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福余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福余卫

明代羁縻卫所名。蒙古兀良哈三卫之一。始居福余河(亦作瑚裕尔河,即今乌裕尔河)流域,故以得名。洪武二十二年(1389)内附,明设此卫领之,以海撒男答奚为指挥同知。又作 “我看”,即 “兀者”,所部中有出自女真的氏族或部落。永乐初,扩展至今嫩江下游,包括了当地一些不同族属的部落。正统时渐向南迁,后分布于自黄泥洼(辽阳西),逾沈阳、铁岭,至开元一带。主要以游牧为生,也事狩猎和农业。与辽东汉区的联系愈益加强,时入辽东马市交易,社会经济也有了发展。嘉靖中,东蒙古察哈尔部等东进,三卫瓦解。明末并入科尔沁部。

福余卫

自称“我着”。明初在东北所设蒙古*兀良哈三卫之一。初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西辽河)以北, 福余河(又作瑚裕尔河、即今乌裕尔河)流域,即今齐齐哈尔地区。洪武二十二年(1389)始设卫,因福余河得名(一说因古扶馀得名)。以故元臣海撒舅答奚为指挥同知,统领其部。永乐二年(1404)命安出及土不申为都指挥佥事,共掌卫事。也先东进时,该部避走脑温江(嫩江)。正统“土木之变”后南下,分布自黄泥洼(辽阳西),逾沈阳、铁岭,至开原一带。嘉靖间,察哈尔部东迁于辽,遂被残破,其地被喀尔喀五部所取,部众被并,余众避入混同江口。

福余卫

明边地军镇名。位于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附近。洪武二十二年(1389)五月置。与朵颜卫、秦宁卫合称兀良哈三卫。明初属于大宁都司,后改隶于奴儿干都司。系明代女真人的一支,即锡伯族人聚居和游猎之地,自15世纪初起,经常攻掠辽东,与明朝不断发生冲突。16世纪中叶被蒙古科尔沁部吞并。万历三十六年(1608),归附努尔哈赤。其部众后被编入八旗蒙古,有些成为满族共同体之重要组成部分。

福余卫

明初在东北所设※兀良哈三卫之一。自称“我着”。明初游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西辽河)以北,福余河(又作瑚裕尔河,今乌裕尔河)流域,即今齐齐哈尔地区。洪武二十二年(1389)始设卫,因福余河得名。以故元东宁王海撒舅答奚为指挥同知,领本部蒙古部落及部分女真人,隶大宁都司。永乐二年(1404),明朝以安出及土不申为都指挥佥事,共掌卫事。七年(1409),转隶奴儿干都司。正统(1436—1449)间,受瓦剌驱使,向南迁徙,分布自黄泥洼(辽阳西),逾沈阳、铁岭、至开原一带。嘉靖(1522—1566)中,察哈尔部东迁于辽,遂被残破,其地被内喀尔喀5部占据,部众被并,余众走避混同江。该部除从事畜牧业外,兼事渔猎和采集,社会经济较为落后。《卢龙塞略》载其世系如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