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民二业
东汉光武帝时议郎给事中桓谭提出的禁止一人兼营两种行业,反对商人兼营高利贷的主张。西汉以前抑末论者以驱民归农为目的。桓谭赋予重农抑商新的内容,认为:“夫理国之道,举本业而抑末利,是以先帝禁人二业,锢商贾不得宦为吏,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中家子弟为之保役,趋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不耕而食至,乃多通侈靡以淫耳目。”(《后汉书·桓谭传》) 桓谭认为商人资本兼高利贷者因资本雄厚,能够驱使一些“中家子弟”即中小地主弃农依附于他们充当掮客或中保,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因此主张商人应亲自从事经营,不得再假手中间人,如有违反者,给以经济处罚。这就使商人感觉“事寡力弱”,从而转向农业生产,以使“田亩修则谷入多,而地力尽矣” (同上)。反对高利贷在先秦尚无明显主张,西汉初晁错对高利贷稍有非议。东汉刘般对“禁民二业”提出质疑:“郡国以官禁二业,至有田者不得渔捕。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夫渔猎之利为田除害,有助谷食,无关二业也。”(《后汉书·刘般传》) 当时有的郡国将捕渔打猎也认为是农民不能兼作的职业,这是“禁民二业”措施所引起的流弊。刘般抓住这一流弊来指责“禁民二业”对人民的肘制,促使明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取消了“禁民二业”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