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图注地理图说。明艾南英(?—1646)撰。不分卷。南英字千子,东乡(今属江西)人。天启举人。南明唐王朱聿键据福建,官监察御史。是书约三万字。首冠《九州分域》和《九州贡道》二图,以作总说。次以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州分绘九图,各图均附说明。再次以《导山图》、 《导河图》、 《禹河初徙图》、《元明大河图》、《导江图》,图解禹凿山疏水,天下山川走向分布,元明时大河改道,泛滥成灾,筑堤修渠,防患利田。再绘《五服图》,呈方阵形,甸服居中,畿内之地,渐次辐射,每服五百里,依次为匈、侯、绥、要、荒服。后有明代舆地全图,虽粗略,然明代州郡,一览无遗。末附《舆图论略》,所谈形势,都北京,有益防御和内统。《河漕论略》,谈水运之利。 《林子导河迂谭》,论治水患有类治人身痈疽,根治须剥其皮肉而顺导之。有《丛书集成初编》本。 禹贡图注无卷数。艾南英(1583—1646)撰。南英字千子,一字千之,东乡(今属江西省)人。明末学者。为诸生,好学,善读书,以文名世。天启四年(1624)举于乡。后屡试不第。西京陷,入闽,唐王朱聿键召见,授兵部主事,官至监察御史,后因病卒于延平。除《禹贡图注》外,尚著有《天傭子集》。《禹贡图注》绘有九州分图九幅,五服图一幅,皆列于相关经文之前。又有舆地总图一幅,附于书末。其书采摘蔡沈集传以阐明经文,又据明代郡县加以对照。图与注均极简略。据书前自序,实为启蒙读本。该书曾收入《禹贡合图纂注》一书。有明末舒瀛溪刻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又有《学海类编》本及《丛书集成续编》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