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墨海/秦汉砖瓦砚/汉砚/六朝砚/唐砚/宋砚/明清砚/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大沱石砚/开化石砚/红丝砚/角石砚/沅州石砚/灵岩石砚/易州石砚/金星石砚/菊花石砚/盘砚/紫金石砚/鲁砚 ☚ 竹纸 墨海 ☛ 砚顾陈垿 端溪谁割紫云腴,万古文心向此摅。小点墨池成巨浪,就中飞出北溟鱼。 古人往往借咏物诗来抒发个人怀抱。此篇即以文房四宝之一的砚为题,抒发了诗人为文的感想。砚台素以端州所产为名贵,世称端砚。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形容采石作砚的情形道:“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摩刀割紫云。”此诗首句即从这里化得,着一“腴”字,则见砚石质地厚润细腻,色泽光洁可喜。面对这样的一块砚,诗人浮想联翩,想到自古以来的文章,都是靠这小小的文具之助写出来的,它不令人感到惊异。“摅”是抒发,班固《西都赋》:“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将“万古文心”和小小砚台紧紧联系在一起,造成极大与极小的对立统一,便有发人深省的惊异感。“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古人很早就将文章的地位提到与事功同等的高度。所以诗人在说到“万古文心向此摅”时,是对这小小的砚台充满了虔敬之意的。他心里的礼赞是:啊,你多么渺小平凡,然而又多么伟大!这种激情直接引发了三四两句。 “小点墨池成巨浪,就中飞出北溟鱼。”诗人忽发奇想,仿佛看到小小墨池掀起巨浪,从中飞出巨大的鲲鹏,直冲云天。《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后人常用鲲鹏来比喻极伟大的事物,象征宏伟远大的志向。这两句意即,别看小小墨池,凭它能摅发万古文心,作出极其伟大的文章。“小点墨池成巨浪,就中飞出北溟鱼”,是足以长文人志气的好言语! 古代人心目中的文章,狭义地指经世致用之文。诗人的本意也超不出时代的局限。事实上,人类之为万物之灵在于有文化,而一切的好书都是积累智慧的长明灯。即以文学而论,自有其不朽价值。故巴尔扎克自命时代的书记员,说拿破仑用剑征服的,他要用笔征服。终于在世界文学史上垒起一座金字塔。诗原意所指虽然较狭,但它用着形象思维的语言写出“小点墨池成巨浪,就中飞出北溟鱼”,这就给读者以引申发挥的自由。当今天读者读着这样的诗句,就会联想到古今中外的伟大著作家和他们用笔创下的丰功伟绩而肃然起敬。同时也期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创造奇迹。 砚 砚文房四宝之一,以石头制成,用以磨墨。大约始于汉代。唐人开始渐渐讲究砚石的选择,宋人更是视同珍玩。宋代文人推崇的有端砚、歙砚。宋人赵希鹄《洞天清录》云:“世之论砚,皆曰多用歙石,盖未知有端溪(石)。殊不知历代以来,皆采端溪,至南唐李后主时,端溪旧坑已竭,故不得已而取其次,歙乃端之次也。”以为端砚尤胜。宋刘克庄《贺新郎》词:“倾倒赣江供砚滴。”周密《长亭怨慢》序有“笔砚琴尊之乐,盖无虚日”云云。 ☚ 青笺 蟾蜍砚滴 ☛ 砚读音·ian(ˋ),为i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吾甸切,去,霰韵。 上一条: 㳂 下一条: 硯 砚〔yan〕 ![]() ![]() 砚硯yàn砚台,研墨、盛墨的文具,四周稍稍凸起,中间略微凹陷,多用石头制成。 砚❶研墨用的文具:~台︱~池︱笔~︱端~︱磨穿铁~。 砚yàn砚台:砚盒︱笔墨纸砚。 砚yan砚池 砚滴1 砚弟 砚台 砚兄 砚友 笔砚 端砚2 歙(she)砚 同砚3 磨穿铁砚 砚yàn砚台:宝叔果然度小侄或可磨墨涤~,何不速速地作成。(七·167) 古代名物 > 文具類 > 硯部 > 正名 > 硯 硯 yàn 亦作“研”。文房四寳之一。磨墨用具。始於上古,沿用至今。唐以前多用瓦硯,後常以石爲之。唐代是我國製硯工藝的鼎盛時期,宋時即以端硯、歙硯、澄硯、洮硯爲四大名硯,尤以端硯爲最佳。《釋名·釋書契》:“硯,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唐·劉禹錫《送鴻舉師游江西》詩:“使君灘頭揀石硯,白帝城邊尋野蔬。”宋·李之彦《硯譜》:“黄帝得玉一紐,治爲墨海,其上篆文曰:‘帝鴻氏之硯。’”元·佚名《麟兒報》:“如今跟隨公子拂几試硯,陪伴讀書,已是萬分僭妄。”明·文震亨《長物志》卷七:“研以端溪爲上,出廣東肇慶府,有新舊坑、上下巖之辨。” 砚【同义】总目录 砚红丝石泓金砚宝泓石虚中即墨侯研瓦润色先生铜雀砚石乡侯石端明 砚*硯yanD1E2 砚台 砚台砚(砚瓦;砚石;砚田) 研(研瓦;研石;研田;研池) 居默 墨池 寒泓 宝泓 石泓 石友 雀瓦(铜雀瓦) 龙尾 铜台(铜台瓦) 鸲眼 鸲鹆眼 石丈人 石卿侯 即墨侯 润色先生 另见:墨 研磨 ☚ 书房中必备的笔、墨、纸、砚四种常用文具 墨 ☛ 学生 学生学子 学徒 青襟 青衿 门下生门下客 另见:士人 学习 练习 读书 背诵 ☚ 学生 好的学生 ☛ 砚 107 砚研墨的器具,多为石制。汉代已有各式以龟造型的陶砚,西晋时出现青瓷砚。隋唐时的青瓷砚砚面隆起,不似西晋时的平坦。宋代造陶瓷砚呈坡形。至明清时期,瓷砚砚面细腻滑润,造型有方形、长方形、多角形及圆形等各式形状。 ☚ 尊 奁 ☛ 砚 砚古时称砚为“研”。最早,研由研台与研石组成。陕西省姜寨新石器遗址、湖北省云梦地区秦墓都有实物出土。随着制墨工艺的发展、变研墨为磨墨、砚亦发生变化,去掉了研磨器,出现石砚、陶砚、瓦砚、砖砚、澄泥砚等。古时称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为“四大名砚”。此外,还有山东的鲁砚、河南的盘谷砚、宁夏的贺兰石砚等。砚不仅是磨墨工具,好的砚台还是珍贵的工艺品。一方石砚之硺成,少则一月,多则数年。古代珍品价值连城。 ☚ 元书纸 端砚 ☛ 砚 砚Yan中国书画研墨工具。古时称砚为“研”。最早,研由研台与研石组成。陕西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湖北省云梦地区秦墓都有实物出土。随着制墨工艺的改进,变研墨为磨墨,研墨器被淘汰了,砚台亦发生变化,出现了石砚、陶砚、瓦砚、砖砚、澄泥砚等。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为我国“四大名砚”。此外还有山东的鲁砚、宁夏的贺兰石砚、河南的盘谷砚等。砚不仅是磨墨工具,好的砚台还是珍贵的工艺品。一方石砚之琢成,少则一月,多则数年。古代砚中珍品,价值连城。 ☚ 兼毫笔 端砚 ☛ 砚 砚文房四宝中的一宝,用于加水研墨用的器皿,俗称砚台。上古无砚,凡可研之处,均可研墨,古时称砚为“研”。因制砚用的材料不同分有玉砚、陶砚、木砚、竹砚、石砚等。石砚中因产地而命名的歙砚、端砚、洮砚和属于陶砚的澄泥砚称为四大名砚。一般在砚上雕刻有各种艺术造型,砚有研磨墨或盛墨汁的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尤对中国古老名砚有作为艺术品的收藏价值。目前我国制造的现代特大石砚,长82厘米,宽67厘米,由安徽屯溪工艺厂所制,命名为“迎客松特大歙砚”。 ☚ 熟绢 歙砚 ☛ 砚 砚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石砚。随着墨和纸的相继发明,砚也得到发展。制砚工艺逐渐提高,各种品类的石砚相继问世,安徽的歙砚和广东的端砚、甘肃的洮砚、山西的澄泥砚被视为四大名砚。 ☚ 笔 五 《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 ☛ 砚(硯)yàn ❶ (砚台) inkstone; inkslab 砚yàn
砚砚是一种石刻的写字文具,供研墨调墨之用。常见的形态为四周平坦中间凹陷。据推测,最早的砚台是出土于陕西省临潼县姜寨一处距今5000多年的遗址中,一套借助磨杵研磨颜料绘陶的石块。古砚多用石、陶、漆、铁等制成。两汉时期人工制墨的出现使附带磨杵或研石的砚台接近于现在砚台的形制。 雕刻精美的砚台 砚*硯yàn(9画) *砚(硯)yàn9画 石部 砚硯yàn小篆本作研。研,磨义。转为名词,指可以研磨的文具。研也读去声。砚(硯)从石,见(見)声。声母演变如笄(jī)研、艰眼、甲鸭例。本指光滑的石头,约六朝时用作砚台的砚,即指写毛笔字研墨用的文具。 砚硯★繁◎常★常yàn硯,形声,从石,見声,本义为光滑的可用来研墨的石头,引申为一种文具,多用石头或瓦制,也叫砚台。《简化字表》类推简作“砚”。 【辨析】 砚/研 见482页“研”。 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