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Second Theorem of Welfare Economics该定理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每一帕累托有效配置均能达到竞争均衡。该定理意指分配与效率问题可分开来考虑。任何帕累托有效配置都能得到市场机制的支持。市场机制在分配上是中性的,不管商品或财富公平分配标准如何,都可利用竞争市场来获得这种市场机制。价格在这种市场机制中起着两种作用。一是配置作用,即表明商品的相对稀缺性;一是分配作用,即确定不同的交易者购买各种商品的数量。这两种作用可以区别开来,即我们可重新分配商品的赋有量来确定个人拥有多少财富,再利用价格来表明商品的相对稀缺性。政策的讨论在这个问题上常常变得模糊不清。人们常常耳濡目染一种基于分配平等而要求干预定价决策的观点。然而这种干预常常令人误入歧途。如上所述,获得有效分配的捷径是让每个人正视其行动的真正的社会代价,做出反映这些社会代价的抉择。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内消费多少商品的边际决策将取决于价格,而价格是他人按边际利益估价这种商品的尺度。对效率的考虑隐含在边际决策中,即每个人在做出其消费决策时会面临一个正确的边际替代问题。在纯粹交换经济的情况下,只要消费者显示出凸性的偏好,每一种帕累托有效分配有可能是一种竞争均衡。在一个包含着生产的经济中,会得出同样的结果,但我们不仅要求消费者偏好是凸性的,而且企业的生产集也要求是凸性的。这一要求完全排除了规模收益递增的可能性:如果企业在均衡的生产水平上有规模收益递增,它们将按竞争价格生产更多的产品。总之,只有在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减时,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才成立。任何帕累托有效分配可以通过利用竞争市场来达到。当然在消费者之间实行禀赋的再分配以支持不同的帕累托有效分配是必要的。特别是劳动禀赋的收入和企业的股份所有权都得实行再分配,尽管这类分配中包含着巨大的实际困难。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Second Fundamental Theorem of Welfare Economics亦称“福利经济学第二定律”。该定理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政府所要做的事情是改变个人之间禀赋的初始分配状态,其余的一切都可以由市场来解决。每一种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Second Theorem Of Welfare Economics在所有消费者的偏好为凸性、连续性和单调性的条件下,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都可以从适当的初始配置,通过完全竞争来实现。或者说,每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均能达到竞争均衡或一般均衡。由第二定理引出的政策含义是: 市场经济可以实现反映社会偏好的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政府不必用干预市场的方法如税收或价格管制来达到某种政策目标,而可以通过收入再分配或财富再分配达到同样的目标。这是因为对市场干预会导致价格扭曲,改变人们的边际决策,造成效率损失; 而收入或财富的再分配 (尤其是一次性再分配) 一般不扭曲边际决策。但收入或财富的再分配会遇到很多困难。首先,如何衡量收入或财富,特别是无形资产 (如人力资本) 如何衡量和分配?其次,收入或财富的再分配会使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不确定,减少工作的激励,影响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最后,大规模的收入或财富再分配会导致社会冲突或革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与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一样,第二定理的假设前提也是非现实性的,人们很难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达到某种社会目标。 ☚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经济福利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