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祇Qí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阳泉、忻州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祇qí

地神。揚雄《甘泉賦》:“集乎禮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班固《東都賦》:“禮神祇,懷百靈。”

祇zhī

❶语气副词,竟也。唐彦谦《逢韩喜》诗:“相逢浑不觉,~似茂陵贫!”郑谷《忍公水轩》诗:“闲得心源~如此,问禅何必向双峰?”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兹述索居》诗:“还蜀~无补,囚梁亦固扃。”姚合《寄贾岛》诗:“疏拙~如此,此身谁与同?”敦煌词《酒泉子》:“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蓦街穿巷犯皇宫,~拟夺九重!”以上大抵亦含有意外、惊讶或特别强调语气,为“竟”字义。

❷语气副词,真也。杜牧《山石榴》诗:“一朵佳人玉钗上,~疑烧却翠云鬟。”此强调榴花之红,犹言真疑烧却。李群玉《赠回雪》诗:“回雪舞萦盈,盈萦若回雪,腰支一把玉,~恐风吹折。”杜荀鹤《别衡州牧》诗:“行计自不定,此心谁与论?秋猿叫寒月,~欲断人魂。”朱淑贞《会魏夫人席上命小鬟妙舞曲终求诗予以飞雪满群山为韵作五绝》诗:“管弦催上锦裀时,体段轻盈~欲飞。”义同上。


祇zhǐ

同“只❸”。总、尽,范围副词,表示全量。李之仪《西江月》词:“舞柳经春~瘦,游丝到地能长。”程垓《长相思》词:“景凄凉,客凄凉,纵有黄花~异乡,晚云连梦长。”戴复古《西江月》词:“三过武昌台下,却逢三度重阳,菊花~作旧时黄,白雪堆人头上。”作,似。“祇作”意犹总似。

祇祇些些

❶动词词头,通常写作“祗”。敦煌曲子词《酒泉子》:“每见惶惶队队雄军惊御辇,蓦街穿巷犯皇宫,祇拟夺九重。”
❷只。冯延巳《应天长》(朱颜日日惊憔悴):“人事改,空追悔,枕上夜长祇如岁。”又作“祇些些”。只些些、一点儿。王安石《雨霖铃》(孜孜矻矻):“本源自性天真佛。祇些些,妄想中埋没。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

☚ 袄知   始 ☛

(一)zhī ❶恰好,只。《小雅·何人斯》四章:“胡逝我梁,祇搅我心。”毛《传》:“搅,乱也。”郑《笺》:“何近之 (zhī,往)我梁,适乱我之心,使我疑女。”《小雅·无将大车》一章:“无将大车,祇自尘兮。”毛《传》: “大车,小人之所将也。”郑《笺》:“将,犹扶进也。祇,适也。鄙事者贱者之所为也。君子为之,不堪其劳,适自作忧累,故悔之。”(二)qí
❷安。《小雅·何人斯》六章:“壹者之来,俾我祇也。”郑《笺》: “祇,安也。一者之来见我,我则知之,是使我心安也。”朱熹《集传》:“何不一来见我,而使我心安乎?”一说,祇,病。毛《传》: “祇,病也。”

☚ 祈年   祊 ☛

读音zh·i(-),为i韵目,属i—er韵部。章移切,平,支韵。
❶恰巧。《左传》:“大福不再,祇取辱焉。”
❷通“祗”,见下。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q·i(ˊ),为i韵目,属i—er韵部。巨支切,平,支韵。
❶地之神。
❷安定;安适。

上一条: 下一条:

“只”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祇欺qǐ

❶地神;土地(提出万物者也)。例:这块地土质好,能长~万物。
❍ 今年风调雨顺,打~粮食多。
❷大。例:这里地方大~很,野~很!
❸此,兹。例:你就耨~这儿等我一会嫑走。
❍ 你就蹴~这儿锄地,别乱锄。
❍ 耨~儿别胡跑!
《说文》:“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汉语大字典》:“祇,大;此,兹。”又“兹,代词,表示指示,相当于‘此’。‘这里’、‘这个’。”

{}3724见「祇处」、「祇边」、「祇转」、「祇候人」

祇(一)qí (二)zhǐ

【辨形】 左是礻,不是衤,右是氏,不是氐。8画。形声。
【辨义】祇(一)qí古代称地神:神祇。
(二)zhǐ同“只(一)zhǐ”。副词,表示限于某个范围。
【辨析】二音主要区别是:
一、词性不同: 祇(一) qí 作名词;(二)zhǐ 作副词。
二、适用范畴不同:祇(一)qí表示事物名称,作迷信用语;(二)zhǐ表示范围。
三、字音规范程度不同:祇(一)qí是规范字音;(二)zhǐ是“只(一)zhǐ”的异形字音,通常用“只(一)zhǐ”。

❶適也。《詩經·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 鄭玄箋: “祇,適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 “祇,音支。”《詩經·小雅·無將大車》:“無將大車,祇自塵兮。” 鄭玄注: “祇,適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祇,音支。” 《論語·顔淵》:“誠不以富,亦祇以異。”鄭玄注: “祇,適也。” (《玉函山房輯佚書》) 《論語·顔淵》: “誠不以富,亦祇以異。” 鄭玄注:“祇,適也。” (《通德堂經解》)
❷安也。《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安。” 鄭玄箋:“祇,安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祇,祈支反,一云鄭止支反。”
❸敬也。《禮記·内則》:“姆先相,曰某敢用時日,祇見孺子。” 鄭玄注:“祇,敬也。或作振。”
❹天曰神,地曰祇,人曰鬼。《論語·爲政》:“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鄭玄注: “天曰神,地曰祇,人曰鬼。” (卜天壽抄本殘卷《論語》 鄭注)

祇qí

〖名词〗
地神(1)。《襄王不许请隧》:足以供给神祇而已。——足够用来供奉天神地神罢了。


祇zhī

〖形容词〗
恭敬(1)。《袁州州学记》:祗顺德意。——恭敬地遵循皇上的恩德意旨办事。

祇qí

❶ 地神。《论语·述而》:“祷尔于上下神~。”
❷ 大,广大。《后汉书·郎𫗱传》:“思过念咎,务消~悔。”

衹;秖

B56F
(一)qi❶古称地神:神~。
❷〈文〉大:~悔(大悔)。
(二)zhi 与“只(只是)”同。

祇zhǐ

Z156
“只(zhǐ)”的异体。见“衹(zhǐ)”。又音qí。


(一)zhǐ,仅仅,恰好。
(二)qí,地神;大:~林/~陀/~宫/~悔/~园/~夜/神~/地~。

祇qí;zhī

(一) 巨支切,平支。
❶同“示”。地神。杨泉《物理论》:[地]其德曰母,其神曰~。”
❷大。《易·系辞》:“不远复,无~悔。”
(二) 章移切,平支。仅,只。杜甫《赠花卿》:“此曲~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祇秪zhi

副词,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仅限于某种范围或情况,相当于“只不过”“只是”“只能”等。如:❶吾自方城以来,楚未可以得志,祇取勤焉。(《左传·定公四年》“祇”句:我们晋国自从方城战役以来,楚国一直未能很好对付,〔出兵〕只不过是徒劳罢了。)
❷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祇益祸耳。(《史记·项羽本纪》“祇”句:天下的局势还不知道会怎样,况且打天下的人是不顾惜家庭的,即使杀了他,也没有好处,只是增添祸害罢了。)
❸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侯之珠、夜光之璧,祇足以结怨而不见德。(《新序·杂事》“祇”句:所以无缘无故地来到〔别人〕面前,纵然〔向别人〕抛出随侯珠、夜光璧,也只能招来怨怒而不会受到感激。)
❹异方之乐,祗令人悲、增忉(dao)怛(da)耳。(《文选·李少卿:答苏武书》“祗”句:异域的音乐只能令人悲伤、徒增忧痛而已。)

☚ 直   止 ☛

祇qí

[书] (地神) the god of the earth
另见 see also zhǐ。

祇qí

8画 示部 古代指地神: 神~。

祇()


桐柏淮源廟碑,東漢
爲民祈福,靈祇報祐。

王誦妻元貴妃墓誌,北魏
天祇降祉,神人告遷。

元寧墓誌,北魏
豈悟神祇,濫羅斯罰。

道明墓誌,北齊
遂營天宫以存聖容,脩祇桓以安尊像。

支訢妻鄭氏墓誌,唐
李夫人祇生訢,新婦姉妹三人。
按: 此“祇”字示旁訛作“禾”。
《説文》:“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从示氏聲。”
《説文》列“祇”於“神”字之後,自然是因爲兩者關係甚爲密切。“神”字釋“天神”,“祇”字釋“地祇”,正是這種密切關係的概括表達。
然而,神之分天地,當然是神靈觀念充分發展以後之事,而這種區分在通常情況下,並無多大必要,因此,我們所得寓目的“祇”字,皆出於先秦以後器物之上,而其所指,亦多與“神”並無不同,桐柏淮源廟碑之“靈祇”,王誦妻元貴妃墓誌之“天祇”,元寧墓誌之“神祇”等,均可表明這一點。
“祇”字之形,雖偶有示旁訛作 “禾”者,但大體可稱穩定。

☚ 神   祕 ☛
0000002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