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石敬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石敬瑭892—942后晋高祖。五代晋王朝的建立者。公元936—942年在位。沙陀部人。曾隶李嗣源部,被李招为女婿。天成元年(926年)李嗣源即帝位(即后唐明宗),拜保义军节度使,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兼六军诸卫副使。次年拜宣武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改赐“耀忠匡定保节功臣”。天成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唐尹。契丹、突厥入侵,拜河东节度使,镇守太原。后唐末帝(李从珂)清泰三年(936年),勾结契丹入侵,在太原称帝,灭后唐,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晋,史称后晋。为争取契丹支持他做皇帝,称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年输帛三十万匹,并割让燕云十六州予契丹。 石敬瑭892—942五代后晋王朝的建立者。即后晋高祖。沙陀部人。为人沉厚寡言,后唐明宗甚爱之,妻之以永宁公主。胡柳(今山东濮县西南)之战,击败梁军。又常救明宗脱出危难,以勇壮弛名军中。同光四年(926年),为明宗先锋,攻洛阳。明宗立,以功拜保义军节度使,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兼六军诸卫副使。为政廉明,受到明宗褒奖,擢御营使,拜宣武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改赐耀忠匡定保节功臣,徙镇天雄,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唐尹、附马都尉,复拜河东节度使,又拜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总管。闵帝即位,加中书令,徙镇成德,复镇太原。潞王李从珂反于凤翔(今陕西凤翔),闵帝出奔,被其幽于卫州(今河南汲县)。后为唐末帝所忌。清泰三年(936年),徙为天平军节度使,拒不受命,求援于契丹,约为父子。同年,与契丹合兵攻灭后唐,立为帝,自称儿皇帝,国号晋。割燕云十六州,每年献帛三十万匹,以奉契丹。天福七年(942年)病卒。 石敬瑭892—942后晋王朝的创建人。出身于沙陀族。后唐王朝时,任河东节度使。后晋天福元年(936),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向辽国借兵,击死后唐,被辽国册封为帝,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史称后晋。 石敬瑭892—942五代后晋皇帝。后晋王朝的建立者。西突厥别部沙陀人。初随后唐明宗李嗣源征战,因屡立战功,官至河东节度使, 镇守太原。清泰三年(936),借契丹兵灭后唐, 并受契丹册封为帝,建都汴凉(今河南开封),国号晋,史称后晋。割燕云十六州予契丹, 年献帛三十万匹,称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在位凡七年。谥号高祖。 石敬瑭后晋王朝的开国皇帝。生于892年。926年随后唐明宗攻占汴州,为节度使。933年任中书令。936年反唐,以割地、称臣、称儿为条件求契丹出兵。11月,耶律德光立石敬瑭为帝,国号晋。后晋割幽云16州给契丹,每年献帛30万匹。937年迁都汴州。938年改汴州为东京,改洛阳为西京。石敬瑭共在位7年。942年病逝。 石敬瑭892—942即“后晋高祖”五代晋王朝创建者(936—942)沙陀部人。原为后唐河东节度使,镇太原。清泰三年(936年)以割幽云十六州、纳岁贡,认契丹君主耶律德光为“父皇帝”等为条件,向契丹借兵灭后唐,受封大晋皇帝,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建立晋朝,史称后晋。 石敬瑭 石敬瑭公元892—942年后晋王朝的创建人,出身于沙陀族,其祖先随首领朱邪执宜由东部天山迁至甘州(今甘肃张掖),又由甘州迁至朔州(今山西朔县)。后唐王朝时,他任河东节度使之职,镇守太原。清泰三年(公元936年),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向辽国借兵,击灭后唐王朝,被辽国统治者册封为帝,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国号为晋,史称“后晋”。死后被追尊为高祖。 ☚ 后晋 粟特 ☛ 石敬瑭892—942五代后晋皇帝。936—942年在位。一说其先本西域石国胡人,一说为卫大夫石碏、汉丞相石奋之后。唐元和中,其四世祖石璟随沙陀军都督朱耶(朱邪)氏自甘州至灵州归唐,故又称沙陀人或云出于西夷。唐洺州刺史※臬捩鸡(石绍雍)次子,生于太原。少寡言笑,喜读兵法,为代州刺史李嗣源(后唐明宗)赏识,妻以爱女永宁公主。领亲骑,号三讨军(或作左射军),随岳父征战,积军功屡任大镇节帅。后唐同光四年(926),魏州兵变,力劝岳父回兵入汴,转攻洛阳。天成初,为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充陕州保义军节度使。天成二年(927),任宣武军节度使,进封开国公,赐“耀忠匡定保节功臣”。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唐尹、邺都留守,天雄、河阳节度使等,加驸马都尉、检校太尉。后任河东节度使、北京留守,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总管,改赐“竭忠匡运宁国功臣”,镇守太原。闵帝应顺元年(934),移镇常山。末帝清泰(934—936)初,复授河东节度使。三年(936)五月,因位高权重,为末帝李从珂所忌,改授郓州节度使,封赵国公,改赐“扶天启运中正功臣”。不从,与末帝矛盾加剧,遂据晋阳(治今山西太原西南营西古城)起兵反后唐。九月,与南下之契丹王耶律德光相约,以割地输款为代价,借兵反后唐。十一月,受契丹封为大晋皇帝(一说先封晋王),于晋阳即位,改元天福,史称后晋。闰十一月,入洛阳,灭后唐。天福二年(937),定都大梁(汴京,今开封)。在位7年,割幽蓟十六州(又称燕云十六州)于契丹,年献帛30万疋,并称年龄比己小之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对内则严刑峻法,苛剥百姓。后因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接受吐谷浑之降附,屡遭契丹责问,忧愤而卒。谥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 石敬瑭892—942五代后晋高祖。沙陀部人。妻后唐贵族李嗣源女,以善射被李嗣源倚为心腹。庄宗同光四年(926),嗣源讨赵在礼,至魏州,石敬瑭统亲军拥嗣源为主,迅速占领汴州,嗣源不久即位,是为明宗。石敬瑭因此先后被任命为保义、宣武、天雄、河阳、河东节度使。长兴四年(933)明宗死,子李从厚继位,是为闵帝,加敬瑭中书令,徙成德,复镇太原。次年,李从珂反,闵帝出奔,路遇敬瑭,被敬瑭挟留在卫州(治今河南汲县),不久闵帝为从珂所杀。从珂即位,是为末帝。末帝猜忌敬瑭,于清泰三年(936)命敬瑭移镇天平(郓州军号),敬瑭遂与桑维翰、刘知远等谋反,上表反对立末帝。敬瑭以割地、称臣、称儿为条件,请求契丹出兵相助。十一月,契丹主耶律德光立石敬瑭为帝,国号晋,史称后晋。改元天福。后晋割幽蓟十六州给契丹,并每年献帛三十万匹。闰十一月,后晋和契丹合兵攻克洛阳,后唐灭亡。天福二年(937),敬瑭迁都汴州。天福三年,升汴州为东京,置开封府,改洛阳为西京。敬瑭在位七年,连年发生兵乱,且多依附谄事契丹,使中原地区动荡不安。天福七年(942),吐谷浑活动于河东,对契丹造成威胁,敬瑭因此受到责问,忧郁成疾而死,年五十一,庙号高祖,葬于显陵。 石敬瑭892—942即后晋高祖。五代晋王朝建立者。公元936—942年在位。沙陀部人。臬捩鸡子,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婿。后唐时,为河东节度使,加中书令,镇守太原。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受契丹册封为帝,称契丹主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年献帛三十万匹。契丹南下,后唐主自焚死,他至洛阳即位,国号晋,迁都汴(今河南开封),史称后晋。 石敬瑭892—942即后晋高祖。五代晋王朝的建立者。936—942年在位。沙陀人。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婿。庄宗同光四年(926)嗣源采纳敬瑭建议,于讨魏州兵变中回军攻占汴州,即帝位。先后任敬瑭为保义、宣武、河阳、河东节度使。末帝从珂猜忌敬瑭,清泰三年(936)命他由太原移镇天平,敬瑭不从,并以割地岁贡、称臣称儿为条件,求契丹出兵相助灭后唐。契丹主耶律德光立敬瑭为帝,国号晋,史称后晋,改元天福。后唐亡,敬瑭迁都汴州,谄事契丹,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贡献帛三十万匹,自称“儿皇帝”。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