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综述
祭灶,又称祀灶,俗称祭灶王爷、祭灶君菩萨。
灶神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说为黄帝作灶,死为灶神。二说为颛顼氏之子祝融,祀以为灶神。三说为天上的星宿之一,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人间当了灶神,号“东厨司命”。四说为长栖于灶上的虫,俗称“灶马”或“灶鸡”。此外,还有老妇说、浪子说等。但上述种种说法。均不可信。根据研究,灶最初是过着穴居生活的以蛙为图腾的氏族首先发明的,而最初主持灶的是妇女,因此,灶神应是蛙图腾的女氏族长。
祭灶,早在周朝即已被列为五祀之一。《礼记·曲礼下》“(天子)祭五祀”,郑玄注:“五祀,户、灶、中霤、门、行也。”春秋时期,祭灶已经成俗,但此时祭灶的时间是孟夏之月,祭品为肺或血,祭祀者多为老年妇女。到了汉代,祭灶时间改为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品改为黄羊,祭祀者改为男性。到了唐宋,祭品中增加了胶牙糖、酒糟及牲畜等。清末和民国年间,祭品减少,仅为灶糖和年糕之类,但增加了供灶神坐骑的饲料——清水和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