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社会系统理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社会系统理论

社会系统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1886—1961) 创立的一种西方当代管理理论。
社会系统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巴纳德把组织定义为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这个定义适用于军事的、宗教的、学术性的、工商业的、互助会的各种类型的组织。系统有各种级别: 一个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或子系统是较低级的系统,由许多系统组成的整个社会是高级的系统。各种类型的组织之间的差异在于其物质的和社会的环境、所包含成员的数量和种类、成员向组织提供贡献的基础。组织由人组成,而这些人的活动是互相协调的,因而成为一个系统。一个系统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因为其每 一个组成部分是以一定方式同其他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相关连的。
社会系统理论所讲的社会协作系统指的是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进行考察可以达到三个基本目标:
❶在一个经常变动的环境中,通过对一个组织内部的物质的、生物的、社会的各种因素的复杂性质的平衡来保证组织的存在;
❷检验必须适应的各种外部力量;
❸对管理和控制正式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能加以分析。社会系统理论关于一个组织必须包括内部平衡和外部适应的思想是独创的,这一思想受到那些信奉传统管理理论的人的反对,他们认为,只要对组织内部的情况进行分析就够了。社会系统理论反对那种认为组织是由有限成员组成的一个有界限的鼓励系统的传统看法,而认为组织的概念应包含投资者、共获者、顾客和其他虽然没有包括在公司本身中的 “成员” 之中但对公司做出贡献的各种人。
作为正式组织的协作系统,不论其级别高低和规模大小,都包含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1) 协作的意愿。组织是由人组成的,但真正成为一个协作系统的组织的,不是人,而是人的服务、动作或影响。显然,人们向协作系统提供劳务的意愿是必不可少的。协作意愿意味着自我克制,交出对个人行为的控制权,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其结果是各人的努力结合在一起。
肯定的或否定的协作意愿是每一个个人所经历或预期的满足或不满足比较以后的净效果。就组织方面说,为了获得成员的协作意愿,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个方面是为成员提供金钱、威望、权力等各种客观刺激; 另一个方面就是通过说服来影响成员的主观态度,包括培养成员的协作精神、号召他们忠诚、发挥集体主义精神、相信组织的目标等。
(2) 共同的目标。这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协作意愿 (除非只是一种想同别人联合的模糊感觉或愿望) 没有协作的目的是不能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协作目的,组织成员就不知道要求他们的是怎样的一些努力,以及他们从协作结果能够得到一些怎样的满足。这样,组织就不能从成员那里诱导出协作意愿来。
一个目标,除非被组织成员所接受,是不会导致协作活动的。因此目标的接受和协作意愿似乎是同时发生的。
对于每一个协作成员来说,每一个协作目标有两个方面。因为,对于每一个组织成员来讲,具有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的双重人格。前者是指个人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而作理性行动的一面; 后者是指个人为了实现个人目标而作理性行动的一面; 对于组织成员来讲,组织的共同目标是外在的、非人的、客观的目标。而个人目标是内在的、个人的、主观的目标。个人之所以对组织的共同目标作出贡献,并不是因为共同目标就是他的个人目标,而是因为他觉得实现了组织的共同目标有助于实现他的个人目标。同时,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共同目标的理解,有协作性的理解和个人性的理解之区别。前者是指组织成员脱离个人立场而站在组织整体利益的立场上客观地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 后者是指组织成员站在个人立场上主观地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这两种理解往往会发生矛盾。当组织的共同目标单纯、具体时,发生矛盾的机会较小; 当共同目标复杂、抽象时,发生矛盾的机会较大。所以,组织中经理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克服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背离,克服对共同目标的协作性理解和个人性理解的矛盾。
(3) 信息联系,上述两个基本要素只有通过信息联系把它们沟通起来,才能成为动态的过程。共同的目标即使存在,如果不通过信息联系使组织中的成员对此目标有所了解,是没有意义的。而为了使组织的成员有协作的意愿,能合理地行动,也必须有良好的信息联系,所以,一切活动都要以信息联系为基础。

☚ 管理方格理论   决策理论 ☛
000009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