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祆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祆教xiānjiào

一种宗教,起源于古代波斯,认为世界只有光明(善)和黑暗(恶)两种神,崇拜火和日月星辰。公元6世纪传入中国。也叫拜火教。
【注意】右边是“天”,不是“夭”。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諸教部 > 祆教 > 祆教
祆教  xiānjiào

亦稱“火教”。公元前六世紀波斯人瑣羅亞斯德(古譯蘇魯支)創立。奉波斯古經爲經典,謂世界有善惡兩個本原:火、光明、清淨、創造、生爲善端,其最高神爲胡臘瑪達(阿胡拉·瑪兹達);黑暗、惡濁、不淨、破壞、死爲惡端,其最高神爲安赫拉曼紐(安格拉·曼紐)。人死後胡臘瑪達將據其在世之言行,進行末日審判,决定昇入天堂或送進地獄。要求信徒從善棄惡。以火爲善和光明的代表,以禮拜聖火爲主要宗教儀式。公元前六世紀末曾爲波斯帝國國教,七世紀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後,伊斯蘭教漸取代該教,部分教徒不願放棄其信仰,向印度西海岸遷移,在南亞次大陸得到發展。南北朝時即傳入中國,北朝魏、齊、周的皇帝皆率先奉祀。唐高祖、太宗時長安等地建有祆祠,並設立薩寳府及祀官。至宋汴梁,鎮江等地仍有祆祠,民間亦有拜火之風。宋後史籍未見提及。

祆教

祆教

古代流行于亚洲的一种宗教,因为崇拜火神,又称“拜火教”;又因崇拜火神的同时,又崇拜日月星辰等天象,中国又称之为“袄教”,袄字从“示”从“天”,为祭祀天神之意。南北朝时,因为此教是由西方的胡人东传的,又称之为“胡天教”,省称“胡天”。古波斯国原有拜火的风俗习惯。公元前6—5世纪,波斯人琐罗雅士德(Zoroaster)将拜火的风俗习惯理论化和神格化,倡导善恶二元说,说善神清净而又光明,恶魔污浊而又黑暗,为人应该弃恶向善,离黑暗而向光明,以火为光明的善神,加以崇拜和祭祀,兼及一切有火和发光的天体,诸如日、月、星辰等等。琐罗雅士德及其弟子四出传教,袄教在波斯国及中亚流行起来。公元226年,波斯国萨珊王朝建立后,又将袄教定为国教,袄教的祭坛和祭司被铸在当时通行的金属货币上,这种货币流传至中国的很多。西晋至南北朝时,袄教即已经过天山南北,传入内地,中介人多为粟特商胡。隋唐时期,凡是粟特九姓胡商侨居的地区,诸如高昌、敦煌、酒泉、武威、洛阳等地,都有袄教寺庙和袄教徒,国家还在这些地区设立专职的袄教官员——萨宝,管理寺庙和教徒。7世纪以后,伊斯兰教兴起,袄教受到排斥和打击,崇信袄教的粟特九姓商胡都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袄教因此逐渐断绝。

☚ 达斡尔族萨满教   胡天 ☛
0000206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2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