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石林诗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石林诗话

石林诗话

南宋叶梦得作。梦得号石林,因以为名。三卷,别有一卷本。书中未论及南渡后事,当成书于靖康以前。论诗推崇王安石,崇尚自然,对欧阳修、苏轼等人均有不满。又以禅语论杜甫诗,反映当时风气。梦得本人能诗,所论亦多精辟之处。有清叶廷琯校刻本,附有《拾遗》及《附录》各一卷。又有近人叶德辉校刻本。清人何文焕收此书于所辑《历代诗话》中,有中华书局1981年本。

☚ 诗话总龟   竹坡诗话 ☛
石林诗话

石林诗话

诗话著作。宋叶梦得撰。该书据宋人著录,有作一卷者,有作两卷者,可能当时已有不同的本子。今传通行本为三卷,九十则。其写作年代,一说在北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禁元祐学术之前,一说已入南宋,但书中基本上没有涉及南渡以后的诗人。其主要诗学观点,是要求自然工巧,反对雕琢仿真。故对钟嵘“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诗品序》)之说极表赞赏,并进而指出:“‘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世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耳。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诗家妙处,当须以此为根本,而思苦言难者,往往不悟。”书中对前人“初日芙蕖”(汤惠休)、“弹丸脱手”(沈约)、“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戴叔伦)等关于诗境的喻说,也都表示称许。而对于诗人“自以为工处著力太过”、“用巧太过”,则认为是作诗之“忌”。书中对具体诗人诗作的评论,正是从这样的诗学观点出发的。如推崇杜甫、王安石,主要是认为他们的诗符合自然工巧、含蓄浑成的艺术要求。对于欧阳修,书中既肯定了他“始矫崑体”之功,又指出他的诗平易疏畅,不够含蓄,“学之者往往遂失于快直,倾囷倒廪,无复馀地”。对于苏轼和黄庭坚,书中也肯定了他们的佳句,所不满意的是他们牵于用事、损害词意的毛病。此外,书中引用禅宗语来形容杜诗的三种境界,“其一为随波逐流句”,“其二为截断众流句”,“其三为函盖乾坤句”,也反映了宋人喜以禅喻诗、以禅论诗的风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责叶梦得“本为绍述馀党,故于公论大明之后,尚阴抑元祐诸人”,未免囿于偏见。郭绍虞指出:“石林论诗所以推重(王)安石而讥欧、苏者亦自有因,固不仅如《提要》所云出于门户之见”,“平心而论,书中议论尚属公允,正不必从党争角度视之”(《宋诗话考》)此说较为中肯。有《历代诗话》本。

☚ 靖康缃素杂记   三莲诗话 ☛

石林诗话

诗话集。三卷。南宋叶梦得撰。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居乌程(今浙江吴兴)。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徽宗大观、政和间,官至龙图阁直学士。以得罪宦官罢官,卜居吴兴弁山石林谷。南宋高宗绍兴间,历任江东安抚大使、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坚持抗金。后以崇信军节度使致仕,还居吴兴。卒赠检校少保。诗自为一家,尤工于词。著有《建康集》,《石林词》、《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等。

《石林诗话》立论,不尚才学,而重气格。其云:“欧阳文忠公诗始矫昆体,专以气格为主,故其言多平易疏畅;律诗意所到处,虽语有不伦亦不复问,而学之者往往遂失真,倾囷倒廪无复余地。”(卷上)并服膺锺嵘《诗品》“直寻”之说,主张作诗天然妙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世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耳。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诗家妙处,当须以此为根本,而思苦言难者,往往不悟。”(卷中)“古今论诗者多矣,吾独爱汤惠休称谢灵运为‘初日芙蕖’,沈约称王筠为‘弹丸脱手’两语,最当人意。‘初日芙蕖’非人力所能为,而精彩华妙之意,自然见于造化之妙,灵运诸诗,可以当此者亦无几。‘弹丸脱手’,虽是输写便利,动无留碍,然其精圆快速,发之在手,筠亦未能尽也。然作诗审到此地,岂复更有余事。”(卷下)大致意在取情与景之间毫无滞碍,浑化无迹。故于苏、黄之外,别重王安石,谓其诗“意与言会,言随意造,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卷上);于杜甫诗,不言法度规矩之胜,而独赏其“雍容闲肆,出于自然,略不见其用力处。”批评“今人多取其已用字模仿之,偃蹇狭陋,尽成死法。不知意与境会,言中其节,凡字皆可用也”(卷中)。这些见解均有现实针对性,是对江西诗派的补苴之论。当然,叶梦得并不讳言诗歌形式技巧,如云“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荆公诗用法甚严,尤精于对偶”,但总的是以意兴为尚。叶梦得又以禅喻诗,颇堪注意。卷上云:“禅宗论云间(或谓当作“门”)有三种语:其一为随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不主故常;其二为截断众流句,谓超出言外,非情识所到;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其深浅以是为序。余尝戏谓学子言,老杜诗亦有此三种语,但先后不同。‘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函盖乾坤句;以‘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为随波逐浪句;以‘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为截断众流句。若有解此,当与渠同参。”此三种禅语见《五灯会元》所载,本指禅悟过程中的三种情形,梦得用来比喻圆融无碍、不落言筌的艺术境界,但终嫌恍惚难解。后来严羽《沧浪诗话》称“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可能是本于此。

约成书于徽宗宣和初年。在南宋初即已流传,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屡加称引。《直斋书录解题》、《通考》诸书皆有著录,或为一卷,或为二卷,乃分卷之异。有《百川学海》、《津逮秘书》、《萤雪轩丛书》本,《历代诗话》三卷本最为通行,叶德辉校观古堂重刊本最为完备。

石林诗话

南宋叶梦得撰。三卷。有《历代诗话》本。此书研究唐诗成果主要体现在论杜上。作者对杜诗尤所钟情,重视杜诗的思想性,谓《病柏》、《病桔》、《枯楠》“皆兴当时事”,“自汉魏以来,诗人用意深远,不失言风,唯此公为然。”指出杜诗反映现实,寄托深远,继承了风雅的现实主义传统。在此同时对杜诗的艺术性也进行了多角度的论述。一,锻炼至极而返于自然。叶氏论诗宗旨是主要“天然工巧”,“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论杜的主要观点也正在此。如杜甫的“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变化开阖,出奇无穷,“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达到如此高深之境,却“出于自然,略不见其用力处。”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体物精细,也是“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而郑谷的“睡轻可忍风敲竹,饮散那堪月在花”之所以面目可憎,在于“著力太过”,做作态重,失了自然天趣。二,叠字。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作者认为叠字应是其所在之句的“精神兴致”的集聚点,道破了杜诗语音与情意之间的深层关联。三,语远而体大。叶氏谓“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认为后人难以写得出“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样的句子。既要结体端庄凝重,又要意味含蓄悠长,要做到形式与意义的完美统一,这是种很高的美学要求。

石林诗话

石林诗话

宋 ·叶梦得撰。三卷。一本一卷。梦得 (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原籍吴县 (今属江苏)、移居乌程(今浙江吴兴)。哲宗绍圣四年进士,高宗绍兴时历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崇信军节度使等,任内颇致力于抗金防务。此书写成年代有钦宗靖康前与高宗建炎南渡后两说。
此书突出之点是在品评诗人和诗作时,涉及到一些诗歌艺术理论,能从某些具体的艺术特征入手而又顾及思想内容,对以前诗话著作那种多闲谈、逞博辩、重考据,及欣赏个别章句的倾向有所突破,而向深入探讨诗歌创作经验和艺术理论方面发展,强调诗歌要“尽深婉不迫之趣”,“精深有味”,有“余意”,反对“倾囷倒廪,无复余地”;提出诗歌创作“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主张“缘情体物”的诗作要“天然工妙”,认为“诗家妙处”乃“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摸索了诗歌创作艺术思维的特点。此书还反对雕琢奇险的诗风,反对片面追求语工字奇。对后世影响很大,故价值甚高。有《百川学海本》,《津逮秘书》本,《历代诗话》本。

☚ 容斋诗话   后山诗话 ☛
石林诗话

249.石林诗话(p2239.2)

释文作:宋·叶梦得撰,一卷。梦得出蔡京之门,其论诗,推重王安石,而不满於欧阳修。苏轼诸人,但梦得诗文皆有成就,论诗多出心得,非浮泛之谈。

☚ 石田诗选   石林燕语 ☛

石林诗话

诗话。 南宋叶梦得(1077—1148)撰。三卷。梦得有《石林燕语》已著录。此编未论及南渡后诗人,成书当在靖康(1126)之前。作者字石林,因以名书。分上、中、下三卷。杂记唐宋诗坛人事,品评诗作,间有议论。论诗推重杜甫、王安石,而不满欧阳修、 苏轼诸人。 主旨在强调“缘情体物”,反对“用巧太过”。强调艺术风格之自然含蓄与浑然天成。叶氏评诗,着重艺术而又兼顾思想内容,本人又多有创作体验,故见解精深,多有的评。有清叶廷琯校刻本,附《拾遗》及《附录》各一卷。近人叶德辉校刊本又增附《拾遗补》及《附录补遗》。有一九五九年古典文学出版社铅印本。

石林诗话

石林诗话

诗话集。三卷。南宋叶梦得撰。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居乌程(今浙江吴兴)。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徽宗大观、政和间,官至龙图阁直学士。以得罪宦官罢官,卜居吴兴弁山石林谷。南宋高宗绍兴间,历任江东安抚大使、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坚持抗金。后以崇信军节度使致仕,还居吴兴。卒赠检校少保。诗自为一家,尤工于词。著有《建康集》,《石林词》、《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等。
《石林诗话》立论,不尚才学,而重气格。其云:“欧阳文忠公诗始矫昆体,专以气格为主,故其言多平易疏畅;律诗意所到处,虽语有不伦亦不复问,而学之者往往遂失真,倾囷倒廪无复余地。”(卷上)并服膺锺嵘《诗品》“直寻”之说,主张作诗天然妙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世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耳。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诗家妙处,当须以此为根本,而思苦言难者,往往不悟。”(卷中)“古今论诗者多矣,吾独爱汤惠休称谢灵运为‘初日芙蕖’,沈约称王筠为‘弹丸脱手’两语,最当人意。‘初日芙蕖’非人力所能为,而精彩华妙之意,自然见于造化之妙,灵运诸诗,可以当此者亦无几。‘弹丸脱手’,虽是输写便利,动无留碍,然其精圆快速,发之在手,筠亦未能尽也。然作诗审到此地,岂复更有余事。”(卷下)大致意在取情与景之间毫无滞碍,浑化无迹。故于苏、黄之外,别重王安石,谓其诗“意与言会,言随意造,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卷上);于杜甫诗,不言法度规矩之胜,而独赏其“雍容闲肆,出于自然,略不见其用力处。”批评“今人多取其已用字模仿之,偃蹇狭陋,尽成死法。不知意与境会,言中其节,凡字皆可用也”(卷中)。这些见解均有现实针对性,是对江西诗派的补苴之论。当然,叶梦得并不讳言诗歌形式技巧,如云“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荆公诗用法甚严,尤精于对偶”,但总的是以意兴为尚。叶梦得又以禅喻诗,颇堪注意。卷上云:“禅宗论云间(或谓当作“门”)有三种语:其一为随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不主故常;其二为截断众流句,谓超出言外,非情识所到;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其深浅以是为序。余尝戏谓学子言,老杜诗亦有此三种语,但先后不同。‘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函盖乾坤句;以‘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为随波逐浪句;以‘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为截断众流句。若有解此,当与渠同参。”此三种禅语见《五灯会元》所载,本指禅悟过程中的三种情形,梦得用来比喻圆融无碍、不落言筌的艺术境界,但终嫌恍惚难解。后来严羽《沧浪诗话》称“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可能是本于此。
约成书于徽宗宣和初年。在南宋初即已流传,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屡加称引。《直斋书录解题》、《通考》诸书皆有著录,或为一卷,或为二卷,乃分卷之异。有《百川学海》、《津逮秘书》、《萤雪轩丛书》本,《历代诗话》三卷本最为通行,叶德辉校观古堂重刊本最为完备。

☚ 诗话总龟   岁寒堂诗话 ☛

石林诗话

一卷。宋叶梦得(1077—1148)(详见 《石林春秋传》)撰。是书为宋代诗论著作。约成书于南渡前后。在体例上承袭旧制,以纪事为主,兼以议论和考证。同时,又辑录了众多的诗坛轶事,几乎涉及了北宋所有的知名诗人。其论宋诗,沿习 “绍述余党”之见,抬高王安石而贬低欧阳修、苏轼;对于元祐诸人,亦有微词。其阐述的诗论见解,虽然散乱,却显示出新的发展趋向。与江西诗派的追求奇险不同。叶梦得强调诗应以“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为最高境界。而诗要意在言外,余味无穷。认为好的诗均“不以序事倾尽为工”,而“纤徐不失言外之意”。其所论较真切地接触到诗歌创作的关键问题,故是书在宋代即广为流行。此集被收入 《百川学海》、《津逮秘书》、《四库全书》、《诗学指南》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