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社会心理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产生、发展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内容包括: ☚ 面孔吸引的婴儿效应 社会意识 ☛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shehui xinlixue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研究社会心理现象产生、发展与变化规律的科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大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群体共同的心理现象,如从众、暗示、谣言、时髦、风俗、传统等等;二是个体在群体影响下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如社会动机、社会知觉、态度等等。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工作是在个体、团体、群众这三个层次上分别展开的,其中对个体的研究是最基本的,为对团体和群众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社会心理学的结构包括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大群体心理、小群体心理、个性社会化问题、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研究五部分。研究方法一般采用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档案研究法、实验法、现象研究法和社会测量法等。现代社会心理学孕育于19世纪中叶德国学者W·冯特等人所做的民族心理学研究,法国学者(G.le Bon)雷朋等人的群众心理学研究以及美国学者J·鲍德温和C.库利等人的人格发展研究,从不同方面对社会心理学的诞生起了促进作用。1908年,社会学家E.A.罗斯和心理学家W.麦独孤同时出版了社会心理学的书籍,反映出它形成时的两种趋向,一种是心理学家的社会心理学,着重社会情境中的人,一种是社会学家的社会心理学,着重团体心理。这两部书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端。初期的社会心理学以经验性描述为主,但从20年代起,以德国默德(W.Moede)和美国F.奥尔波特为首的一些心理学家则开拓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使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而迅速发展,并在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过程中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 普通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Shehui xinlixue是研究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个体和群体的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个体心理活动与社会心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科。它是介于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哲学分析、经验描述和实验分析三个阶段。古希腊的先哲们已开始涉及人的本性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一社会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柏拉图将理想国的公民分为商人、武士和哲学家三大类,认为哲学家代表理性,其他公民要接受他们的教育才能有理想的社会生活。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性主要由生物或本能的作用所决定,人只能在生物性的基础上建立仁爱和文明的社会生活。近代一些政治哲学家进一步讨论了这些问题,16世纪的N·马基雅维利、17世纪的T·霍布斯和18世纪的J·边沁等强调人是自私的,必须受到法律的强制才能文明地生活。其中霍布斯在心理学史上被认为是近代人中“第一位社会心理学家”。相反,18世纪的J·卢梭、I·康德则相信人具有潜在的善性,是社会才使人趋向邪恶,改革社会便可使人改邪归善。这些哲学思辨随着近代科学研究的兴起,越来越使那些相信一切讨论都应以经验为依据的人感到不满,这导致社会心理学进入经验描述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G·塔尔德和E·迪尔克海姆。塔尔德以摹仿律解释人的社会行为,认为摹仿是一切社会现象的原因,W·麦独孤发展了他的思想,于1908年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引论》一书,建立以本能为基础的社会心理学体系,这些都是以个体心理去解释群体心理,被称为心理学家的社会心理学。迪尔克海姆则强调社会即道德,个人必须遵奉社会规范,社会心理不能还原为个体心理,群体能以不同于个人的方式进行思考、感受并行动。E·A·罗斯强调社会控制的作用,他于1908年发表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教科书,被称为社会学家的社会心理学。随着心理学中由强调本能逐渐发展到强调习得,社会心理学研究由经验描述阶段转入实验分析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在于考察社会情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F·H·阿尔波特于1916—1919年进行一系列实验,测量被试由于注意到他人在场和他人反应的行为表现,首次提出了社会促进理论。30年代L·L·瑟斯顿、E·J·蔡夫和E·A·李克特开创了对态度的测量,促 进了民意测验在各国的普遍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K·勒温对群体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群体的形成、群体的内聚力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把社会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推向高潮。社会心理学家分几个层次来研究社会心理现象: ☚ 发展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研究特定的社会情境中个体与群体的心理和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20世纪初诞生于欧美。现已发展成为一门使用实验、现场实验等各种方法、包含大量的理论模式的心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人际关系心理、群体心理、社会个体心理等。 社会心理学/跨文化心理/犯罪心理/角色/人际关系/价值观/交往 ☚ 老年期的心理特征 社会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心理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社会心理是指群体心理,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 ☚ 社会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 ☛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特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一般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诞生于二十世纪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以暗示、模仿等概念为主要解释工具,着重研究团体心理,代表人物是塔德和勒拜。二十世纪初,麦独孤以本能、情操等概念为解释工具,着重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个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实验社会心理学成为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主流,代表人物是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人际关系心理、群体心理、社会个体心理等几方面,主要内容包括: 社会情境、风俗、伦理、舆论等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不同社会关系中组织、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冲突和后果,领袖言行对群体的影响,人与人交往中谐调与失调及其后果,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心理模式,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不同社会心理模式比较等。 ☚ 社会整合 社会决定论 ☛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是研究人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规律与经验的一门社会科学。社会环境是指与人有关的事物,如组织、团体、国家、民族、文化、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等。因此,它是一门跨越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一门多学科领域。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一门介于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从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它包括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包括与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各种行为。社会心理学主要从社会对个人心理的影响和个人心理对社会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在社会对个人心理的影响方面,主要是研究政治、文化、职业、团体以及风俗、道德、法律、舆论等等对个人的影响。在个人心理对社会的影响方面,主要是研究个人心理在团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领袖的言行和心理对其他人、群众及社会的作用。 ☚ 近因效应 社会公德 ☛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学和心理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着重研究个体与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一百年来,社会心理学形成两个不同的理论取向。这两个取向在各自母体学科中有着相对独立的发展史。其中,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试图从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分析入手,来理解人类的社会组织结构及其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并在历史上曾构成社会学的一个思想流派,即社会学的心理学派,或被称为心理社会学;而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则以个体为立足点,试图理解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如何受到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或群体)背景的影响和制约作用。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W.麦独孤各自出版《社会心理学》教科书,分别代表着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学取向和心理学取向,并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20世纪30年代,文化人类学的发展揭示出,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们的文化习俗,从而又形成社会心理学的文化人类学取向。在社会心理学的不同理论取向中,相对而言,心理学取向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心转移到美国,深受美国社会意识形态及其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从而在总体局面上逐渐表现出强调实验主义和个体主义的特征。对实验主义和个体主义的过分强调,使社会心理学及其研究结果不断脱离人类社会生活的实际,并在20世纪60~70年代使社会心理学陷入理论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社会学家加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同时,心理学家也开始做出种种努力,以期将社会心理学从实验室中以及过分重视个体和个体内在心理过程的狭窄范围内解脱出来,并强调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应面向实际,走向全面发展的道路。与此同时,社会心理学也开始强调跨文化比较研究,以摆脱单一的美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作用,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本土心理学研究工作的展开。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研究个体或者群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发生、变化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讲,其研究包括:(1)群体共同的心理现象,如从众、模仿、暗示、舆论、感染、风气、时髦、谣言、风俗、传统等。(2)个体在群体影响下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如社会需要、社会动机、社会知觉、社会态度、顺从、服从、侵犯、利他及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其他心理现象。前者属于共性心理现象,后者属于个性心理现象,两者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构成社会心理的统一整体。一切社会心理现象都是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与人际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应用范围很广的学科,其任务是要解决各种社会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对社会过程管理的最优化。研究方法一般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档案研究法等。社会心理一词首先由谢富勒(Schaffle,A.)启用。谢富勒在其1875年所著的《社会构造与生命》一书中,以社会心理与社会形态、社会生理并列, 以解释社会的性质。其后司马尔(Small,A.W.)与文森特(Vincent,G.E.)在其合著的《社会学概论》中(1894年版)将社会心理学作为该书中的一章处理,讨论社会意识、社会智慧、社会意志等。1896 年, 吉丁斯(Giddings,F.H.)在其所著的《社会学原理》一书中,将社会学等同于社会心理学。1897年,鲍德温(Baldwin,J.M.)在其所著的《心理发展的社会与伦理观》一书中,以“一种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为该书副标题。1898年,塔尔德(Tarde,G.)所写《社会心理学研究》一书问世,这是社会心理学发展史上第一部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书籍。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W.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绪论》和美国社会学家E.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同时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端。在其初期是以描述性为主。20世纪20年代之后,以缪德(Moede,W.)和奥尔波特为首的一些心理学家开拓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新方向,社会心理学史上一般以1931年墨菲夫妇(Murphy, G.andMurphy,L.B.)合著的《实验社会心理学》为标志。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分支。一支是由心理学者所带头建立、发展的,称之为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另一支是由社会学者所带头建立、发展的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这两个分支大约到1920年左右又发展综合为一门社会心理学。当时以伯纳德(Bernard,L.L.)为代表的一派学者,如杨钦(Young,K.)、兰哈特(Reinhardt,J.M.)、鲍格达斯(Bogardus,E.S.)、马尔凯(Markey)等人都持一种综合的观点。 ☚ 社会态度 社会心理学犯罪原因论 ☛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研究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社会情境下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依据的学科。1908年,美国出版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被视为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24年,美国出版F.H.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使社会心理学从描述阶段转向实验阶段。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社会助长、社会认知、社会动机、态度及其改变、价值观、攻击、利他主义、人际吸引、沟通、人际互动、社会化、社会影响、群体心理特征等。在社会心理学内部始终存在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 神经语言学 西方社会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美国罗斯著。1908年美国纽约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出版。与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一起标志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代表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取向。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因交往而产生的,存在于人们之间的心理面和心理流,前者指人们之间一致的静态心理现象,后者指人们之间的动态心理现象。 ☚ 智力的实验研究 社会心理学导论 ☛
☚ 收养研究 人际影响 ☛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情境下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依据的学科。主要课题包括社会助长、社会认知、社会动机、态度及其改变、价值观、攻击、利他主义、人际吸引、沟通、人际互动、社会化、社会影响、群体心理特征等。 ☚ 个性心理学 实验社会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书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斯(Edward Alsworth Ross, 1866—1951)著。1908年美国纽约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出版。与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一起标志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代表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取向。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因交往而产生的,存在于人们之间的心理面和心理流,前者指人们之间一致的静态心理现象,后者指人们之间的动态心理现象。 ☚ 社会心理学导论 行为主义 ☛
☚ 同伴评定 人际影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