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神经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神经症
主要责任者: 何伋,路英智,李浒等;孔媛,王法鑫,孙健等
责任方式: 主编;副主编
出版者: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地: 天津
字数: 270 千字
页码: 1-331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R749.7
装帧: 精
语种:中
定价:36.00
出版时间:2009-03
丛书多卷书否: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共收录31条词条。
被引频次:3
神经症

神经症shenjing zheng

又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其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关,可表现为多种精神、神经和躯体症状,但医学检查不能发现相应的躯体生理病变。神经症的患者大部分都意识清晰,有自知力,并寻求治疗。神经症常见的类型有神经衰弱、癔症、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疑病和抑郁性神经症等。由于神经症的起因与心理因素有关,所以神经症的基本疗法就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通过解决患者内心冲突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来增强他的安全感,减轻焦虑不安,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并改善其人际关系。对于各种症状的治疗可以配合各种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抑郁药物等。

☚ 吮拇指   神经性厌食 ☛

神经症neurosis

系一种轻微的心理障碍。包括焦虑症、癔病、恐惧症等。其发生可因各种连续刺激长期紧张的结果,亦可因内心矛盾不能解决,或心里冲突得不到平衡,或受到打击内心压抑而致。主要表现为轻度、暂时性心态失常,如过度焦虑、紧张、沉默、恐惧、不安、过度悲哀、过度欢快等。可用精神疏导、药物镇静、针灸等治疗。

神经症

又称“神经官能症”。一组轻性大脑功能失调疾病的总称。分神经衰弱、癔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共同表现为起病与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症状多样,均不能查见与症状相应的病理解剖改变。患者通常能与外界保持良好接触。

神经症neurosis

是一种比较轻微的心理失常症。临床上虽将它列入心理的病理状态,但在日常生活中因经常遇到,所以仅将其作为暂时性失调对待。常见者为焦虑反应、癔病、恐惧症等。其产生多是心理冲突或遇到挫折后自我压抑的结果。

神经症

神经症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飞行人员常见病之一。一般分为神经衰弱、癔病(歇斯底里)、强迫性神经症和(或)精神衰弱。按其临床表现还可进一步分为神经衰弱、歇斯底里、强迫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和人格解体等类型。我国飞行人员本病患者以神经衰弱为主。
神经衰弱 据一组调查资料(1981),在飞行人员中的发病率约为10%。
(1) 病因:患者病前的性格特征,多表现为适应性差,特别是变换环境后不能照常入睡,对困难缺乏顽强斗志,好强心重,多思,性情急躁和胆怯等。绝大多数患者有明显诱因,如精神曾受较大刺激,某些实际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学习过度紧张,飞行过度疲劳,不适应夜航作息制度,平时有影响入睡的不良习惯(如在上床后看书和思考问题) 等。疾病使机体机能状态弱化也常诱发本病。
(2) 临床表现:多有不同程度失眠,还可有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易激动和全身乏力等症状,以及腱反射亢进、舌尖和眼睑震颤等体征。
(3) 诊断: 应慎重,不可单凭主诉。须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发病因素、现病史、生活经历、飞行工作情况和既往史等),全面体格检查,并酌情作脑电图、头颅X线片和实验室检查等,以除外颅内外病变、全身躯体疾病和早期精神分裂症等引起的神经衰弱状态。
(4) 预后:如能早期发现,合理治疗,消除其病因和患者能正确对待,预后良好。
(5) 预防:
❶作好飞行学员医学选拔工作。对报考生进行神经精神科检查时,须认真、细致、全面,不仅应淘汰有神经衰弱或其病史者,还应注意性格特征,特别是适应性。对适应性差者,以不录取为宜。
❷加强航空心理卫生监督工作,如防止学习过度紧张、飞行过度疲劳,保证有良好的休息和睡眠,开展体育锻炼和活跃文娱生活等。
❸帮助解决并要求正确对待一些实际问题,如个人恋爱婚姻问题、家庭困难等。
❹对其他疾病,特别是妨碍睡眠的腰痛、耳鸣等应及时治疗。
❺注意早期发现患神经衰弱的飞行人员,并及时治疗,应重视病因的消除。
(6) 医学鉴定:应根据疗效进行评定,痊愈者可作飞行合格结论。明显好转,具有良好代偿机能且不影响飞行工作者,也可评为原机种飞行合格。反复发作,治疗无效或代偿机能不良者,则应评为不合格。
癔病 在飞行人员中,典型癔病发作罕见,多表现为混合型神经症、歇斯底里反应和梦游症(歇斯底里性梦游)。医学鉴定原则:
❶确诊为癔病或歇斯底里精神病者,应评为飞行不合格。
❷歇斯底里反应,若由强烈精神刺激所引起,且系首次发作,经短期休息或治疗后精神状态恢复正常者,可评为飞行合格。
❸梦游症。应与癫痫性梦游鉴别。歇斯底里性梦游时,多为日常活动,给予刺激即可唤醒,无外伤,瞳孔正常,持续时间较短,脑电图正常,并可伴有其他癔病表现。癲痫性梦游时,多为粗暴和危险动作,常致外伤,瞳孔散大,并可有其他类型的癫痫发作史,脑电图可见癫痫性放电。评定原则: 癫痫性梦游者,飞行不合格;伴有其他癔病表现的梦游者,亦属飞行不合格;单纯性歇斯底里梦游,可根据诱因、发作频率、疗效及其对飞行工作的影响等,个别评定。
强迫性神经症和(或)精神衰弱 二者均具有强迫症状(强迫观念、强迫动作、强迫恐惧、强迫回忆、强迫质问和强迫计算等)。强迫性神经症多出现于某种精神因素作用后,临床表现以强迫症状为主,患者无“多思、多虑和多疑”的性格特征。精神衰弱以强迫症状为主,并具有特有的性格特征(多思、多虑、多疑)。对强迫性神经症和(或)精神衰弱,尚无有效疗法,因影响飞行工作,并可危及飞行安全,确诊后就应评为飞行不合格。

☚ 晕厥   闭合性脑损伤 ☛
神经症

神经症neurosis

又称“神经官能症”。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发病多与精神因素有关,可表现多种精神、神经和躯体症状,但检查不能发现相应的体征。大部分患者意识清晰,有自知力,要求治疗。常见类型有神经衰弱、癔症、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疑病症和抑郁性神经症等。卡伦(W.Cllen,1769)在其疾病分类中首先提出此词。当时除晚期恶液质外,所有不发热和不限于局部器官的疾病几乎都归到这一类别。与同时代皮内尔提出的“功能性神经疾病”几乎是同义词。19世纪末,随着病理学和其他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逐渐把许多器质性疾病从中分出,缩小了神经症的范围。许多精神病学家如J.M.沙可、P.让内等都强调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确定了神经症的心因说,使神经症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0世纪初,S.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角度对神经症的病因、病理和症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神经症分成真实性神经症,包括焦虑症、神经衰弱和疑病症;精神神经症,包括癔症、强迫症和焦虑性癔症。他认为,真实神经症是由于压抑和放纵性欲所引起,压抑性欲使性力(libido)相聚过多转化为焦虑。纵欲则耗竭性力,酿成神经衰弱和疑病症。精神神经症主要起因于早年的心理冲突。其后他又认为,所有神经症都起源于被压抑的童年期精神创伤或心理冲突;后来的生活事件使一度静止的冲突活动化,引起焦虑。焦虑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情绪,它促使个体以心理防卫机制应付之。不同的防卫机制决定不同的神经症亚型。如将焦虑从意识中分离出来,产生分离性癔症;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为癔症性转换;焦虑与冲突分开并移位到中性观念上,便是强迫症;焦虑移向中性的外部对象,就是恐怖症;个体直接体验到焦虑便是焦虑惊恐症。S.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的心理冲突是一切神经症的根源,一切神经症的核心便是焦虑。P.让内则将神经症分为:癔症,包括意识分离和运动感觉异常;精神衰弱,包括强迫症、恐怖症和其他神经症症状群。巴甫洛夫以神经过程的强弱、灵活性和均衡性以及第二信号系统的特征,解释患者对神经症的易感性和病理反应形式的个体差异。他认为在致病因素的存在下,弱型及强而不均衡型的个体易患神经症。其中思维型易患精神衰弱,艺术型易患癔症,中间型易患神经衰弱。学习理论认为:神经症的第一阶段是中性刺激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引起焦虑;第二阶段是回避反应因能即刻减轻焦虑而被强化,得以保留下来。经典条件反射的消退使神经症自发缓解;积极回避反应使神经症迁延不愈。此症的治疗着重解决病人三方面的问题:即去除病因、减轻症状、协助解决其内心冲突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并改善其人际关系。心理治疗是一切神经症的基本疗法,可使病人增强安全感,减轻焦虑不安,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促进症状的消除。对症状治疗可配合各种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抑郁药等。

☚ 运动不能性躁狂症   疑病性神经症 ☛

神经症

neurosis

神经症neurosis

亦称“神经官能症”。一组非器质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因各种躯体或精神不适感,或强烈的内心冲突,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而苦恼。神经症一词最初由W.卡伦于1769年提出,认为它是因功能障碍而造成的感觉、运动异常。19世纪末D.让内将神经症分为癔症和神经衰弱两大类。20世纪初S.弗洛伊德将神经症分为现实性神经症、精神神经症、混合神经症和边缘病例4大类。1968年再版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Ⅱ)认为焦虑是神经症的重要特征。新版DSM-Ⅲ-R(1987)则把各种神经症归类于情感性障碍、焦虑性障碍、人为性障碍、躯体型障碍和分离性障碍之中,不再强调使用“神经官能症”这个名称。《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 (1989)把神经症分为: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性神经症等。其共同特点是:(1 )常因不健全的个性与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而起病; (2)可表现为精神和躯体症状,但检查不能发现器质性病理形态变化; (3)除部分癔症病人外,一般意识清楚,病人与外界没有失去联系; (4)病人对疾病状态有自知力,要求治疗,人格一般没有障碍,也不会把自己病态的主观体验和想像的东西与外界现实相混淆,行为虽可有改变,但一般仍然可以保持在社会许可的范围之内。这组疾病起病可急可缓、症状多样,病理体验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病后给工作、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常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神经症

神经症neurosis

一组非器质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因各种躯体或精神不适感,或强烈的内心冲突,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而苦恼。病理体验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由于临床表现不同,可有以下几种类型: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性神经症等(分别参见有关条目)。这组疾病起病可急可缓、症状多样,病后给工作、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常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除癔症发作时可有意识障碍外,神经症患者对自身状况认识清楚,积极求治,并能与外界保持良好接触。在这组疾病中,至今尚未发现相应的器质性基础。遗传、心理、社会文化、躯体等因素均可能与发病有关。过去这组疾病有神经官能症、精神神经症、轻性精神病等名称,因含义不确切,现已少用。关于该组疾病的治疗请参见有关条目。

☚ 神经衰弱   神游症 ☛

神经症

神经症neurosis

亦称“神经官能症”。一组非器质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因各种躯体或精神不适感,或强烈的内心冲突,或为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而苦恼。神经症一词最初由W.卡伦提出,认为它是因功能障碍而造成的感觉、运动异常; 19世纪末,P.让内将神经症分为癔症和神经衰弱两大类;20世纪初,弗洛伊德将神经症分为现实性神经症、精神神经症、混合神经症和边缘病例四大类。1968年再版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Ⅱ)认为焦虑是神经症的重要特征。新版DSM-Ⅲ-R (1987)则把各种神经症归类于情感性障碍、焦虑性障碍、人为性障碍、躯体型障碍和分离性障碍之中,不再强调使用“神经官能症”这个名称。1989年出版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把神经症分为: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性神经症等。其共同特点:(1)常因不健全的个性与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而起病;(2)可表现为精神和躯体症状,但检查不能发现器质性病理形态变化; (3)除部分癔症病人外,一般意识清楚,病人与外界没有失去联系;(4)病人对疾病状态有自知力,要求治疗,人格一般没有障碍,也不会把自己病态的主观体验和想像的东西与外界现实相混淆,行为虽可有改变,但一般仍然可以保持在社会许可的范围之内。这组疾病起病可急可缓、症状多样,病理体验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病后给工作、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常常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 神经血循环性虚弱症   生活-工作疗法 ☛
神经症

神经症neuroses

亦称“神经官能症”。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的精神障碍。起病多与心理社会(环境)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患者对疾病有相当的自知力,现实检验能力没有损害。患者的行为受到影响,但通常仍保持在社会所能接受的限度之内,人格也没有瓦解。特点是: 强烈的心理冲突;精神痛苦;持久性;妨碍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包括焦虑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神经衰弱、躯体化形式障碍以及其他未分类型的神经症。在临床上,有些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性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也可以表现出各种神经症性症状或其组合,称为神经症样综合征。

☚ 中毒性精神病   癔症 ☛
神经症

神经症

亦称“神经官能症”。轻度的心理障碍。通常包括神经衰弱、焦虑症、癔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等。共有特点是: (1) 常因为素质及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而起病;(2) 可表现多种症状,包括躯体和精神症状,但检查不出相应的病理形态学变化;(3) 除部分癔症患者外,一般意识清楚,没有严重的行为紊乱,能认识自己的病症,要求治疗。

☚ 心身障碍   神经衰弱 ☛
0000146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