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冲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的结果。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将来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必须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尤为突出,尤为重要。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53页)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他说: “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现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03、53页)“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重要谈话》,1987年2—7月,第6页)他还要求我们说,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不管怎样描述,其实质是搞四个现代化,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件事情一定要死扭住不放,一天也不能耽误。
发展生产力不仅是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和根本的任务,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而且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要逐步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53页)“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5页)
邓小平把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历史和现实结合上,从战略的高度从发展的高度,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中国当前最大的政治。
邓小平对生产力的论断,为我们国家和人民抓住机遇,赶上时代,赶上当今世界的发展,迎接21世纪的挑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正是这样,我们在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 方针的指导下,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 经济建设中心论   主体生产力论 ☛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邓小平应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于社会主义的实践,围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的新论点。
(1) 关于发展生产力。邓小平一贯强调,在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一定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他反复讲,“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他关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的论断,也是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相联系的。针对“文化大革命” 期间 “四人帮” 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等谬论,邓小平断言: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邓小平说: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当然,在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上,他不只是复述马克思的见解,而是以新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指出: “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领袖。中国革命是在他的领导下取得成功的。然而他有一个重大的缺点,就是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是说他不想发展生产力,但方法不都是对头的,例如搞 ‘大跃进’、人民公社,就没有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 据此,他提出了必须按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才能真正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思想。邓小平强调指出: 生产力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应该把它看作第一生产力。在发展社会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两者之间,邓小平提出也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并提出了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的主张。在发展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上,强调生产力的首要地位,这是对几十年来流行的一种错误观点的突破。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从生产力的发展上表现出来。因此,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2) 关于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强调,改革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他还强调,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和传统的认为只有革命才是解放生产力,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就不再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长期以来,国际间人们对社会主义建立以后,是否还需要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还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的回答,始终是否定的,虽然事实上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生产力发展迟缓,徘徊不前的状态。邓小平说: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 这不仅肯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依然需要解放生产力,也赋予了改革以解放生产力的历史必然。
❶邓小平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二者虽然都具有解放生产力的作用,但两者所要解决的任务是不同的。他说: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他说: “多年的经验表明,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吸收资本主义中一些有用的方法来发展生产力。”“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

❷邓小平又指出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当然不是 ‘文化大革命’ 那样的革命。” 这就是说,改革虽然也是革命,但它绝不同于 “文化大革命” 时所谓的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改革并不是简单地延伸或继续过去已经进行并取得胜利的革命,所以它是 “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他又说: “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但是,如果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❸邓小平还解除了把计划经济看作属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范畴的传统思想束缚,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他说: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发展社会生产力。” 邓小平的这些论述,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也已经被实践无可争辩地证明,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
(3) 关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受生产力的内部矛盾的制约,即人与物的矛盾和实质性因素和智能因素的对立统一。邓小平提出 “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当今中国发展生产力的突破口,并以此为基础,一方面打下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另一方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形成全新的现代化的生产力。与此同时,邓小平又深刻地把握了社会生产力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注意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巨大反作用,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提出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结构,社会条件等,建立充满活力的新的经济体制,以便解放生产力。由此可见,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在其内容,方式上有一定的区别,但二者存在着互为前提、互相制约、互相转化的辩证关系。解放生产力是通过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因素,使生产力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而生产力靠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应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又必然地要求人们去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的过程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相辅相成的。实现技术现代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机结合,构成邓小平精心设计的当今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内容
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明确地做过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并把全部资本集中到自己的手里后,就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论述苏维埃政权任务时更明确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同志也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在设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蓝图中,多次精辟指出: “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地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明确重申: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诚然,发展生产力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它的首要前提是解放生产力,只有解放生产力,才能发展生产力。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运动必然导致代表新生产力的革命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摧毁旧生产关系,建立起新生产关系,从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解放和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但是,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特别是传统的僵化的经济体制和不够完善的政治体制日益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革旧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政治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可见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就是有力的证明。所以,邓小平明确地指出: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这一科学的提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的丰富。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原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所以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体是由以下几方面决定的。
(1)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所决定的。随着过渡时期的结束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要矛盾也跟着发生变化,前面已讲过过渡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标志着过渡时期主要矛盾的解决,但社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而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主人翁的广大人民群众却强烈要求物质文化生活日益增长,这时产生了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解决落后的生产力问题,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得以解决。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便成为社会的根本任务。因此,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2)是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要求。任何一种社会生产关系,都有着与其相适应的物质基础,即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也就是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产生的,所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物质基础应当是高于资本主义已经达到的物质基础。列宁在他所处的历史时代曾对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作过表述: “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只能是同时也能改造农业的大机器工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前进,当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信息社会,这表明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要求和标准,比列宁生活的时代大大地提高了。对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它的物质技术基础已相当雄厚,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就已基本具备了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物质基础。而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国家,在建立起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后,还必须用极大的努力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只有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巩固和发展。
(3)是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评价一种社会制度的优越与否,归根到底就是看这种社会制度是否能为社会生产力的健康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从而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够产生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在各方面显示出比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列宁曾精辟地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资本主义可以被最终战胜,而且一定会被最终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创造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当今国际社会中两种社会制度在相当长时期内和平共处,国际社会的竞争集中表现为经济实力和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和较量,更加要求加速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建设。
(4)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目标和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的需要。实现共同富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就是有发达的生产力,从而生产出丰富的社会财富。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人类社会最终要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是“三大差别”被消灭的社会,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这一切都必须以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为物质前提。正如邓小平所说: “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 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
0000410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5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