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祭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祭祖jìzǔ祭祀祖先。 祭祖 祭祖庙 祖祀 祖祭 奉先 享先 ☚ 各种祭祀 祭神 ☛ 祭祖❶满族传统习俗。满族人崇敬祖先,经常祭祀以展孝思。皇宫萨满祭祀中夕祭对象是“七仙女、长白山神及远世祖”,民间祭祀夕祭神位上以满文写有“神灵”字样,表现了满族“慎终追远”之情。宫廷祭祖较为隆重和频繁,其中月祭、常祭、四季献神、报祭、大祭、插柳枝求福神均有夕祭祭祖的内容。民间此举简略。 庙/太庙/七庙/九庙/祧/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历代帝王庙/西北冈祭祀坑/八白室/祠堂/祀杜主/金陵挤马/祀先师/射鬼箭/朝正 ☚ 庙采 庙 ☛ 祭祖 祭祖祭祀祖先的礼仪。宫廷祭祖一般在宗庙举行。祭祖来源于原始社会的祖先崇拜,这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宗教形式。在中国,祖先崇拜大约出现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阶段,至夏商周三代之时,祭祀祖先即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仪节和制度。《礼记·祭法》载: “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 夏后氏亦褅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 殷人褅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 周人褅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先秦时期的宗庙祭祀活动甚多,有“月祭”、“四时之祭”和“殷祭”等。“四时之祭” 的名称各不相同,按照 《礼记·王制》 的说法: “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但这是夏、殷两代的祭名,到了周代则改为 “春曰祠,夏曰礿” 了。至 汉 代,以春、秋二季为主的宫廷祭祖仪式发展成岁时依循展祭。唐宋王朝以后,祭祖活动按时间、性质及所祭对象的不同,分为不同种类。通常分有: 常祭、专祭、特祭、大祭等,祭祀仪节亦更趋制度化。“常祭” 即日常祭祀,每月进行两次,时间分别定在朔日 (初一) 与望日 (十五)。“专祭”是对特定的祖宗所进行的祭祀,如冬至日祭始祖,高、曾、祖、父忌辰之祭等。“特祭”是遇有大事,如亲征、凯旋、婚嫁诞育等,亦须祭祖。“大祭”规模最大,一年之中通常要举行数次,其时间多选择在岁时节令,如旦日、上元、春分、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秋分、中元、除夕等。诸次大祭之中又以春、秋两次大祭最为隆重。 ☚ 凶礼 尸 ☛ 祭祖 祭祖jizu民间岁时祭俗。旧时腊月二十三傍晚,家家户户祭祖,以示缅怀之意。官宦富豪举家穿戴一新,聚于本族祠堂,祭祀列祖列宗;普通人家堂屋摆设祭案,供奉祖宗牌位面像,案前放布垫或草坯,供跪拜叩头用。焚香致祭,均以年龄长幼、地位尊卑为序,依次进行。 ☚ 祭姜嫄 祭麻姑 ☛ 祭祖worshiping ancestor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