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脑 ☚ 龙舟应吊汨罗江 𢷑 ☛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首服部 > 巾幘帽 > 磕腦 磕腦 kēnǎo 包額覆腦之巾帽。宋時多以虎皮作虎頭形,亦稱“虎磕腦”,後俗小兒多戴之。元·關漢卿《哭存孝》第四折:“你戴一頂虎磕脑,馬跨着黄膘。”《秦并六國平話》卷中:“楚陣韓員打扮:虎皮磕脑。”《水滸傳》第五十一回:“只見一個老兒裹着磕腦兒頭巾,穿着一領褐羅衫。”《金瓶梅詞話》第一回:“武松定睛看時,卻是個人,把虎皮縫作衣裳,頭上戴着虎磕腦。” 磕脑kēnǎo也作“榼脑”。一种用厚实面料或皮毛制成的 兜帽,左右两侧及脑后带有帽裙,使用时套在头上,仅露出脸面。宋代以后较为常见。明初规定为军将武士之服。士庶男子偶亦用之,尤以骑士、猎户为多见。后俗小儿多戴之。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一出:“虎磕脑、虎皮袍,两眼光辉志气豪。”《三国志平话》卷上:“帝见一人带狻猊磕脑,龙鳞铠、青战袍、抹绿靴。”《明史·舆服志三》:“(洪武)二十二年令将军、力士、校尉、旗军,旂常戴头巾或榼脑。”《水浒传》第五十一回:“只见一个老儿,裹着磕脑儿头巾,穿著一领茶褐罗衫,系一条皂绦。”明何孟春《余冬序录摘抄内外篇》卷一:“洪武二十二年,为申严巾帽之禁……将军、力士、校尉、旗军常戴头巾或榼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