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知识的领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知识的领会

知识的领会

了解传输知识的媒体的含义,懂得词语所标志的事物的情形、性质,对事物获得间接认识的过程。它是掌握知识的首要阶段,对于知识的掌握具有决定性意义。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是通过对教材的直观和概括两个过程来实现的。对教材的直观是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即对教材的外部特征和表面联系的认识活动,它是知识领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教材的概括就是对知识的理性认识,是在教材直观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的心理过程。如果说教材的直观只是知识领会的起点,那么教材的概括才是知识领会的真正目的。知识的领会与知识的理解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领会既包括感性认识又包括理性认识,而理解只是领会的高级阶段,即概括化的过程,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 学习动机的激发   知识的保持 ☛
知识的领会

知识的领会zhishi de linghui

也称知识的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首要环节。所谓领会知识(或理解知识)就是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和初步知识为媒介和桥梁,使新知识中所含有的已知成分互相结合,揭示出其新含义,以解释所要学的新知识。领会知识(或理解知识)的过程,一方面是使新知识纳入已掌握的知识系统;另一方面由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知识相融合,使已有知识获得扩大和更新。
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可以分为不同阶段。首先是对知识(教材)的感性认识,即学生对教材的外部特征和表面联系的一系列认识活动。对教材的感性认识是学生领会知识所必不可少的。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任何知识的领会,都来源于他们对有关的具体事物的逐一感性认识;二是即使他们直接学习一些抽象的理论、规律,也总是首先试图直观地认识这些理论、规律的字面意思。所以,感性认识是学生领会知识的起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学生感性认识的年龄特征。低年级学生在进行感性认识时往往需要教师给他们呈现有关的实物;较高年龄的学生则通常只需一些模型、图象等辅助工具;高年级学生一般可以通过对教材和教师的语言表达的直观想象来完成。依据学生感性认识的年龄特征,进行相应的直观教学。二是要注意教材本身的特点。如教材给出的直观形象是否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在直观上是否分明,学生能否亲自动手进行实验等。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注意形象与词的结合,通过分析教材内容的特点,提供丰富的直观对象来促进、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对知识(教材)的感性认识只是领会知识的起点,对知识(教材)的理性认识,才是领会知识的真正目的。因此,知识领会的第二阶段是理性认识过程。所谓对知识(教材)的理性认识,就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的高级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认识到理性认识是一种高级的认识过程,对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但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他们在进行理性认识时还易犯错误,如他们容易以偏概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教材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认识到,随年级升高学生对抽象思维的兴趣不断增加,他们在这方面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教师就应当适当减少具体形象的讲解方法,增加抽象概括的成分,力求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形成一个抽象概括的、层次正确分明的知识结构。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较高水平上领会知识,也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 个别差异   知识的保持 ☛

知识的领会

apprehension of knowledg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