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离骚经九歌解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离骚经九歌解义

离骚经九歌解义

楚辞研究专著。清代李光地作。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安溪人。此书为《楚辞》注释本,所注共《离骚》、《九歌》二篇,故书名又为《离骚经九歌解义二卷》,一卷为《离骚经》注,一卷为《九歌》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所注皆推寻文意,以疏通其旨,亦颇简要”,然又同时指出,《离骚》为诗赋之流,未可说以“经”;另,《九歌》中应有《国殇》《礼魂》,而李氏为符九数,不附载此两篇,“则未免拘泥矣”。版本有清康熙五十八年《李文贞公解义三种本》,张丙炎《榕村丛书》本。

☚ 离骚自我新论   离骚经章句义疏 ☛

离骚经九歌解义

楚辞注疏。清李光地(1642—1718)撰。二卷。光第有《榕村全集》已著录。是集为光地在选编汉以后历代诗中溯源追变,认为《诗经》为始变之源,《离骚》为承前启后,方有列代诗作。于是复用心于《离骚》之研讨,盛暑之中抱病著书而成此编。 全书只注《离骚》、《九歌》两部分,是故《四库存目》著录为:“《离骚经注》一卷,《九歌注》一卷,李光地撰。”光地谓《九歌》只应为九篇(而非十一篇),并不载《国殇》、《礼魂》二篇。其说为:“按《九章》止九篇,则《九歌》疑亦当尽于此(“东皇太一”至“山鬼”)。其辞所寄托,皆感遇抒忧,信一时之作也。后两篇(《国殇》、《礼魂》)或无所系属,而以附之者。”对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至《国殇》、《礼魂》二篇,向在《九歌》之末。古人以九记数,实其大凡之名。犹《雅》《颂》之称什,故篇十有一,仍题曰九。光地谓当止于九篇,竟不附载,则未免拘泥矣。”此说甚是。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安溪《李文贞公解义三种》本,张丙炎《榕树丛书》本。

离骚经九歌解义

二卷。清李光地 (1642—1718)撰。李光第,字晋卿,号厚庵,安溪(今福建安溪) 人。康熙九年 (1670)进士。李氏笃信程朱理学,著有《榕村集》(四十卷),《周易通论》等。本书《四库存目》作《离骚经》一卷,《九歌注》一卷。与《参同契解义》、《阴符经解义》合称《安溪李文贞公解义三种》。正文分《离骚经》和 《九歌》。《离骚》共分十七节加以注解,末有李光第 《后叙》、《附记》各一篇。《九歌》仅收《东皇太一》至《山鬼》九篇,删去《国殇》、《礼魂》。每篇分若干节,篇末对该篇加以总的解说。《九歌》后附李氏跋一篇。注文简明,以疏通文义为主。书中精华在于对《离骚》的注解。其特点是:一、善于分析篇章结构。如将《离骚》分为两大部分,并概括段旨。在段内又分若干层次,并揭示其结构内在联系。虽未必尽是,但试图从作品构架上加以把握,令人受到启发。而在《附记》中,将《离骚》分为回顾现实生活和设想神幻境界两大部分,这是前人未曾论及的新颖提法。二、在文义阐发上,时有精辟见解。如《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以下八句,王、朱等所解,或有违文义或支离破碎,而李氏将八句视为整体加以诠释:“言我昔者有志于为国培植,冀其及时收用。今者不伤其萎绝,而哀其芜秽。虽萎绝,芳性犹在也。芜秽,则将化为萧艾,是乃重可哀已。”将此节用比喻手法,为国培植人才,望其成才,一旦待用,萎绝不可伤,变节诚可哀的多层含意,揭示得透彻、明确。然本书将《国殇》、《礼魂》从《九歌》中剔除,硬凑“九”数,实属武断之举。另外李氏好以君臣大义解《楚辞》,先入为主,不免穿凿。解《九歌》含意,也说:“故天神尊上,则以喻君,司命为太乙之佐,湘君、河伯,非天神之伦,则以喻臣。”亦不符合诗意。主要版本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安溪李文贞公解义三种》,《榕树丛书》本,在丙集内。光绪四年(1878)李光廷刻《榕园丛书》乙集本,北京图书馆藏。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