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碑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碑碣 原来碑与碣是有区别的,宫庙门前拴牲口的大石,即碑的前身;古代引棺入墓穴之木称“楬(jié)”,后改为石字旁,与“碣”通用。 从汉代起,“碑”“碣”并称,碑上方穿孔,用以穿绳引棺入穴之用,西汉晚期又将其竖于墓道之口,称“神道碑”。那时,方的称碑,圆的称碣。唐代以后,五品以上用碑,以下用碣。至后世,碑、碣往往通用。 关于碑,有这样两段有趣的记载: 在西安碑林中,有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每一个字确系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笔,而碑文内容却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和尚撰写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生前都十分喜爱王羲之的字,曾下诏全国,多方搜集王的墨宝,珍藏于内府。有个名叫怀仁的和尚,既以帝王能为僧人撰文而备感殊荣,又对前朝书圣的书法艺术仰慕不已,他决心集书圣艺术和帝王文章于一碑。于是,他带领弟子花费了20年辛苦搜求,终于按《圣教序》的序文把王羲之的字一个一个搜集起来,镌成了这块千古奇碑。 在四川省仁寿县唐宋文化遗址,新发现两块国内罕见的隐形碑。在四面临水的矿岩石壁底处,有一长十余米的无头石龙,石壁上有唐代雕刻龙王座像和唐、宋、明代以来镌刻的大小碑文。唯有龙王座像石龛左右两侧嵌壁碑,石面光滑无迹,呈灰白色,既无雕痕,也无墨迹。但用水泼洒后,右侧碑上顿现黑墨行楷大字,清晰可鉴;左侧碑上一枝劲叶墨竹图,随水迹干燥而复隐。据《仁寿县志》记载,该隐形碑字画均出自苏东坡的表兄,宋代著名书法家、画家、散文家文与可之手。这种密写碑文的方法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碑碣bēijié原来碑与碣是有区别的,宫庙门前拴牲口的大石,即碑的前身;古代引棺入墓穴之木称“楬(jié)”,后改为石字旁,与“碣”通用。 碑 碑碑(碑碣;碑板;碑版;石碑 琬碑;圭碑;古~;纪念~;断碣残~)贞标 翠琰 翠珉 圭石 另见:坟墓 碑文 ☚ 碑 各种碑 ☛ 墓碑 墓碑墓表 墓石 阡表 碑表 陵表 志表 碑石 碣石 阴石 员石 砻石 幽石 幽珉 松铭 桓碑 陵碑 碑碣 碑垅 ☚ 各种碑 碑刻 ☛ 标志物 标志物标识 风标 风飙 另见:标志 ☚ 标志物 交通标志物 ☛ 碑碣 碑碣刻石的一种形制。自秦开始,刻石记功,但不称碑。自汉以后,始以碑名。《后汉书·蔡邕传》载,熹平四年,经灵帝同意,蔡邕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同书《窦宪传》载,宪秉登燕然山,刻石勒功,令班固作铭,其中有“封神丘兮建隆碣”之语,唐李贤等注: “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世人往往并称。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 “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才锋所断,莫高蔡邕。”隋唐规定,五品以上者,墓道用碑; 五品以下者,墓道用碣。其实多混用。碑碣往往由一人撰文,一人书写,也有由一人撰书者。许多书法家的不少书迹,借碑碣传于后世。 ☚ 刻石 摩崖 ☛ 碑碣 碑碣刻石的一种形制。自秦开始,刻石记功,但不称碑。自汉以后,始以碑名。《后汉书·蔡邕传》载,熹平四年,经灵帝同意,蔡邕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同书《窦宪传》载,宪秉登燕然山,刻石勒功,令班固作铭,其中有“封神丘兮建隆碣”之语,唐李贤等注: “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世人往往并称。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 “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才锋所断,莫高蔡邕。”隋唐规定,五品以上者,墓道用碑; 五品以下者,墓道用碣。其实多混用。碑碣往往由一人撰文,一人书写,也有由一人撰书者。许多书法家的不少书迹,借碑碣传于后世。 ☚ 刻石 摩崖 ☛ 碑碣bei jiean upright stone tablet 碑碣bei jieupright stone tablet 碑碣碑刻之總稱。碑、碣俱石製,其區异諸說不一:或謂方者為碑,圓者為碣;或謂形整而大者為碑,自然石而小者為碣;或謂縱石為碑,横石為碣;或謂矩形刻石為碑,而將圜首形或者形在方圓之間、上小下大之刻石,稱為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