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宾次序
国际交往中对出席活动的国家、团体、各国人士的位次按某些规则和惯例进行排列的先后次序。它体现东道主对各国宾客所给予的礼遇; 在一些国际性的集会上则表示各国主权平等的地位。礼宾次序安排不当或不符合国际惯例,会引起不必要的争执与交涉,甚至影响国家关系。
对礼宾次序的排列,尽管各国有各自不同的具体做法,但有些已由国际法或国内法所肯定,形成一定的惯例,通常有以下几种:(1)按身份与职务的高低排列。这是礼宾次序排列的主要根据。许多官方的往来活动,经常按此安排。各国提供的宾客正式名单或正式通知是确定身份和职务安排的依据。由于国家体制不同,部门之间的职务高低不尽一致,要根据各国的规定,按相当的级别和官衔进行安排。(2)按字母顺序排列,在多边活动中的礼宾次序时按参加国国名字母顺序排列,一般以英文字母排列居多。在国际会议上公布与会者名单,悬挂与会国国旗,安排座位等都按各国国名的英文拼写字母的顺序排列。(3) 按通知代表团组成的日期先后排列。这是在一些国家举行的多边活动中,通常采用的办法之一。东道国对同等身份的外国代表团,按派遣国通知代表团组成的日期排列,或是按代表团抵达活动地点的时间先后排列,或按派遣国决定应邀派遣代表团参加该活动的答复时间先后排列,由东道国确定,但一般应事先在致各国邀请书中加以注明。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往往是复杂的,礼宾次序的排列常常不能按某一种排列方法,而是几种方法的交叉。一般是在某一多边国际活动中,对与会代表团礼宾次序的排列,首先是按代表团的规格,即代表团团长身份的高低来确定,这是最基本的。在同级代表团中则按派遣国通知代表团组成日期先后来确定,对同级和同时收到通知的代表团则按国名英文字母顺序排列。此外,在安排礼宾次序时还要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诸如国家关系,地区所在,活动性质、内容等等,通常把同一国家集团的、同一地区的、同一宗教信仰的国家代表团排在一起。在一些大型活动,如宴请、观礼、观看比赛时,在考虑身份、职务的前提下,通常将业务对口、语言相通、宗教信仰一致、风俗相近的客人安排在一起。总之,在具体工作中要耐心细致,反复考虑,周到安排,避免因礼宾次序方面的问题引起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