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知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知言zhī yán

(字)施枢,号芸隐,宋代人,工诗。

知言

 思想杂著。六卷。南宋胡宏撰。初刻于宋,已佚,今以明弘治年间吴中坊刻本为最早。
 胡宏,字仁仲。生于宋崇宁四年(1105年),卒于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福建崇安(今属福建省)人。一生不耽于仕途,立志振兴道学。因长期寓居衡山五峰之下,故人称五峰先生。其著作主要有《知言》、《皇王大纪》及《易外传》和书、表、记等。
 《知言》反映了胡宏的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哲学观点等多项内容。是一部记录胡宏论学思想的哲学著作,共十五篇,体例为随笔札记。原无篇名,明代人仿照《论语》体例,将每篇开头两字作为篇名。
 一、《知言》中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厚古薄今和法制思想上。“自三代之道不行,君臣之义不明,君诱其臣以富贵,臣干其君以文行。……此三代之治不复也”。要恢复三代之治,则方法有三,一是正其大纲。该书认为,“欲拨乱兴治者,当正大纲。知大纲,然后本可以正,而末可以定”。二是加强法制建设。书中把法比喻为舟,把人比喻为操舟者,如果舟破楫坏,不管人的操船技术怎样高明,也是无济于事的。该书认为,法制是道德的表现形式,道德是法制的隐蔽状态。“有道德于民心,而无法制者无用,无用者亡。有法制系于民身,而无道德者为无体,无体者灭。是故法立制定,苟非其人,亦不可行也”。关于法律的制定问题,该书认为,生刑轻,则易犯,因为人们不重视法律。死刑重则难以悔改,没有给犯人悔过自新的机会。因而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取的。该书还认为,欲大变后世之法度,必先大变人主之心术,心术不正,则法不能立,贤臣不得用。即使有法而无执法之人,则法只一纸空文而已。出于变法治国这样一个目的,该书还把臣子分为三种类型,望君主分析、鉴别。此三种臣为:好功名轻奉禄、贪爵禄昧功名、行道义之臣。该书还提出了恢复井田制的政治主张。书中讲到,仁心是立正之本,均田是为政之先。田里不均虽有仁心而人民是不会得到实惠的。说明该书认为井田是圣人均田之要法,因而只有恢复井田制,才能使人们丰衣足食。
 二、《知言》中的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多表现在对“仁”、“义”、“孝”等内容的论述上。书中说:“道非仁不立。孝者,仁之基也,仁者,道之生也。义者,仁之质也。”“有毁人败物之心者,小人也。操爱人成物之心者,义士也。油然乎物各当其分而无为者,君子也。”“修为者必有弃,然后能有所取;必有变,然后能有所成。虽天子之贵,不仁不义,不能以尊其身,虽天下之大,不仁不义,不能以庇其身。”
 三、《知言》中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论学习的志向和学习方法问题上。书中谈到,孔子十五岁而立志于学,其学习内容为大学。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孔子三十而立,立什么?“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不退转也。”孔子四十不惑为什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卓然立乎万物之表也。”孔子五十而知天命,知什么?“曰:元亨利贞,乾之四德,行之昭明,浩然与万物同流,处之各德其分也。”同样,六十耳顺:“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几于天矣。”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以其动也天故也。”文字不多,字义深刻。关于学习方法问题,该书谈到,学欲博,不欲杂,守欲约,不欲陋。但是杂与博、陋与约意义非常相近,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加以鉴别。
 四、《知言》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两点:性、欲的阐述上。在该书的哲学观点中,“性”是最高范畴,性是宇宙的本原,没有性就没有天地万物。它借助于气赋予天地万物以形体,它内在地蕴涵一切理,由此派生万事万物。性不是一理,是万事之本原,独立于宇宙、又君临其上。性是本原和本体,理是事物之规则或规律,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理,只有透彻地掌握万物之理,才有可能达到对于性的把握。在性与心的关系上,该书从性本论的立场出发,提出性体心用之观点:“性譬诸水乎!则心犹水之下,情犹水之澜,欲犹水之波浪。”由此得出,性是第一位、心是第二位的,心是由性引发而产生的。《知言》反对以善恶作为论性的标准,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人只有好恶,众人和圣人在人性的根本点上是完全一致的。善恶完全是后天形成的,先天的人性无善也无恶。关于人欲问题,《知言》认为,天理、人欲是相通的,但不能超过一定限度。“人欲盛则天理昏。”“处富贵乎?与天地同其通,处贫贱乎?与天地同其否。”他把富贵分为有德与无德两种,从而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有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利物,无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残身。富贵,人之所大欲,贫贱,人之所大恶。然因贫贱而修益者多,因富贵而不失昏淫者寡,则富贵也,有时而不若贫贱矣。”书中还指责王公大人,一亲其奉,丧其良心,处利势之际,临死生之节,贪冒苟安,行若大鼠。书中还说:“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己以恭俭为先,自天子至于庶人,一也。”
 《知言》中的每一种思想观点,都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实际,不尚空谈,“性立天下之有”是其基本思想,“心妙性情之德”是心与性联系的结果。其论述最详者是性命之理论。该书编排上有一篇多中心之现象。
 《知言》一书今有多种版本。如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刊刻的《粤雅堂丛书》本的《胡子知言》;明嘉靖五年(1526年)正心书院刊刻本,明吴中坊刻本,明刊《诸子萃览本》,《格致丛书本》,《子书百家》本、《百子全书》本。一九八七年,中华书局将《知言》和《五峰集》合为一书,出版了《胡宏集》。正文前有胡宏的生平、著作及思想介绍。后有四篇附录,一为宋朱熹《胡子知言疑义》,二为原单行本的序和跋,三为书目提要,四为传记资料。
某种程度的话

某种程度的话

他人的只言片语:唾涕(拾人~)
有见识的话:知言
合乎礼法之言:宪言
预先说出的关于将来要发生什么事情的话:预言
 巫师、方士等以谶术所作的预言:谶言谶语 谶词 谶辞
 预兆灾变的谶语:訞谶
 以谣谚形式表达的谶语:谣谶
 不经意说的一句话竟然成了不吉利的预言:一语成谶
不能改变的话:金口玉言
质朴的话:质言 素辞
 粗朴的语言:粗语
正确的话:正言 端辞
 极正确的话:一至之言
 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至理名言
 不可更改、非常正确的话:不刊之语
道德圣智的话:绳墨之言
重要的话:要语
为世人所尊重者的言语:重言
著名的话:名言
说得很快的话:急言急语
有分量、措词严厉的话:重话
气魄很大的话:豪言(~壮语) 豪语
豪壮的语言:壮语
怪诞的话:怪话
惊人的话:险话
 耸人听闻的话:险语 险言
泼辣放纵的话:辣语

☚ 某种程度的话   无关的话 ☛

知言zhì yán

❶有远见的言论。知同“智”。《左传·襄公十四年》:“秦伯问于士鞅曰:‘晋大夫其谁先亡?’对曰: ‘其栾氏乎?’……秦伯以为~~。”
❷(zhīyán)谓凭言语知其真意。《论衡·刺孟》:“不知有此私意而径应之,不省其语,是不~~也。”

知言

南宋胡宏著。原本1卷,现传本6卷。为平日论学随笔札记,屡经修改而成。此书对理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如道、理、心、性等多有论述,而于性命之理阐发尤详。主张“性”是宇宙本体,是“天命之全体”,而“理”则包括人伦和物理两方面。在他看来,“性”既是人伦之理的渊源,但又高出于“理”;虽无善恶,却有好恶。因此,“世儒之言性者,类指一理而言之尔,未有见天命之全体者也”。认为“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反对天理人欲对立观。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主张“务圣人之道”,“必先致知,及超然有所见,方力行以终”。此书对衡湘学者影响深远。但朱熹、吕祖谦、张栻等人对之既有肯定,也有责疑。今有明嘉靖间正心书院本、清道光间粤雅堂本等。

知言

六卷,附录一卷。宋胡宏(见《皇王大纪》条)撰。是书为论学之语,随笔所记,屡经改订而成。吕祖谦称此书胜于《正蒙》。然宏之学说本承其父——胡安国。安国之学虽出于杨时,而又兼出于东林常总。总尝谓,本言之性不与恶对言。安国沿习其说,遂以本然者与善恶相对者分成两性。宏作是书,亦仍守其家传。其所谓性无善恶,心以成性。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指名其体曰性,指名其用曰心。性不能不动,动则心矣,云云。朱子竭力毁谤其说。至作《知言疑义》与吕祖谦及宏门人张栻互相论辨。即栻亦不敢尽以其师说为对。其论治道,认为“井田制”必不可废,亦泥古而流迁谬。然其他之说实多明白正大,足以阐明正学而而辟异端。朱子亦尝称其思索精到之处,殊不可及。所以不因为有一两点瑕疵尽废其书。自元,是书不甚行于世,加之明人传刻古书,好意为串乱,此本也被妄人强立篇名,颠倒次序,字句舛谬,全失其真。唯《永乐大典》所载,尚属宋刻原本,首尾完备,条理清晰。谨据其章目,详加刊正,以复其旧,其朱子语录各条,也仍依原本。别为附录一卷,以备考证。有《永乐大典》本。

知言

知言

哲学著作。南宋胡宏著。书中批判了背离儒家精神的各种学说,以确立儒家道统。为胡宏理学思想及湖湘学派的代表著作。书中提出 “性为大体”、“性无善恶”、“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心无死生”等重要理学命题。其弟子张栻在该书的序言中说: “是书乃其平日所自著。其言约、其义精,诚道学之枢要,制治之蓍龟也。” 吕祖谦认为: “《知言》胜似《正蒙》 (张载著)。” (《朱子语类》卷101)但是朱熹对其非议很多,认为其中许多思想背离了儒家正宗。并把他和张栻、吕祖谦辨析《知言》 的言论,编成《知言疑义》。该书为胡宏的随笔、札记等,由张栻编辑成书。宋代原刻本不分卷。明程敏中重新校刊,分为6卷,并以 《知言疑义》等附于后刊行。收入中华书局1987年版《胡宏集》。

☚ 周礼总义   洪范论 ☛
0000099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