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矿物的成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矿物的成因 矿物的成因kuangwu de chengyin矿物是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或者说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不同的热动力条件下进行的化学作用的产物,它和地壳中的物理化学条件、地质作用及形成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壳中元素是形成矿物的物质基础,元素的分布量(丰度)和矿物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地壳中永不停止的元素迁移过程,则导致了元素的集中和分散,决定了矿物的形成和变化。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称为克拉克值,从地壳中主要元素的平均含量表可以看出地壳中元素的分布量是极不均匀的。按重量计算氧几乎占一半,将近四分之三为氧和硅所占有,前10个元素占99%以上,所有其他元素总和还不到1%。地壳中元素的迁移包含着元素的集中和分散的两方面过程,根据实验结果把元素分为集中元素(Ti、Zr、Th、O、S、Ca、Fe、Co、Ni、Mn、Al、Cr等)和分散元素(H、He、N、Ne、Ar、V、Ba、Br、Kr、Rb、In、I、Xe、Cs、Re等)。集中元素一般易于形成独立矿物,而分散元素则最易以单独原子状态出现并进入其他矿物之中,或形成微量类质同象混入物。根据矿物的成因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内生矿物——在岩浆作用各阶段形成的矿物,岩浆是溶有各种元素的硅酸盐熔融体,其中包含少量挥发成分和重金属化合物,岩浆处于地壳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逐渐降低而依次结晶形成各种矿物集合体。岩浆作用的最初阶段所造成的矿物绝大多数为造岩矿物,包括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等和副矿物磷灰石、榍石、锆石、钛铁矿、磁铁矿等。在岩浆熔融体继续结晶分异以后,在残余岩浆中SiO2、Na2O、K2O组分含量增高,同时挥发组分和稀有元素也开始富集,这时岩浆熔融体的温度一般在400~700℃,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发生伟晶作用和气化作用,形成伟晶岩(如花岗伟晶岩)、常含有挥发性成分的矿物(如黄晶、电气石)、稀有元素矿物(如锂辉石、绿柱石、锆石、铌铁矿、钽铁矿)、稀土元素矿物(如磷铈镧矿、褐帘石)以及含有放射性元素矿物(晶质铀矿、硅酸钍矿)等。残余岩浆逐步冷却,并以H2O为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当冷却到水的临界温度374~400℃以下,挥发物冷凝而成为热水溶液,溶液中溶解着或悬浮着大量其他组分沿岩层裂缝运移,一方面充填裂缝,一方面与围岩发生交代反应(称为围岩蚀变),同时形成金属矿床(称热液矿床)。按其生成温度可分成三类: 地壳中主要元素的平均含量(重量%) ☚ 矿物的物理性质 矿物分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