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庆班
秦腔班社。创建年代失考。但清光绪初年1875年已经在兰州存在。掌班人初为张福庆(福庆子)。主要活动场所在兰州内城外的新关一带,人员有30余人。主要演员有:张福庆(净)、来喜子(旦)、麻旦儿(旦,兼演须生)、高班长(丑)、岳得胜 (须生兼副净)、耿某 (黄毛子、须生)、刘彦青(生、旦兼演净)、任老旦(老旦)、林儿(青衣)、李福儿 (须生)、唐华 (须生、净) 等。上演的主要剧目有: 《黄花山》、《忠八义》、《碧游宫》、《血诏带》、《五花马》、(亚仙刺目)《重台送别》、《鸡头关》、《卖豆腐》、《临潼山》、《广武山》、《大拜寿》、《张公背张婆》、《混元桥》、《下河东》、《白逼宫》、《红逼宫》等百余出。张福庆去世后,其徒唐华继任掌班人,一度改称华庆班。该班在兰州影响极大,对创立甘肃派秦腔风格,做出了重要贡献。后因遇清廷“双国孝”而被迫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