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福楼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福楼拜法国作家。生于1821年12月12日,1880年5月8日去世。先学法律后转文学。一生陪伴母亲过着埋头创作的独身生活。父亲的遗产使他能专心写作,有时间逐字逐句地认真推敲,实现“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以精确、简练反映当时法国现实社会的作品闻名世界。35岁时,第1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震动全国。1869年历史写实小说《情感教育》发表,10年后获得声誉。三种不同格调、题材的《三故事》成功地体现了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福楼拜 福楼拜1821—1880Fuloubai,Gustave Flaubert法国作家。出生于鲁昂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家庭。他的幼年时代在医院里度过,这样的环境培养了他的实验主义倾向,使他注意对事物作细致的观察。青年时代曾到巴黎学法律,1843年又因病中断学习。父亲死后,他和哥哥平分了田产,陪母亲居住在鲁昂郊区的克鲁瓦塞, 一直到他母亲和他本人去世。福楼拜终生过着独身生活,曾指导过晚辈作家莫泊桑。他得到的遗产使他得以从事安定的写作,除埋头笔耕外,他很少与外界往来。他的一生经历了法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如二月革命、普法战争、巴黎公社、第三共和国等,但这些事件对他的创作影响并不大。在艺术观方面,他曾指出,艺术所追求的只应当是美学上的完满的表现,艺术可以置道德、政治上的考虑于不顾。这种“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使他一味沉浸于自己的艺术追求之中。他认为艺术不是教诲,美丑都要描述,这样才公正、科学。他重视观察分析,潜心收集与写作有关的资料。1856年他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在创作这部小说时,他用了将近5年时间推敲每一个字句。小说一问世就遭到官方的控告,认为他诽谤宗教、败坏道德。诉诸法庭的结果,福楼拜被宣告无罪。这部作品受到读者、评论家的普遍赞扬,给作者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包法利夫人的形象。包法利夫人本是个农村少女,在修道院受了和自己的出身完全不相符的贵族式教育与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后来她嫁给乡村庸医包法利。周围的环境使她每况愈下, 一步步堕落下去,终于在高利贷的压榨与人情世故的冷落下自尽。小说详尽的心理分析,绝妙的世态描绘和人物介绍,使它具有了极强的艺术魅力,开现代小说之先河。马克思的小女儿爱琳娜曾把这部小说译成英文。 ☚ 莫里哀 左拉 ☛ 福楼拜 福楼拜1821—1880Fuloubai19世纪中叶法国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出生在法国卢昂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家庭,幼年在医院中度过,医院的环境培养了他日后注意对事物的缜密观察和实验主义倾向。他从小喜爱文学,10岁时就和同伴们在家里排演自己写的悲剧,中学时倾心于浪漫主义作品,并从事文学习作。35岁时,发表了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作品刚出版,帝国法庭就向他提出诉讼,认为他诽谤宗教、败坏道德,但这部小说受到评论家和读者普遍赞美,官方控告失败,福楼拜顿时成为文学巨人。《包法利夫人》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是继巴尔扎克之后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以农村少女爱玛一步步堕落成淫妇,在高利贷的压榨与人情世故的冷落下终于自杀的悲剧,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社会状况,通过爱玛的沉沦鞭挞丑恶、鄙俗的社会现实。小说虽然只写了一个局限在狭小天地里的外省故事,却描绘出典型环境,塑造了典型人物,他把他倡导的小说写作应当像科学家做实验那样实事求是,必须像一个医生和自然主义者一样细心观察、研究事物,“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付诸他的实践。他的小说故事完整,结构严密,描写准确、细腻,尽管他避免在小说中表示自己的意见,然而他对女主人公的同情和讽刺,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部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被左拉称作是“新的艺术法典”。福楼拜的重要作品还有《萨朗波》、《情感教育》、《圣·安东的诱惑》等。他强调小说创作定要有优美的文笔,他为表现每一个形象、每一种感受,准确无误地传达出自己的思想,常常反复推敲,他要求自己在词章、结构、意境乃至音韵上,尽可能地达到精确、完美、炉火纯青。因此他随手写下的书信,也被现代评论家看成杰作,认为他“是检验文笔优劣的权威试金石”。他的严格的现实主义精神、关于文学创作要用科学方法的理论和精湛的艺术风格,被19世纪末作家所师承。他以科学精神进入他所观察的资本主义社会,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位作家这样高度自觉地要求过自己。福楼拜晚年培养了莫泊桑,左拉、都德也尊他为师,并直接受其影响。 ☚ 鲍狄埃 左拉 ☛ 福楼拜 福楼拜1821~1880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于医生家庭,早年攻读法律,后因病辍学。1845年父亲去世后,迁至卢昂近郊其父遗留的一所别墅居住,专事文学创作。 福楼拜像 福楼拜一生创作态度严谨,注重调查研究和缜密的观察,十分讲究结构安排和语言修辞的美感。他强调“人生虚无,艺术才是一切”的艺术至上主义和“客观而无动于衷” 的创作原则。他的这些努力,使他的小说创作在细节的真实上,具有最严格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作家如莫泊桑、左拉和都德等都有较大影响。 ☚ 波德莱尔 儒勒·凡尔纳 ☛ 福楼拜1821—1880Gustave Flaubert法国作家。生于医生家庭。10几岁就开始创作小说和剧本。19世纪50至60年代先后写成《包法利夫人》,《萨朗波》和《情感教育》3部长篇小说,轰动法国文坛。其作品无情地揭露现实;强调时代和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作用,注重细节的精确,结构的严谨、语言的锤炼。在理论上倡导“艺术至上”,号召作家“钻入象牙之塔”,追求抽象美。其创作上承斯汤达,巴尔扎克的传统,下开19世纪法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的先河。对西方现代主义小说家的创作也有很大影响。 福楼拜 福楼拜福楼拜 (1821—1880),法国作家,出身医生家庭。青年时代学过法律,因病辍学。曾师巴尔扎克,教导过莫泊桑,终生独身。很早时便开始写作,早期作品浪漫主义色彩较浓。 ☚ 吴邦雅 马克·吐温 ☛ 福楼拜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生于卢昂一医生家庭。中学时开始创作小说和剧本。因病于巴黎法学院辍学后,回到故乡专事写作。代表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1857),描述一爱慕虚荣的农家女儿在社会风气败坏的环境中逐渐堕落以至毁灭的悲剧,不加粉饰地揭示了她的婚姻、姘居生活,以及周围灰暗自私的小市民社会,细腻地剖析了她的的内心世界,为作家赢得了世界声誉。另一长篇小说《情感教育》 (1869)描写外省青年莫洛的爱情追求及与巴黎资产阶级生活的冲突,塑造了一个现代西方社会多余人的典型,是七月王朝时期法国社会的风俗画卷。其他作品还有描写古代历史题材的《萨朗宝》、反映其哲学思想的《圣安东的诱惑》、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布瓦尔和佩居榭》,以及与乔治·桑发生文学论争后写成的《三故事》。后集中的第二篇《淳朴的心》为其短篇小说的杰作。他强调小说的客观性、真实性,要求语言精确和富于音乐美,追求艺术上的精益求精。对于19世纪后期自然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 波德莱尔 左拉 ☛ 福楼拜 福楼拜1821—1880Flaubert,Gustare法国作家。生在鲁昂市,是外科医生的儿子。中学毕业后去巴黎学法律。在巴黎结识雨果后,便弃法学文。父亲去世后因母亲要求,于1846年返回鲁昂,致力于写作。福楼拜终生过独身生活,曾精心指导过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写作。30、40年代他创作的《狂人笔记》和《十一月》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忧郁情调。1856年至1869年,他相继发表了《包法利夫人》、《萨朗波》和《情感教育》3部长篇小说,轰动了法国文坛。代表作《包法利夫人》写主人公爱玛是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她被送进了修道院寄宿学校受教育,沉浸在放荡的恋爱小说中寻找欢乐。她着迷之后,幻想自己是书中的女主人公,一心巴望离开修道院寻找一个充满诗意的情人,结果与一位平庸的包法利医生结了婚。但他们生活得不幸福,爱玛一心向往浮华的上流社会,便和当地的一个小地主私通,后来又同一个律师的秘书发生关系,最后负债累累,服毒自尽。小说尖刻地讽刺了包法利夫人的浪漫主义幻想,同时又无情地揭露了法国外省贵族、地主、市侩、高利贷者的丑恶面貌。作者采用对照和反衬的手法,使美好的理想与丑恶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照。这部小说问世后,作者遭到法院的传讯,罪名是“亵渎宗教和伤风败俗”。福楼拜作为小说家,他反复推敲作品的结构、意境、词句,重视形式的完美和科学的精神。 ☚ 波德莱尔 都德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