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破坏选举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破坏选举罪pòhuài xuǎnjǔzuì〈名〉 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破坏选举罪pòhuài-xuǎnjǔzuì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破坏选举罪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和被选举权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所规定的罪名之一,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一种。主要特征:(1) 犯罪客体是公民的选举权利和国家的选举制度。(2) 在客观方面是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 主观方面有故意,并且具有破坏选举或妨害公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利的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2条的规定,对破坏选举罪,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破坏选举罪违反选举法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中国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一种。主要特征:(1) 犯罪客体是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国家的选举制度。(2) 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选举法的规定,采用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手段,破坏选举活动的正常进行或者妨害公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暴力是指对选举工作人员或选民实施身体上的强制。威胁是指对选举工作人员或选民实施精神胁迫。欺骗是指以虚假地介绍候选人的情况,或者虚报选票,伪造选举文件等行为,欺骗蒙蔽选民。贿赂指用钱财或其他方法收买选举工作人员或选民。(3) 犯罪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而且一般具有破坏选举活动的目的。因工作失误对选举活动造成损害的,不构成本罪。(4) 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破坏选举罪违反选举法规定,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工作正常进行,或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包括阻挠选举程序进行,煽动抗拒选举、扰乱选举大会、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对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镇压报复等。 破坏选举罪 破坏选举罪澳门刑法分则规定:该罪包括伪造、妨碍选民登记、胁迫选民投票、扰乱选民大会、在选举中进行欺诈以及违反投票保密等行为,处1年至2年徒刑,或科处120日至240日罚金。 ☚ 妨害国家及国际组织罪 抗拒及违令罪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