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石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石蟹 石蟹出南海,今岭南近海州郡皆有之。体质石也,而都与蟹相似。或云是海蟹多年水沫相著化而为石。每海潮风飘出,为人所得。又一种入洞穴年深者亦然。 宋·苏颂《本草图经》(已佚,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四引) [石蟹]生南海。又云是寻常蟹尔。年月深久,水沫相著,因化成石,每遇海潮即飘出。又一般入洞穴年深者亦然。 宋·唐慎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卷四 石蟹直是今之生蟹,更无异处,但有泥与粗石相着。 宋·寇宗奭《本草衍义》卷六 【评】苏氏较早的记述了石蟹,并提出了“水沫相著化为石”之说;唐氏首次把石蟹收入官方药典本草著作中。寇氏的记述则更准确。 崖州[今广东省崖县]榆林港土腻最寒,蟹入不能动,久之则成石矣。 清·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七引顾玠《海槎录》 【评】这是有关石蟹成因的又一种解释。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石部 > 奇石 > 石蟹 石蟹 shíxiè 石名。出海中,傳説蟹入海底,日久化而成石,故稱。入藥。晉·張華《博物志·異鳥》:“冶鳥時觀樂便作人悲喜,开張三尺,澗中取石蟹就人火間炙之,不可犯也。”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至於繁化殊育,詭質怪章,則有江鵝、海鴨、魚鮫、水虎之類……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儔。”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四·石蟹》引顧玠《海槎録》:“崖州榆林港内半里許,土極細膩,最寒。但蟹入則不能運動,片時成石矣,人獲之名石蟹。置之几案,云能明目也。”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金石部 > 石 > 石蟹 石蟹 shíxiè 古生代節肢動物石蟹及其近緣動物之化石。以其形似蟹,石質,故名。扁橢圓形,或有脚數隻而不規則,土棕至深棕色,光滑,或具點狀突起,質堅硬。主治翳膜遮睛,目赤,喉痹,癰腫。舊題吳越·大明《日華子本草·玉石部中品·石蟹》:“涼。解一切藥毒並蟲毒,催生,落胎,療血運,消癰。”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五·石蟹》:“〔集解〕志曰:石蟹生南海,云是尋常蟹爾,年月深久,水沫相着,因化成石,每遇海潮即飄出。” 古代名物 > 水族類 > 節肢部 > 蟹 > 石蟹 石蟹 shìxiè 蟹之一種。產於溪澗石穴,殼堅色赤。宋·蘇軾《丁公默送蝤蛑》詩:“溪邊石蟹小如錢,喜見輪囷赤玉盤。” 石蟹 石蟹溪蟹的俗称。产溪涧石穴中,体小壳坚。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至于繁化殊育,诡质怪章,则有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俦。” ☚ 蜋蚁 望潮 ☛ 溪蟹【同义】总目录 石蟹溪蟹 石蟹药名。出《日华子诸家本草》。又名蟹化石。为古生代节肢动物扇海科双刺静蟹Galenebispinosa (Herbst)及其近缘动物的化石。产台湾、广东及南洋群岛等地。咸,寒。入肝、胆经。清热利湿,去翳明目,消肿,催生。 石蟹shí xiè《本草纲目》石部第10卷石蟹(21)。药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