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教伦理思想又称日本神道教的伦理思想,“神道”,即神灵之路,神道教是日本国本土宗教,由日本民族从最初以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中发展起来。儒佛思想传入日本后,神道教吸收这两家思想,才逐渐形成完整的宗教教义。德川幕府时期,部分神道派如吉川神道、垂加神道等都把神道教与朱子理学相结合,强调尊王忠君,主张神道独立。德川后期,又形成了“复古神道”,依据对《古事记》(712年)、《日本书记》(720年)等古代典籍的阐释,极力批判儒佛思想,提出“尊皇”、“攘夷”的主张,狂热鼓吹以日本为中心,建立神道教为统治思想的世界秩序。神道教可以分为神社神道(国家神道)、教派神道(宗教神道)、民间神道(家庭神道)三大系统,二次大战后,神社神道从国教降至民间宗教。从伦理上看,神道教主张注重现实的、人间的权利,以物质财富为追求目标,这也是神道教与其他宗教的根本区别之一。神道教拜太阳神为众神之首,太阳作为“天照大神”被视为日本国的“伟大始祖”,天皇是有太阳神性的人的精灵,君权至上,可以看出,神道教深受儒家道德思想的强烈影响。明治维新后,神道教被尊为国教,更注意宣扬和维护封建道德观念,分别象征智慧、勇武、仁义的三大圣物古镜、宝剑、八尺琼勾玉,成了王权不可更改的证物,从这一代天皇传至下一代天皇。这种有强烈感召力的神道道德精神是后来日本军国主义的重要精神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