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神经外科诊断性检查护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神经外科诊断性检查护理

神经外科诊断性检查护理

神经外科几种主要的、常用的诊断性检查,就其护理分述如下:
气脑造影护理 气脑造影是通过腰椎穿刺把空气注入脊蛛网膜下腔,以显示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从而诊断颅内病变部位的方法。
术前准备 造影前一天做普鲁卡因过敏试验。造影前禁食6小时,术前半小时静脉滴注50%葡萄糖液60~100ml。如有颅内压增高者,须由静脉注射脱水药物(20%甘露醇250ml)。对小儿或不合作者,须采用全身麻醉时,术前30分钟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有癫痫或情绪紧张者,肌内注射苯巴比妥0.1~0.2g。
术后护理 术后病人常有头痛、呕吐等症状。多在造影后2~3天内好转。应去枕平卧24~48小时。如呕吐频繁应静脉输液。对疑有颅内压增高者需静脉注射脱水药物,并密切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及意识、瞳孔,随时观察有无脑疝的发生,及时准备一切抢救用物:如快速颅钻,脑室穿刺针。有呼吸改变者,准备人工呼吸机,氧气囊、气管插管等物及各种呼吸兴奋药物。由于空气进入颅内尚可引起发热,可对症治疗并注意保暖。如作全身麻醉,按全身麻醉常规护理。
脑室造影护理 脑室造影是将过滤气体(空气或氧气)或水溶性碘剂,如碘酞葡胺(Canray)或双碘酞葡胺(Damer X)注入脑室,进行各种位置的摄片。用于有明显颅内压增高而不适宜作气脑造影的病人,或气脑造影结果不满意者,尤其脑室系统、中线和颅后窝占位病变者。也可经脑室穿刺,注入药物,或放出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
术前准备 脑室造影前需备皮。作好碘、普鲁卡因过敏试验,结果阳性者应及时通知医生。在手术室进行,作颅骨钻孔,行侧脑室额角、三角区或枕角穿刺。
术后护理 观察意识、瞳孔改变,测生命体征,脑室穿刺可能引起颅内出血。注意伤口敷料有无渗液,以防脑脊液漏。术后有脑室外流者,观察脑室液的颜色,并记录引流量。如有精神症状或有癫痫发作,应当守护,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备好抢救用物,如压舌板、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呼吸囊等,主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血管造影护理 将含碘的造影剂(常用60%泛影葡胺)快速注入颈动脉或椎动脉,然后进入脑部血管和病变部位,根据脑血管的位置和形态,作出颅内占位病变的定位,某些肿瘤尚可推测其性质。
术前准备 作好造影剂及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检查颈部皮肤和插管部位皮肤情况,注意出凝血时间,如病人不能合作需按全身麻醉准备。血压过高(超过180/100mmHg)者宜延期,待血压控制后进行。
术后护理 注意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经股动脉插管造影者,应在穿刺点加压止血至少10分钟。24小时内注意血肿有无增大。巨大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移位,应即时处理(作气管切开或局部切开取出血块)。由于碘溶液快速注入颈动脉或穿刺次数过多及药物刺激,可引起血管痉挛,病人可出现癫痫、偏瘫、失语等,应严密观察,根据医嘱及时用药、给氧、输液,持续癫痫者须及时用药控制,加压吸氧或进入高压氧舱治疗脑缺氧。
脊髓造影护理 包括下面几种:
脊髓碘油造影护理 脊髓压迫症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病变部位,可用脊髓碘油造影检查,经腰椎穿刺或枕大池穿刺注入碘油3~6ml,更换病人体位,在透视下观察造影剂流动情况,如发现阻塞或有可疑处即行正侧位摄片。术前作药物过敏试验。检查穿刺部位皮肤有无毛囊炎、疖肿等。术后平卧,头部稍高,观察有无大小便障碍、疼痛、瘫痪加重等及感觉水平的改变。
脊髓空气造影护理 常用于颈部病变或颅颈交界占位病变者。病人取头低前倾坐位,使颈部处于最高处,然后作腰椎穿刺注入空气60~70ml,可作适当的气液交换。进行颈段各种位置的摄片,观察其气柱的中断、脊髓阴影的增粗、椎管的狭小等,依此明确诊断及部位。术前准备同脊髓碘油造影。术后病人取平卧位,防止或减轻空气进入颅腔而产生颅内压增高,造影后常有头痛、颈肩或腰背部痛,于1~2日内症状可自行消失。
小脑延髓池穿刺护理 病人因局部原因不能腰椎穿刺,或须作下降性碘油造影,以及个别需注入药物治疗的病人,可作此类检查。病人取平卧位,头部置一枕,保持脊柱水平位置,头向前屈严格按中线进行穿刺,注入造影剂,穿刺深度一般不超过4~6cm,因穿刺部位险要,邻近生命中枢延髓,故应审慎以策安全。术前准备同脊髓造影术。术后平卧,如穿刺过程中损伤血管而有出血者应密切观察,如病人出现四肢轻瘫或轻瘫加重,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脑脓肿穿刺护理 经临床检查及造影证实为脑脓肿,可行穿刺治疗,必要时可多次穿刺。通常穿刺和脓腔造影同时进行,即在抽出脓液后注入硫酸钡浆5ml,摄头颅正侧位片,以观察脓肿的变化,待再行穿刺或开颅时作参考。术前作开颅准备及脓肿造影剂硫酸钡浆5ml 2支。术后观察同脑室造影。
脑脊液动力试验护理 通过腰椎穿刺,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及阻塞的程度。术前向病人详细解释以取得合作,作药物过敏试验,病人取侧卧位。腰穿针进入脊髓蛛网膜下腔时,即测脑脊液初压,并记录。继而嘱病人放松肌肉,辅助者用一手握成拳状,压病人腹部(压至腹主动脉处)观察水柱升高,至水柱停止不升时记录压力,20秒后去拳减压,观察水柱下降标志,并记录,此为压腹试验。压颈试验为用拇指压迫颈静脉或用血压计袖带缠绕颈部,分别用20、40、60mmHg压迫,记录水柱上升高度,20秒钟后放松,视水柱压力下降标志,并记录,有时为了判断侧窦通畅程度,也可分别压迫左右侧静脉各测一次,再取拇指和食指,同时压迫双侧颈静脉(注意病人情况,勿用力过猛),观察记录水柱上升压力,20秒钟后放松减压,视水柱压力下降标志,并记录。术后平卧4~6小时。
脑室外引流护理 用于解除阻塞性脑积水的一种临时措施,或用于急性颅内压增高,因病变部位或性质尚未明确,暂不宜施行手术者以此暂时缓解病情,维持颅内压在正常情况。病人卧位及头部位置的高低,可视疾病需要而改变。装置脑室引流瓶者须保持安静,防止病人自己将引流管拔出,对躁动不安或意识障碍者,应适当约束。经常观察头部敷料是否有渗液,导管是否通畅,如有脑脊液漏,应及时处理。脑室外引流装置用双层包布包裹,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并保持清洁无菌。勿使管道受压或扭曲。在各连接处应用无菌敷料包裹,经常观察管道是否通畅,切忌在管道上穿刺,防止渗漏及感染。一般引流管置于高出头部10~15cm处,但须视病情改变而调节引流管高低。拔除引流或注射药物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贮液瓶位置应低于病人头部,一般放于床头下方,在搬动病人提拿贮液瓶时,须注意贮液瓶切勿高于病人头部,以防脑脊液倒流入脑室内引起感染。贮液瓶每晨更换一次,并记录其流出量、颜色及透明度等。

☚ 神经外科病情观察   颅脑损伤护理 ☛
0001048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