙,谷时短味”。有一定科学道理。是书虽为伪书,《四库全书》也将其收录,以备借鉴考证。现存 《百川学海》 本、《说郛》 本、《唐宋丛书》 本、《汉魏丛书》本、《格致丛书》本、《百名家书》本、《夷门广牍》本、明刊吕氏十种本、《四库全书》本 (采用内府藏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