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运jìnyùn禁止向某国输入或从某国输出商品及其他物资 △ 实施~。 禁运jìnyùn〈动〉经济封锁或经济制裁的手段之一。即禁止对某国输出或从该国输入某些或全部商品或其他物资的行为。 ◇ 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分别于7月25日和8月1日举行表决,同意取消对土耳其的武器禁运。(人民日报.1978.9.30) ◇ 美国和俄罗斯于本月早些时候向安理会提交了一份决议草案,要求对塔利班实施包括武器禁运在内的更加严厉的制裁措施。(人民日报.2000.12.20) 禁运jìnyùn〈动〉(一国或数国)禁止向某国输出或从该国输入商品或其他物资。 禁运jìn yùnэмб рго;запрéт перевóзки (транспортирóвки)禁运 禁运jìnyùn禁止运输的简称。主要指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禁止运送某种或全部物资。 ❍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等国利用联合国大会于1951年通过了对中国、朝鲜的~法案,对中朝两国实行封锁、~。 ☚ 禁渔 京都议定书 ☛ 禁止某事 禁止某事禁止酿酒:断酒 禁止屠宰:断屠 禁止籴米:闭籴 禁止打猎:禁猎 禁止吸烟或吸烟片:禁烟 禁吃食物或某种食物:禁食 因病而禁吃某些食物:禁口 禁止夜间通行:禁夜 夜间戒严,禁止通行:宵禁 严宵 没有解除宵禁,整夜不能通行:金吾犹禁 没有宵禁,整夜可以通行:金吾不禁 金吾不夜 金吾弛禁 在街道上戒严禁行:静街 禁止向某国运出或有某国运入商品或物资:禁运 禁止航运或捕鱼:禁海 用杀戮的重刑禁止人犯法:以杀去杀 杀以止杀 以杀止杀 禁止赌博活动:禁赌 禁止邪恶:御奸 禁止做官或参政:锢(禁锢;遮锢) 禁止相聚私语:箝语 用眼色禁止别人言行:目禁 ☚ 禁止 制止 ☛ 禁运国家禁止或限制本国与别国的贸易和经济往来。报复、干涉或制裁的形式之一。依禁运范围分为全面禁运和部分禁运,依禁运内容分为经济禁运和军事 (武器) 禁运,依禁运时间分为平时禁运和战时禁运,依禁运国家的数目可分为单独禁运和集体禁运。现代国际法禁止将禁运作为非法干涉的手段,但不排除将禁运作为报复或制裁的手段。《联合国宪章》第41条规定,安理会为实施其关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建议,有权决定并促请会员国与有关国家全部或局部断绝经济关系或交通、通讯联系。 禁运 禁运jinyun一国单独或几国联合,通过法令禁止同另一国或几国的贸易往来。包括禁止向对方输出或从对方输入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禁止船只、飞机等运输工具运载货物驶往被禁运国。禁运是国际关系中广泛采用的一种经济制裁措施,一般在战争期间实行。如战争期间中立国为保持中立而禁止向交战国运送军需物资,一国在交战时为了在军事上、经济上扼制敌国而断绝贸易往来等。在平时,由于双方外交关系的恶化,也可使一方对另一方实行某种程度的禁运。根据禁运的性质,可分为侵略行为的禁运与反侵略行为的禁运。帝国主义国家常常用禁运作为对其他国家实行政治讹诈和经济封锁的手段。如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对中、朝两国“禁运战略物资”法案,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属侵略行为。许多发展中国家也运用禁运作为反帝、反殖、反霸正义斗争的手段。如在中东战争中,阿拉伯产油国和其他一些产油国联合起来,对支持以色列反动政府的国家采取的禁运措施和197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对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实行武器禁运的决议。《联合国宪章》第41条规定,为了和平的目的,对进行武装入侵者,对违反联合国宪章、违反国际法者,可以实行禁运。 ☚ 贸易差额 出口加工区 ☛ 禁运一国或几国禁止向某国进出口全部或部分商品。 禁运 禁运embargo;forbidden traffic某国或数国禁止对另外的国家进行商品贸易,或禁止一切运输工具的相互往来的行为。早期多为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时,对外国船舶航行所作的妨碍,如禁止外国船舶进入本国港口。现多用于国际间的“经济制裁”,是强制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种手段。禁运的目的和情况各不相同:有单项或几项禁运;有全面禁运;有作为干涉别国内政的手段;有利用这一武器,进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如1973年10月的中东战争中,生产石油的阿拉伯国家对支持以色列政府的国家采取石油禁运。国际实践表明,联合国组织也使用禁运作为对有关国家实行经济制裁的一种方法。 ☚ 保税运输 运输工具保险 ☛ 禁运由一国限制、停止或禁止同另一国或多国的全部或部分商品、武器装备的进出口,科技情报和其他权利的转让等所规定的封锁。 禁运 禁运解决国际争端的强制方法——报复的一种手段。一般用于表示一个国家采取的限制、停止或禁止本国同另一国家 (或若干国家) 贸易经济联系的国家行为。禁运可以是对全部或部分商品、武器或通货进出口的禁止,对科学技术情报、著作权,先进技术转让等限制,或对特定种类商业、财政金融和其它贸易经济活动的完全和局部的禁止。其目的在于从经济上、军事上及政治上、道义上削弱潜在的对手和惩治国际不法行为。《联合国宪章》规定,对其行为危及国际安全的国家可以实行集体禁运,作为惩罚措施。集体禁运的效果取决于实施禁运的各成员国的合作,也取决于非成员国是否支持与合作。 ☚ 强权外交 蓝皮书 ☛ 禁运国际关系中一种制裁措施。国际法上的禁运原义是国家强制扣留本国港口的商船、货物甚至船员,阻止其开往敌对国领土。泛义是指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一国停止或禁止本国商品向特定国家出口;停止或禁止特定国家商品进口。禁运一般是临时采用的方法,但也有长期实行的,如西方国家1950年初开始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战略物资禁运,迄今已达40多年。当发生战争时,交战国之间禁止或中断贸易关系,就叫“禁止对敌贸易”。早在1807年,美国就制定禁运法,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多次实行禁运,如1912年禁止向拉丁美洲国家出口武器;1933年后又先后禁止金块、氦和麻醉剂等出口。为了自身的利益需要,发达国家经常以禁运作为护身符,往往用此来威胁发展中国家。 禁运亦称贸易禁运。泛指一国或数国政府通过法令禁止对另一国的贸易往来。例如禁止外国的货物、黄金和有价证券等进口,或禁止本国的上述物品出口。帝国主义国家常将禁运作为扼杀革命或进行战争的一种手段。1920—1934年,美国数次禁止木材、锰矿石、无烟煤、石棉等产品运往苏联。1933年,英国对苏联也实行禁运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随意将一些货物列为“战略物资”,禁止输往社会主义国家。1951年5月,美国利用联合国大会,通过对中、朝两国“禁运战略物资”法案,对我国实行禁运; 1952年9月在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又增设一个“中国委员会” ,列入对我国禁运货单达四百多项。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也运用禁运手段作为反帝、反殖,反霸的武器。1973年10月,阿拉伯产油国和其他一些产油国联合起来,对以色列实行石油禁运。 禁运由于军事、政治、经济、贸易、卫生等原因,一国或数国对另一国或数国采取禁止输出、输入 (或其中之一) 全部或特定物资、商品的措施。对于禁运造成的损失,货主可以从投保海上保险中的拒收险得到一定的补偿。该险规定,投保人事前知道输往国实行禁运,保险人不负拒收责任; 但保险货物启航后,进口国宣布禁运时,保险人负责赔偿禁运、运回或运往他处的运费。 禁运 禁运Embargo一国或数国禁止对另外的国家进行商品贸易或运输工具的相互往来。各国实行禁运的原因和目的极不相同。帝国主义国家往往以禁运作为干涉、控制别国的手段。现在发展中国家也利用禁运作为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武器。 ☚ 经济封锁 经济结构 ☛ 禁运 禁运Embargo(1)禁运原指一国针对外国的不法行为,采取扣押该国在本国港口内的船只,或接管其财产的办法进行报复的行为。其目的在于强迫该国对其过错进行赔偿,以促进争端的解决。因此,对于被扣留的船舶,通常是暂时扣留而不是没收。此外,在有战争危险时,为防止本国船只落入敌手或有必要调查船舶的用途时,实行禁止本国船舶出港的措施,这种做法称为国内禁运(Civil Embargo)。(2)现在此词多被用作施加经济压力,进行强制或惩罚的手段,指一国或数国部分或全部禁止对某国的出口以及从该国的进口。如1973年,阿拉伯产油国为孤立以色列,对非友好国家削减乃至停止石油供应,这种做法被称为石油禁运。1951年5月,美国利用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对中、朝两国实行“禁运”的非法决议,禁止各国向中国和北朝鲜运送武器和战略物资。 ☚ 封锁 经济封锁 ☛ 禁运 禁运在不具备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不准投入水路运输的货物,以及由于某种政治、经济、军事等原因,不准某种物资进出国境或地区的行为。禁运事实上并无绝对禁运的物资。 ☚ 集中货运 零担货物联运 ☛ 禁运 禁运亦称“贸易禁运”。一国或数国禁止对某国输出入某些商品和禁止有关国家运输工具驶往被禁运国的行为。实行禁运原因有: 如在战时中立国家禁止将军用物资运往交战国;一国在交战时为了在经济上、军事上扼杀敌国而实行禁运等。禁运往往是帝国主义国家干涉和侵略别国的一种手段。如1951年5月,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对中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实行禁运的非法决议。 ☚ 生产型自由贸易区 贸易禁运 ☛ 禁运embargo
禁运embargo 禁运embargo 实行~impose (or put,place) embargo on/对…实行强制性的武器~impose a mandatory arms embargo against …/解除~ lift (or remove)the embargo on/在~之列under an embar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