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矿质营养平衡mineral nutrition balan-ce各种营养元素在吸收和生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果树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 既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又互相关联。当果树含有较多氮素时,则能吸收较多的磷酸盐或硫酸盐; 反之, 磷酸盐含量高的果树, 更易于吸收氮素。因此, 在施肥时, 不仅要注意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盈亏, 而且要注意各元素之间的合理比例。 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 不同元素在果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各有其不同的作用。 氮 果树生命系统的全部反应, 都由含蛋白质的酶类所催化, 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 因而, 也是构成各种酶的主要成分。它又是细胞质、细胞核、磷脂、核酸、叶绿素、辅酶以及某些激素(如吲哚乙酸,细胞分裂素)、维生素(如B1、B2、B6和烟酸)的组成成分。因此, 氮在果树生命活动中占首要地位, 称为“生命元素”。但是, 它本身并没有任何特殊的催化作用或电化学作用。 磷 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主要成分,也是糖磷脂、磷脂、核苷酸、核酸和某些辅酸的组成成分, 其中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是果树生命的基础。磷酸直接参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生化过程;担负能量传递作用的腺苷三磷酸(ATP)和腺苷二磷酸(ADP), 及其氢传递作用的辅酶Ⅰ(NAD) 和辅酶Ⅱ(NADP), 都有磷的参与, 并起着主要作用。此外,磷与果树的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都有密切关系。 钾 在树体中不形成任何稳定的结构物质, 但其作用十分重要, 钾是某些酶的辅酶或活化剂。一些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酶缺钾时, 即不能有效地合成蛋白质, 所以, 钾的水平影响着氮的循环, 和蛋白质的合成速率。钾对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运转, 特别是对淀粉的形成, 是必不可少的。钾还可以使原生质胶体膨胀, 提高细胞充水度, 增强抗旱性, 因此新生器官的形成需要钾。钾在叶片气孔保卫细胞中积累, 降低渗透压, 减少蒸腾, 提高保持水分的能力。 钙 进入树体后, 一部分呈离子状态, 一部分呈难溶性的草酸钙, 还有一部分形成果胶钙。钙的重要作用之一, 是调节树体内的酸度, 由于新陈代谢过程中, 常产生大量有机酸(如草酸等), 如酸度过大, 对果树有害, 钙可与之形成草酸钙、柠檬酸钙等难溶性盐, 使果树免受伤害。此外, 钙是细胞壁和细胞间层的组成成分, 它使原生质水解程度降低, 和钾、镁配合, 保持原生质的正常状态, 并调节其活力。钙又是构成质膜和各种细胞器膜的脂肪和蛋白质间的粘结剂,充足的钙可保持膜的结构, 使果实保持硬度, 延长贮藏期。钙还参与细胞核和线粒体的代谢和形成。钙是少数酶或其辅酶的活化剂, 如ATP水解酶和磷脂酶等。 镁 镁是叶绿素的成分, 缺乏镁即不能合成叶绿素。镁在树体生命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在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磷酸代谢、蛋白质代谢和碳素代谢中, 镁能活化许多激酶, 起到活化剂的作用。镁在维持核糖、核蛋白结构, 和决定原生质的物理化学性状方面, 都是不可缺少的。 硼 硼不是树体的结构成分, 在树体内呈硼酸盐形态。硼对碳水化合物的运转, 生殖器官的发育, 都有重要作用, 硼参与分生组织的细胞分化过程, 在花粉管生长时, 硼对细胞壁果胶物质的合成有影响。 锌 可影响树体氮素代谢, 缺锌时,色氨酸的含量降低。色氨酸是合成吲哚乙酸的原料, 所以缺锌则降低吲哚乙酸的合成, 从而使树的生长受抑制, 表现出小叶或簇叶。锌是一些重要酶如乳酸、谷氨酸、乙醇和嘧啶核苷酸脱氢酶的专一性激活剂, 是核酸酐酶的组成成分。 铁 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铁可作为许多重要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氧还蛋白、细胞色素等的辅基,并起到电子传递的作用。铁还是一些重要氧化酶和非血红素酶的成分。铁为合成膜蛋白所需, 细胞分裂时需要很高的铁营养水平。 锰 直接参与光合作用中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反应。锰又是叶绿体的组成物质, 缺锰时, 叶绿体的结构即消失或互解。锰参与树体内的催化作用, 是一些呼吸酶类和氮素代谢反应、光合作用及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酶的活化剂。在硝酸还原酶和吲哚乙酸代谢作用中也需要锰。 铜 在树体内参与氧化还原过程中电子的传递作用, 如光合作用电子传递的主要成员质体蓝素就是含铜的酶。铜还是多酚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的组成成分。铜也参与亚硝酸还原。 营养的生理平衡 1946年希尔(C.B.Shear)等把营养的生理平衡概念引入果树,指出果树的生长量,是叶片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强度、和它们之间的平衡这两个变数的函数。营养强度, 是指叶片中所有有生理功能的营养元素的总当量浓度。这个阳离子总浓度, 一般是比较稳定的, 它的大小, 取决于果树种类, 其主要作用,在于调解细胞液的渗透压和pH值, 与细胞的结构组成没有多大关系。在不同营养水平下, 各元素有多样的比率,但只有在最适强度和最佳平衡条件下,才能获得最高的生长量或产量。当任何一种元素的浓度发生变化, 高于或低于最适强度时, 必须随着改变其他元素的浓度, 使之达到新的平衡, 方能达到新水平下的最高产量。1961年, 杜曼(Dumenil)用多重曲线回归, 测定了叶片中各种营养元素的临界水平, 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平衡关系,指出氮或磷的临界浓度,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范围, 这个范围, 既决定于氮、磷营养本身的浓度, 又决定于叶片中其他营养元素的水平, 只有在最高产量时, 才是氮、磷的平衡点。因此, 如果某些元素的绝对含量不低, 但元素间比例失调, 也会发生缺素或多素, 并表现出特有症状。果实品质的优劣, 主要取决于营养元素的平衡。果实缺钙,除了因树体吸收的钙不足, 器官的争夺, 钙在器官内的运输分配不当, 和由于果实膨大速度快, 以致果实内的钙被稀释等因素外, 还与果实的氮、钙比有密切关系, 氮钙比大, 常会发生缺钙生理失调。此外, 还与果实中的k/ca.(k+mg)/ca或k/(ca+mg)值过高有关,元素的浓度不协调, 导致果实缺钙。叶片中磷、锌比过高时,即使锌的绝对值未降低到临界浓度以下,也会发生缺锌症状。磷能干扰植物细胞中锌的代谢,当磷的水平较高时,需要更多的锌才能达到新的平衡,使果树维持正常的生长。反之, 当果树缺锌时, 细胞膜受损伤, 根系释放和吸收磷的作用失控, 既增加根系外流的磷, 也丧失对磷选择性吸收的能力, 如果磷随着质流向上运输到叶片, 当水分蒸腾后, 磷即在叶片中积累, 严重的可致叶片中毒。 元素间的生理平衡, 还表现彼此间存在增效作用和颉颃作用。这些作用既发生在树体内营养元素之间,也包括树体和介质的关系。同一元素, 由于其存在形态不同, 其增效与颉颃的对象也不同。如椰子叶片中钾浓度低时, 钾与钠都可以增加; 钾浓度较高时, 钠离子浓度变化小; 而钾离子浓度过高时, 钠离子就有减少趋势。 增效作用又称相对作用, 指一种元素可以促进另一种元素的吸收。例如,喷锌可以增加果实中的钙,其作用是喷入叶片中的锌, 可与细胞膜紧密结合, 其亲和力大于铜、镉、铁、钴和钙, 使叶片中呈螯合态或络合态的钙(如木质素、有机酸或蛋白质中的钙)释放出来, 并从叶片流入果实。钾可以影响氮的循环和蛋白质合速率, 因而, 充足的钾可以促进树体对氮的吸收。充足的硼也可提高树体中钙的营养水平, 但钙过多, 又可引起果树缺硼。 颉颃作用是指某种元素降低, 对另一种元素的吸收, 或抵消另一元素功能的作用。例如施用铵态氮肥后,土壤中铵离子浓度增大, 能减缓根系的生长速度,从而减少对钙的吸收; 施用大量钾肥, 会减少根系对钙的吸收, 而发生缺钙症。铁、锰、铜、锌等金属离子都能发生颉颃作用, 其中, 铜和锌还可以置换螯合物中的铁, 如果在土壤溶液里, 含有较多的重金属离子,即能导致缺铁。由于铜与螯合物的稳定性(常数的对数位) 较大, 因而铜与铁的拮抗作用最大。 颉颃作用有三种表现形式: ❶因元素间的竞争而影响吸收; ❷妨碍元素运输; ❸元素虽到达器官, 但不能吸收利用。果树对各元素的吸收、利用过程, 反映了各元素离子间的相互复杂关系。现代果树营养,必需既注意植株或土壤中某种元素是否匮乏, 还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元素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