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磔zhé古代的一種酷刑,即分裂肢體。引申爲分裂。《文選》揚雄《長揚賦》:“分剓單于,磔裂屬國。” 磔读音zh·e(ˊ),为e韵目,属e—ie—üe韵部。陟格切,入,陌韵。 上一条: 𠝝 下一条: 轶 ![]() ![]() 磔zhe一种分裂肢体的刑法。《后汉书·董卓传》:“恨不得~裂奸贼于都市。”(磔裂:同义词连用。都:大。)《韩非子·内储说上》:“采金之禁,得而辄辜~于市。”(禁:法律。得:逮住。辄:就。辜:分裂肢体的酷刑。辜磔,同义词连用。) 磔zhé〈文〉 磔zhé古代一种把犯人肢体分裂的刑法。 磔攘也。《禮記·月令》:“命有司,大難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 鄭玄注:“磔,攘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磔,竹百反。”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刑名部 > 墨劓 > 肢解 > 磔 磔 zhé 亦作“矺”,亦稱“矺死”。酷刑名。將罪犯分裂肢體,並常懸首暴屍示衆。始見於西周,後世間或用之。《史記·李斯列傳》:“十公主矺死於社。”司馬貞索隱:“矺,音宅,與磔同,古今字異耳。磔謂裂其肢體而殺之。”《漢書·景帝紀》:“改磔曰棄市,勿復磔。”顏師古注:“磔,謂張其屍也。”《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六》:“李嗣源遣使部送潞州叛將楊立等到闕,並磔於市。”《續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二年》:“〔吕頤浩、韓世忠〕聯騎造其壘,曉以逆順禍福,執其主謀劉彦,磔於楊子橋。”一說,車裂。《荀子·宥坐》:“吳子胥不磔姑蘇東門外乎? ”楊倞注:“磔,車裂也。”《後漢書·董卓傳》:“恨不得磔裂姦賊於都市。”李賢注:“磔,車裂之也。” 磔zhé❶ 割裂牲体祭神。《吕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傩,旁~。”(傩nuó:驱除灾疫的祭祀。旁:遍。) 磔*zheEDDD 施于身体的酷刑 施于身体的酷刑将犯人从腰部斩为两截:斩(腰斩;要斩)断脊 ☚ 施于手脚的酷刑 破坏生殖机能的酷刑 ☛ 祭神 祭神醮 礼神 献神 雩蜡 ☚ 祭祖 祭天 ☛ 磔zhe哲中国古代分裂罪犯肢体后悬首张尸示众的一种酷刑。《周礼·秋官·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郑玄注:“搏,当为膊,……膊谓去衣磔之。”又“杀王之亲者,辜之”,郑玄注:“言枯也,谓磔之。”搏和辜都是磔。不过膊是去其衣,分裂其肢体;辜是焚裂尸体。秦时又称矺死。《史记·李斯列传》: “十公主矺死于杜。” 司马贞索隐:“矺音宅,与磔同,古今字异耳。磔谓裂其肢体而杀之。”汉初承秦制,死刑有弃市,也有磔。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以弃市代磔,此后凡非妖逆,不得磔。 磔 磔刑罚名。即以分裂肢体的刑罚将犯罪之人处死。《汉书·景帝纪》: “改磔曰弃市,勿复磔。”应劭曰: “先此诸死刑,皆磔于市,今改曰弃市,自非妖逆不复磔也。” ☚ 谪以金分 赭衣 ☛ 磔zhe中国古代分裂肢体的一种酷刑。秦时又称矺死。《史记·李斯列传》:“十公主矺死于社”矺《索隐》:“矺音宅,与磔同,古今字异耳。磔谓裂其肢体而杀之。”《汉书·刑法志》:“诸死刑,皆磔于屯,景帝中二年,改磔曰弃市,勿复磔。”汉以后未见用此刑罚。 磔 磔永字八法之一。八笔右下为磔,磔为捺。象用刀子划肉。写时笔要逆锋轻落,右出后缓行渐重,至末驻笔蹲锋,尽力开散而出,要沉着有力,一波三折,势态自然。
☚ 啄 九宫格 ☛ 磔 磔古代祭风的方法。《尔雅·释天》:“祭风曰磔”。《周礼·大宗伯》郑玄注:“磔狗祭以止风”。《淮南万毕术》记其方法:“黑犬皮毛烧灰,扬之以止风”。 ☚ 夕拜月 布 ☛ 磔zhé[书] Ⅰ (汉字的笔画, 即捺) right-falling stroke (in Chinese characters) Ⅱ ❶ (分裂肢体) dismember (as a form of punishment in ancient China) 磔zhedismemberment of the body(as a form of punishment in ancient China) 磔刑名。同“矺”,死刑的一种,即分尸。《睡虎地秦墓竹间·法律答问》:“甲谋遣乙盗杀人,受分十钱,问乙高未盈六尺,甲何论,当磔。”《史记·李斯列传》:“十公主矺死于杜。”《索隐》:“矺与磔同”景帝中元二年(前148)“改磔曰弃市,勿复磔”。颜师古注:“磔谓张其尸也。”此后,磔虽时有使用,但非常刑。 △磔zhé15画 石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