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知识的保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知识的保持

知识的保持

知识掌握过程中对教材的持久记忆。记忆活动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在知识的保持过程中,识记和保持占主导地位。识记是保持的前提与基础,但是,并非所有识记过的内容都能保持。由识记到保持需依赖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一是教材本身的特点。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的因素:
❶教材的数量。数量越多,识记所需的时间就越长,识记效果一般不如数量少的教材。
❷教材的性质。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单调乏味的教材容易识记。
❸教材的位置。对开头的、结尾的识记效果好,而对中间部位的识记效果差。
❹教材的组织性。教材内容的安排合乎逻辑,就容易识记和保持,否则就会增加识记难度,影响识记效果。二是学生有无识记目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意识记比无意识记的效果要好得多。三是学生是否理解了识记的材料。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在识记的全面性、速度、准确性和巩固性等方面,都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四是熟记的程度。熟记是巩固初步识记效果的重要手段。保持的程度取决于对材料的熟记程度。熟记是指反复学习材料达到超出仅仅可能回忆出来的程度。实际学习中,要取得良好的熟记效果,要注意识记的方式,如集中识记不如分散识记,整体识记、部分识记与综合识记的效果渐次增加等。识记后若能正确再认和回忆,则说明新知识得到了保持,反之则是遗忘。要增强知识的保持效果,需依据由识记到保持转化的条件及遗忘规律,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

☚ 知识的领会   知识的应用 ☛
知识的保持

知识的保持zhishi de baochi

指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教材的持久记忆,它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第二个环节。
在心理学上,保持是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记忆的另一环节——识记是密切相关的。识记是记忆的开端,是保持的前提与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识记的内容都能保持,由识记到保持的转化依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一是教材本身的特点。一般来讲,易识记的教材,就易保持。研究表明,影响识记效果的来自教材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
❶教材的数量。教材数量越多,识记所需时间越长,识记效果不如数量少的教材。
❷教材的性质。有意义的教材比没意义的、单调枯燥的教材更易识记。
❸教材的部位。对前部和后部的识记效果好,而对中间部位的识记效果较差。
❹教材的组织性。教材内容的安排符合逻辑结构,就易于识记和保持,否则就会增加识记的难度,影响识记效果。二是学生有无识记目的。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意识记比无意识记的效果要好得多。长远的识记目的、具体的识记任务,是影响识记效果的重要因素。有目的的识记,有助于识记内容的保持。三是学生是否理解识记的材料。研究表明: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在识记的全面性、速度、精确性和巩固性等方面,都比依靠机械重复的机械识记效果好。四是学生在初步识记的基础上,是否进行了熟记。熟记是巩固初步识记效果的重要手段。许多研究表明:保持的程度取决于对材料的熟记程度。所谓熟记,指反复学习材料达到超出仅仅可能回忆的程度。熟记是通过材料的反复学习而实现的。由于对材料的反复学习,头脑中那些新知识的联系痕迹逐渐加深,信息的储存日益牢固,因而保持得较牢固、较持久。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要取得良好的熟记成效,必须注意识记的方式。从时间上讲,集中识记不如分散识记效果好;从数量上看,整体识记、部分识记与综合识记的效果依次增加;从识记和回忆关系看,把反复学习与尝试回忆检查结合起来的识记效果比单纯地反复学习好。
识记后,如果能正确地再认和重现,说明新知识得到了保持,如果不能再认和重现,则是遗忘。遗忘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它又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可以依据遗忘规律,采取措施减少遗忘的作用。遗忘的一般进程是:识记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遗忘最快,以后遗忘慢慢减速,只有努力遵守及时复习原则,才能不致使已识记的东西遗忘。
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由识记向保持转化的条件及遗忘规律,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学生的保持效果。

☚ 知识的领会   知识的应用 ☛
0000432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