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本位论Shehui benweilun
主张完全以社会的需要和国家的利益确立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的理论。这种观点古来有之,中国古代的荀况就认为教育目的应从社会的“礼”来确定,“长迁而不返其初则化”,教育的目的就是用社会需要改变人的本性。19世纪西方出现的“社会学派”(Sociologism)提出教育目的和一切教育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需要。社会本位论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因此在决定教育目的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只能是教育的原料,而不能成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使青年一代社会化,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公民。认为教育的结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来加以衡量,即用是否维持人类生存和社会的繁荣来加以衡量,离开了社会标准,便无法对教育的结果作出评价。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诺笃尔普(Natorp)、涂尔干(Durkheim)和白尔格门(Berge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