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祖逖北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祖逖北伐

 西晋末年,北方大乱,祖逖率亲党数百家南迁。他向司马睿请求率兵北伐。但司马睿只给他一个豫州刺史的空头衔,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武器和士兵。祖逖只得率原来跟随他南迁的亲党百余家于313年渡江北伐。渡江后,在淮阴一面铸造武器,一面招兵,队伍很快发展到两千人。祖逖依靠人民的力量,于320年,大败后赵石勒的军队,进军雍丘(今河南杞县),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正当祖逖准备继续进军河北时,司马睿却派戴渊为都督来牵制他。321年,祖逖在雍丘忧病而死,时年56岁。当地百姓听说他去世的消息十分悲痛。祖逖死后,东晋爆发内乱。不久,他所收复的失地,又全都被石勒所攻占。

祖逖北伐 - 原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初中古诗文 - 可可诗词网

祖逖北伐

【题 解】

《祖逖北伐》选自《资治通鉴》卷88,题目是编者加的。本文记叙了祖逖少年时闻鸡起舞和请命北伐的前期准备。祖逖(266-321),东晋名将,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北)人,西晋末率亲党数百家南移。建兴元年(313),他上书要求北伐,收复中原,晋元帝任命他为豫州刺史他率军进屯雍丘(今河南杞县),收复了豫州地区。由于祖家军不怕死,加之祖逖领导有方,很快便收复了淮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东晋朝廷因此对其猜疑,并派人节制他。祖逖见到复国无望,最终忧愤而死。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本文主要记叙了祖逖少年时闻鸡起舞和上书力请北伐以及“中流击楫而誓”的事迹,表现了他胸怀大志,精忠报国,对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充满了信心。

文中主要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少年时“中夜闻鸡鸣”,被吵醒的祖逖却对好友说“此非恶声也”,为什么这声音不令人讨厌呢?因为祖逖“少有大志”,在他的耳中那激昂的鸡鸣声恰似在督促他奋发图强啊!于是祖逖披衣起床,拔剑起舞,准备练好本领,将来好为国家出力。待到祖逖做了军事顾问,他作了一些准备后,便言辞恳切地上书皇帝司马睿,为他认真分析出前朝覆灭的根本原因在于“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现在“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如此在情在理的透析,使本对于收复失地没有什么兴趣及能力的皇帝也不能不对他给予了表彰。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心系祖国安危、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祖逖虽然得到了朝廷给的官位和一些兵器,士兵却一个也没有,这并不影响他收复中原的壮志。他在中流击楫而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这段豪言壮语透露了祖逖誓死收复国土的坚定信念!生动的语言不仅刻画了饱满的人物形象,同时也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此外,文章叙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突出了祖逖的爱国形象:略写了“闻鸡起舞”和北伐的准备,详写了上书请求出兵北伐。

祖逖北伐

祖逖北伐Zhuti beifa

东晋初年由祖逖领导的北伐。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士族出身, 任西晋司州主簿。值大乱前夕, 怀抱报国之志,对每况愈下的政局十分关切。半夜里听见鸡鸣,即起身至户外,拔剑起舞,留下了“闻鸡起舞”的佳话。西晋末年洛阳沦没后, 祖逖率领亲族乡党数百家避乱南下,“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自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时司马睿与南北门阀士族正热衷于建立东晋新朝廷,进行权力再分配, 根本无意于北伐。祖逖不甘故国倾覆, 恒存振复之心, 主动请缨, 要求领兵北伐。司马睿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 但除了千人粮饷和3千匹布外, 未给一兵一卒和兵器铠甲。建兴元年(313), 祖逖带领旧部数百人毅然渡江, “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 有如大江!’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渡江后,他屯于淮阴,一面铸造兵器, 一面招募士兵, 组建了 一支2千人的武装, 然后挥师北上。北伐的形势十分严峻。黄河以南盘踞着不少豪强武装, 阻遏祖逖北进, 逖艰苦奋战, 才打败自封为豫州刺史的张平等, 冲破他们的封锁, 占领谯城(今安徽亳县)。而自封为陈留太守的陈川叛归石勒,祖逖攻陈川, 石勒则派石虎率大军5万南下, 逖设奇兵打败石虎, 接着又大败虎留守蓬陂坞的桃豹, 攻取雍丘(今河南杞县)。祖逖精于用兵,又善利用矛盾分化敌人,化敌为友。当时豪强武装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相互攻战, 他派人说明利害, 进行调解, 使他们都服从自己的指挥。他“躬自俭约, 劝督农桑, 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以上均引自 《晋书·祖逖传》), 因此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经过4年多的苦战, 祖逖率领的北代军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使石勒不敢挥兵南向。太兴四年(321),正当祖逖抓紧积谷练兵, 准备进军河北时, 东晋朝廷派戴渊都督北方六州诸军事指挥逖军, 并扼制逖军后路。同时东晋统治者内部斗争非常激烈。这些情形,使满腔热忱的祖逖忧愤成疾,病死军中。祖逖北伐不计成败利钝,生死以之,以攻为守,保障了东晋偏安。他以其节烈丰富了民族精神,是东晋北伐的最高典型,与后来以北伐增益个人威望和门户权势者大相径庭。

☚ 侨置与土断   十六国 ☛
祖逖北伐

祖逖北伐zudi beifa

永嘉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混战割据局面,河南地区落入匈奴贵族之手。东晋政权建立后,统治集团满足于偏安一隅,不图收复中原失地。但从洛阳逃亡到京口(今江苏省镇江)的祖逖却“以中原为己任”,上书司马睿,要求北伐,收复失地。313年,他率众北伐,在渡长江时击楫发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晋书》卷六十二《祖逖传》)表达了他的决心。祖逖驻军淮阴,一面招集队伍,一面冶炼兵器,屯田积谷。经过几年艰苦奋战,祖逖的队伍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土地,迫使匈奴大将石勒不敢过河。但这时晋元帝怕祖逖功高难制,于己不利,派戴渊领北方六州军事,牵制他的北伐活动。祖逖忧愤成疾,于321年病死军中。收复的土地不久又逐渐失去。

☚ 东晋   淝水之战 ☛

祖逖北伐

东晋将领祖逖领导的北伐战争。祖逖于西晋末率余党数百家南移。建兴元年(313年),被任为豫州刺史,率部渡江,在淮阴募兵2千北进。所部纪律严明,得到人民响应,曾大败石虎,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但由于东晋朝廷内部纠纷迭起,对他不仅不予支持,反而加以牵制,终至忧愤而死,北伐成果得而复失。参见“祖逖”。

祖逖北伐

西晋末至东晋初年,祖逖组军征伐中原反晋势力的作战。西晋末年,北方羯族首领石勒军反晋,祖逖主张北伐统一国土。西晋愍帝左丞相司马睿让他自行募兵。建兴元年(313年),组军2000人北伐。至东晋元帝大兴三年(320年),祖逖在中原黄河以南地区屡次打击反晋势力,迫使石勒不敢窥兵河南地区。四年,祖逖准备进军黄河以北中原地时,东晋元帝司马睿等坚持偏安,对北伐进行牵制。祖逖深感北伐难成,忧愤而死。

祖逖北伐

祖逖北伐

祖逖 (266—321),东晋名将。字士稚,范阳遒县 (今河北涞水县北)人。西晋末年率亲党数百家南移,至淮泗。素有收复中原之志,先后被任命徐、豫州刺史。晋愍帝建兴元年(313)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发誓,以示决心。他先于淮阳铸造兵器,招募军士,然后率军进屯雍丘(今河南杞县),收复豫州 (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北部)。当时,匈奴刘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祖逖正积蓄力量,准备向河北推进时,由于东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迭起,对他不加支持,终于在321年忧愤病死于雍丘。逖死后,东晋内乱旋起,不久,他所收复的失地自淮水、汉水以北,又悉为石勒所攻占。

☚ 十六国   桓温北伐 ☛

祖逖北伐

两晋之交祖逖收复中原失地的军事行动。祖逖 (266—321),字士稚,范阳遒县(河北涞水)人。士族出身。西晋末年率亲党南渡,建兴元年(313)要求北伐,司马睿(晋元帝)任以豫州刺史,不给兵马兵器,仅给千人粮草及布三千匹,令其自行招募。逖乃率亲党渡江,中流击楫,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在淮阴(江苏靖江)起冶铸造兵器,募兵达二千余。所部纪律严明,联合北方抗战将领赵固、李矩、郭默等,屡败石勒,“黄河以南,尽为晋土”。逖又在其辖区内劝督农桑,屯田积谷,默许石勒互市,势力日益壮大。时刘曜、石勒互相攻击,形势十分有利。但东晋内部矛盾迭起,又怕祖逖成功后难以控制,乃千方百计掣肘,终使祖逖忧愤而死。不久,淮河、汉水以北又为石勒攻占。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