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湿药drugs for eliminating winddamp能够祛风胜湿,治疗风湿痺证的中药。在这类药中,有以祛风湿止痛为主要作用的,如羌活、独活、威灵仙、秦艽、防己等;有以舒筋活络解除拘挛为主要作用的,如木瓜、伸筋草、桑枝等;有祛风湿兼补肝肾、强筋骨的,如桑寄生、五加皮、千年健等。 祛风湿药指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常用药物及分类见表 分类 | 药名 | 性味 | 归经 | 功效 | 主治 | 祛 风 湿 止 痹 痛 药 | 独活 | 辛、苦,微温 | 肝,肾,膀胱 | 祛风湿,止痛 | 风寒湿痹头身痛,风寒表证 | 威灵仙 | 辛、咸,温 | 膀胱 |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 风湿痹痛,诸骨鲠咽 | 防已 | 苦、辛,寒 | 肾,脾,膀胱 | 除风湿,止痛,利水 | 湿热身痛,风湿痹痛,水肿,小便不利 | 舒 筋 活 络 药 | 木瓜 | 酸,温 | 肝,脾 | 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 风湿痹痛,脚气肿痛,筋脉拘挛,呕吐,腹泻 | 络石藤 | 苦,微寒 | 心,肝 |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 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喉闭肿痛,痈疽疮肿 | 桑枝 | 苦,平 | 肝 | 祛风通络 | 肢节疼痛,四肢拘挛 | 白花蛇 | 甘、咸,温, 有毒 | 肝 | 祛风,通络,定惊 | 风湿顽痹,肢体麻木,筋脉拘急,中风,抽搐,惊痛,皮肤顽癣 | 祛 风 湿 强 筋 骨 药 | 骨碎补 | 苦,温 | 肝,肾 | 补肾,接骨,活血 | 风湿日久,肾虚腰痛,耳鸣,跌打损伤,筋断骨折 | 续断 | 苦、甘、辛,微温 | 肝,肾 | 补肝肾,续筋骨,行血脉 | 腰痛脚弱,风湿痹痛,胎漏,胎动不安,骨折 | 桑寄生 | 苦,平 | 肝,肾 | 祛风湿,补肝肾,安胎 | 风湿痹痛兼肝肾亏损,胎动不安,胎漏 | 狗脊 | 苦、甘,温 | 肝,肾 | 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 风湿日久,腰脊疼痛,足膝无力 |
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凡能祛除肌肉、经络及筋骨间风湿,以蠲痹止痛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一般都具有祛风湿止痛和舒筋活络的作用,其中有些药物还兼有活血祛瘀、强壮筋骨的功效,适用于风湿痹痛,关节不利,筋脉拘急,麻木不仁,跌打损伤以及腰膝酸痛、下肢痿弱等证。根据祛风湿药性味、功用和适应证的不同,大体可分为祛风止痛与舒筋活络二类。 (1) 祛风止痛药 本类主要药物有独活、威灵仙、秦艽、广防己、八角枫等。祛风止痛药的气味大多辛散,具有明显的祛风止痛作用,至于药性则有温燥与寒凉的不同,用时应先区别痹证之属寒属热而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如病由风寒湿三气合邪所致的痹证,一般选用味辛性温的祛风湿药。走注疼痛的行痹,可配活血养营药; 肢体麻重的着痹,宜与运脾渗湿药配用; 肢冷痛剧的寒痹,应佐通阳温经药。又如风寒湿痹初起,邪在肌表而腰以上疼痛较甚者,酌配发散风寒药,使邪从表解;若邪入经络筋骨之间,腰际下部痛甚者,须配温经兼活血通络药。风寒湿痹郁久化热,关节红肿热痛的热痹,应选用药性寒凉的祛风湿药; 热盛而肢节烦疼者,酌配清热泻火药。 (2) 舒筋活络药 本类主要药物有木瓜、伸筋草、络石藤、白花蛇、虎骨等。本类药物除分别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外,有些药物还具有强筋健骨的双重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兼关节屈伸不利,筋脉拘挛,甚或肢体麻木、瘫痪等,常与活血通络或祛痰、行瘀药配用; 有些药物还可用于久病风湿患者之腰膝酸痛,步履乏力以及肾虚骨痿等证。每与补养气血或补益肝肾药同用。 风湿痹痛,常迁延成慢性疾病,故使用祛风湿药,除入煎剂内服外,常配成丸、散、酒剂,便于长期服用。其中,酒剂尤为常用,因酒性善通经络,可增强药效。部分祛风湿药还可外用,如煎汤熏洗、热敷局部以及制成软膏外贴等。 祛风湿药的性味,以辛散、温燥者为多,易于耗气伤血,不宜久服。对气血不足及阴虚患者,宜从小剂量开始,并酌情与补益药配合应用。 ☚ 牡蒿 独活 ☛ 祛风湿药qū fēng shī yàodrug for expelling wind-dampn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