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陀寺塑像与壁画
位于西河乡磐陀山,自唐至清,一直为佛教胜地。寺院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原名开元寺,明改磐陀寺。寺周山峰环绕,因地势建寺,高低层叠,坐西向东。现存大雄宝殿,系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正统二年(1437)重修。单檐歇山式,四柱三开间,为长宽各9.95米的正方形。大殿正中,供奉“弥陀三圣”塑像,中为无量寿佛,左为观音,右为大势至。各高2米,皆盘腿趺坐于莲台之上。无量寿佛莲座的右侧有景泰元年(1450)六月题记。大殿左右两壁及三圣佛龛后壁,有明人工笔重彩画。壁画高3.3米,总长24.54米。内容除了绘有佛、菩萨、罗汉像外,大多是描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佛教故事,而颇有社会生活气息,众多人物,形神毕具,各尽其妙。左壁一组观音画像,所绘宝冠、青纱、璎珞、肌肤,线条柔美,画面质感很强。壁画没有明显的章节,各幅壁画之间,以人物、山水、树木、云彩、屋宇、楼亭过渡,上下衔接,环环相扣,宛若一幅巨大的古典连环画。据题记,壁画始绘于明景泰七年(1456),嘉靖四十五年(1566)重新上色装彩,画师为叶福、谢道然、张朝、孔伯泉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