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神经官能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神经官能症

神经官能症

也称“神经症”。由大脑机能活动失调而导致的一组神经症状的总称。主要特征表现为:
❶患者对自身疾病有相当的自我意识或自知能力,并不回避承认或谈及该病,要求治疗:
❷患者有精神、神经或躯体等多方面的可感症状,如躯体痛疼、神经衰弱、过度焦虑等,但却检查不出相应的器质性损伤;
❸病者并不出现精神病人常有的幻觉、妄想及其他离奇行为,而是部分甚至完全保有劳动能力以及对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适应能力。其成因多与社会和个体心理因素有关,中华医学会精神疾病分类标准(1981年)中把其区分为以下类型:神经衰弱、焦虑症、癔症、恐怖症、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和应激反应等。

☚ 儿童指导诊所   儿童精神分裂症 ☛
神经官能症

神经官能症shenjingguannenzheng

一组神经机能性疾病的概括。常见的有神经衰弱、癔症、强迫症,以及各种内脏神经官能症。迄今对其发病机制尚有不同的认识。精神因素在发病上起重要作用。它会造成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失调,而神经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方面没有发现肯定的改变。神经衰弱是神经官能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常由于思想矛盾和精神负担过重,过度紧张以及病后体弱等原因使神经(尤其高级部位——大脑皮层)的活动过度紧张,过度疲劳,造成兴奋和抑制的失调而发生功能紊乱,即发生了神经衰弱。其临床症状很多,无系统性,常见为精神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头晕、记忆力减退、神经过敏、情绪不稳、易怒、失眠,对外界刺激(声音、光线)特别敏感及机体的内感觉增强(感觉心脏血管的搏动),或过分集中注意于身体的各种变化而产生各种疑病观念(如疑生脑瘤、心脏病、害怕会发展成精神病等)。病人往往因紧张而四处求医,进行各种不必要的检查与治疗。有的表现出焦虑、忧郁等。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易有反复与波动,但预后良好。要对病人、病人单位和家属作思想工作,解决一些有关矛盾。

☚ 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   精神分裂症 ☛

神经官能症neurosis

系指神经衰弱、癔症、强迫症及各种内脏神经官能症等一组神经机能性疾病而言。发病原理尚未完全清楚,但精神因素在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组疾病在神经组织、病理形态方面没有发现器质性改变。临床表现有轻重不等的精神障碍症状,时间长短不一。以调节功能、对症、心理治疗为主。

神经官能症psychoneurosis

是大脑机能活动暂时性失调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一般认为精神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特点是,根据目前的检查技术不能发现与其症状相应的形态方面或病理、生理方面的变化。除部分癔症患者外,一般意识清楚,无严重的行为紊乱,病程较长,有自知力,要求治疗。

神经官能症

神经官能症

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是一组较轻的大脑功能障碍的总称。其共同特点是:
❶起病常与精神因素有关。
❷症状多样,可表现为精神、神经或躯体症状,但检查不能发现相应的体征。
❸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有自知力,要求治疗。
❹部分患者有性格缺陷。
神经症一词由Cullen(1769)首次提出。十九世纪后叶,Bernheim提出神经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并倡用“精神神经症”一词。我国现用“神经官能症”这一名称,为精神神经症的同义语,说明本病为一种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虽然神经官能症的概念经历了一个较长期的演变过程,但其涵义及范围至今乃较笼统,实际上包含了病因不同、临床症状各异的若干个独立的疾病。据丹麦统计,其居民中神经官能症的患病率为2%。
十九世纪P. Janet把神经症分为癔症和精神衰弱两大类。二十世纪初弗洛伊德将神经症分为如下四类:
❶真性神经症(包括焦虑神经症、神经衰弱、疑病症等)。
❷精神神经症(包括癔症、强迫性神经症,以及各种功能性精神病)。
❸混合神经症。
❹边缘病例。巴甫洛夫论述中的神经症只提及神经衰弱、癔症和精神衰弱三种。1961年《苏联医学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将神经症分为神经衰弱、癔症、强迫状态、期待神经症、恐怖神经症、焦虑神经症、运动神经症和内脏器官神经症等八类。1978年《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则将本病分为焦虑性神经症、癔症性神经症、恐怖神经症、强迫神经症、神经症性抑郁、神经衰弱、人格解体综合征、疑病神经症、其他特殊神经症和未分类的神经症等十类。1979年美国《精神疾病统计手册》第3版把神经症的各种类型归纳在情感性疾病、焦虑性疾病、人为性疾病(factitious disorders)、躯体型疾病(somatoform disorders)和分离性疾病(dissociativedisorders)五类之中。神经衰弱、疑病症等名词均已弃置不用。我国目前采用的神经官能症分类包括神经衰弱、焦虑症、癔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和其他神经症等八类。
自十九世纪Bernheim提出的心因性起源学说以来,神经症便一直认为是一种心因性疾病。但不同学派对心因的理解很不一致。Charcot在研究癔症时,强调暗示与自我暗示对发病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自我”(ego)与“它我”(id)的冲突是神经症发病的共同基础,特别强调性本能受到压抑的致病作用; 而新弗洛伊德学派则认为社会文化因素是引起神经症的根源。精神生物学派把神经症视为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障碍。巴甫洛夫基于高级神经活动和实验性神经症的研究,则将神经症理解为持续的高级神经活动紊乱。当外界刺激引起神经系统兴奋过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两种过程的灵活性过度紧张,均可导致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破裂”,产生神经症。还有一些人认为童年的体验、特别是儿童早年缺乏良好的亲子关系对神经官能症的发病有重要影响; 而另一些人基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和Eysenck的学习理论,则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不断强化来解释神经症患者的习得性行为。总之,神经官能症的病因学目前尚未能形成众所公认的一套理论。虽然许多患者起病时有明显的精神因素和强烈的情感体验,但也有部分患者并不能追溯到这类因素; 而精神因素导致神经官能症的发病机理也还是一个远未解决的问题。有些人强调性格特征对神经官能症的发病有重要影响。例如:在精神因素作用下,具有癔症性格的人易患癔症;具有强迫性格的人则易患强迫症。一般说来神经官能症患者其病前个性常有某些缺陷。甚至有人认为神经官能症就是个性的疾病。巴甫洛夫也认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或强而不均衡型的人较易发生神经症。艺术型者易患癔症,思维型易患精神衰弱,中间型易患神经衰弱。然而,临床观察到有不少个性或其神经类型并无明显缺陷的人,同样也可患神经官能症。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积累的遗传资料表明,神经官能症的发病与遗传素质有关。据Б.И.Кочуьей复习的一批家系调查,神经官能症患者的一级亲属 (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常有一些神经官能症症状,程度虽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相似。以焦虑症最为明显,其次是恐怖症和强迫症,癔症也具有遗传色彩。Schepank(1973)总结了近40年来各国的347对双生子调查资料,表明单卵双生子神经官能症的同病率(59.2%)高于双卵双生子(28.2%),说明遗传因素对某些神经官能症的发病可能有一定影响。此外,一些精神分裂症的家系调查还发现精神分裂症母亲所生子女中,有较多的人患神经官能症。但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影响的是个体素质,具有素质缺陷的人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较易发病。
此外,还有一些资料表明,躯体因素可能为神经官能症的发病原因之一。如Pasamanick(1960)通过大量研究证实:颅脑外伤与神经官能症的发病有关,并发现分娩前后的一些因素可使儿童产生行为障碍。
神经官能症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鉴别诊断。H. M. Van Praag提出诊断神经官能症必须符合以下四条标准:
❶患者长期处于内心冲突之中,本人无法摆脱。
❷患者个性具有某些弱点,可说明患者何以不能解除其内心冲突。
❸可从患者个性弱点追溯患者的心理发展。
❹存在着明显的精神病理症状,患者认为属于病态或为此感到苦恼,但这些都不过是其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标准的掌握更多的是依靠医生的分析和判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我国目前采用的诊断标准是:
❶患者有精神、神经或躯体症状,但不能发现相应的体征。
❷患者对所患疾病具有良好的自知力,强烈要求治疗。
❸起病常有强烈的精神因素。
❹通常能适应社会生活,与外界保持良好的接触。
由于神经官能症的各种症状均可见于其他疾病,因此,必须排除常伴发神经官能症症状的其他疾病,才能下本病的诊断。临床上常需与下述疾病鉴别:
❶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有提示神经损害的症状,有器质性损害的体征或实验室证据。
❷躯体疾病。探询到有关病史,通过系统检查,肯定有相应的躯体疾病。
❸精神分裂症。早期可出现类似神经官能症症状,但患者情感较迟钝,与外界接触不够主动,对自身疾病不关心,对治疗要求不迫切,偶可发现思维联想松弛或逻辑障碍,如出现幻觉、妄想,则鉴别已无困难。
❹抑郁症。以情绪低落为其基本症状,患者对生活缺乏兴趣,对治疗缺乏信心,常有消极观念或自杀企图。内源性抑郁症并常有运动性抑制,症状呈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消除症状,而更为重要的是祛除发生疾病的原因和病理基础,避免复发。因此,神经官能症的治疗往往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通常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特别是集体综合治疗,常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节省人力和时间。
心理治疗是各种神经官能症的基本治疗方式之一。可采取集体治疗与个别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解释性心理治疗、催眠暗示治疗、行为疗法或生物反馈疗法等。
药物治疗方面,最常用的是苯并二氮䓬类抗焦虑药物。对症治疗,亦可短期使用镇痛、催眠药物,但应注意避免形成习惯。巴比妥类药物副作用较大,现已很少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抗抑郁药物对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可以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服用后常使患者困乏不适,除用于癔症的精神症状外,其他神经官能症较少使用。焦虑、厌食、消瘦、失眠的患者采用胰岛素低血糖治疗30~40次,常能改善患者的躯体和精神症状。
中药和针灸为神经官能症的治疗方式之一,按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物理治疗可作为神经官能症的辅助治疗,以减轻患者各种躯体疼痛或不适。常用的方式有电抽搐、热疗、磁疗和水疗等。体育疗法,如太极拳、气功等均有裨益。对极少数久治不愈、不能自行照顾生活的患者,国外采用改良的精神外科手术治疗,切断患者大脑内侧及额叶皮质与边缘系统的联系纤维,以解除其症状,但疗效并不肯定,且可引起某些后遗症,我国未开展这类手术治疗。

☚ 反应性精神病   神经衰弱 ☛

神经官能症

neurosi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