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伦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形态的区分,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将来还要进一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与社会历史形态相对应,人类的道德也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共产主义道德)等道德类型。虽然在道德的这一演变过程中曾出现过短暂的回流或个别方面的退步,但总的来讲道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这种道德随社会的发展而进步的趋向具体表现为:(一)随社会的发展,道德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具有平等互助的道德特点,但这些简单的道德规范仅仅适用于本氏族部落内部,一旦超出本氏族而在部落与部落之间,那么,平等互助就被相互掠夺、残杀取代了,因此,原始社会的道德在作用范围方面具有明显的狭隘性。进入私有制社会之后,社会出现了阶级的分化,即社会不再是由一个个互相敌视的部落所组成,而是分化为两大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各个阶级从自己的阶级利益出发,逐渐产生了适合于本阶级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阶级道德取代氏族道德,表明道德作用的范围已有扩大。在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基本一致,这就使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正越来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全社会的道德。(二)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愈来愈由“他律”走向“自律”。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思维能力的贫乏,原始人那种简单的道德要求往往是以生活“禁规”的形式出现的。万物有灵论的观念,又使得他们将这些“禁规”看作并非人类因现实需要而提出来的,而是某种神灵意志的产物。因此,原始社会的道德具有极强的“他律”性质。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各阶级从自己的阶级利益出发,开始有意识地制订和维护自己的阶级道德,在阶级内部乃至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道德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意识在萌发并不断增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已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选择。(三)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越来越由含混、朴素走向明晰、理性化。原始人的道德观念是非常含混朴素的,他们只是朦胧地感觉到生活中需要有某种规范约束,他们的道德意识还未曾从浑一的原始思维中分离出来。在进行道德评价时,不能将对象的实用意义、审美意义和道德意义加以明确的区分。进入私有制社会之后,随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以及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已逐渐可以用比较明晰的概念来指称道德现象,道德评价的标准亦越来越具体、合理,道德慢慢迈入了理性化的轨道。(四)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越来越高。原始社会的人虽然具有勇敢、互助等美德,但这些美德是质朴的,也是有局限性的,并不是人们自觉修养的结果。在原始人的身上还有血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等从动物身上继承下来的遗风。私有制社会虽然出现了公开的不平等、剥削、偷窃等现象,但道德的主体意识开始增强,个性逐渐丰富,如社会绝大多数的劳动者身上涌现出了勤劳俭朴、团结互助、无私奉献以及争取自由平等的可贵品质,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把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根本目标,全心全意为了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勇于开拓,公而忘私、奋不顾身、这更是人类道德进步的突出体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