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知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知人zhī rén

(字)王谌,后汉人,召署主簿。

知人

謂能識别人的賢愚美惡。邊讓《章華臺賦》:“君明哲以知人,官隨任而處能。”

《知人》

宋·王安石1

贪人廉,淫人洁,佞人直2,非终然也3,规有济焉尔4。王莽拜侯,让印不受;假僭皇命,得玺而喜5,以廉济贪者也。晋王广求为冢嗣,管弦遏密,尘埃被之;陪扆未几,而声色丧邦6,以洁济淫者也。郑注开陈治道,激昂颜辞,君民翕然,倚以致平;卒用奸败7,以直济佞者也。呜呼! “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8。”古今一也9

1王安石(1021-1084):字介甫,号半山,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封荆国公,有《临川集》,以下两则均选自此集。2“贪人廉”三句:意为贪婪的人表现出清廉,淫邪的人表现出纯洁,奸诈的人表现出正直。佞(ning):能说会道,花言巧语。3终然:始终如此。4规有济:意为借助假象来达到目的。规:模仿。济:目的。5“王莽”四句:王莽在汉元帝时任大司马,当元帝授给他侯爵时他辞让不受;但后来派人在两个匣子上刻字,假说是汉高祖示意,皇位应传给王莽,终于篡位称帝。僭(jian):超越本分,封建时代下级冒用上级名义叫作“僭”。玺(xi):皇帝的印,代指皇位。6“晋王广”五句:晋王广即隋文帝次子杨广,他为了得到太子的名分,装作不爱声色,室内琴弦已断,琴上蒙满灰尘,因而得到隋文帝信任;但即帝位不久,便因沉溺声色而亡国。冢嗣,嫡长子,可做皇位继承人。管弦遏密:禁绝音乐而达到静谧。陪扆(yi):登皇位。丧邦:亡国。7“郑注”五句:郑注为唐文宗时高官,因建议杀掉宦官,得到君民信任,但最后遭宦官杀害。历代史书对郑注没有正确评价,王安石也受此影响,所以他说郑注是“以直济佞”者。开陈:陈述。治道:治国之道。翕(xi)然:和顺貌。致平:达到太平盛世。卒:最终。8“知人”二句:《尚书·皋陶》中语,意为能知人才算圣明,这是尧舜也难以做到的。帝,指尧舜。9一:同样。

【析点】 荆公的议论文向以见解精深,论述透辟,文笔犀利著称,其议论的方法又多种多样。本文以“知人”为题,专论知人之难;却不以论理为重,而以三个历史人物为例,用事实论证识别伪装着的两面派之不易,使读者的思路自然纳入作者的轨道,自然获得知人难的结论。为此,则结尾处引《尚书》,一句点题,自是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贪人廉,淫人治,佞人直”是作者对两面派特征的概括,“规有济”是对他们用心的揭露,由此而提出知人难的论点,这些至今值得我们借鉴,启示我们看人切不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在此,不禁想到白居易的诗句:“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放言》)荆公此文或许也在这诗句里获取了一些创作灵感。不过,王安石本人也未能做到完全“知人”,他对郑注的认识就有偏颇。

文中贪、淫、佞三者并列,王莽、杨广、郑注三人并列,语言上使用较整齐的排比,使内容与语言达到了统一。

知人3407苏醒。闽语。福建厦门〖〗。

知人【同义】总目录


知人则哲

知人

能识别人的品德、才干。《三国志·蜀书·庞统传》:“颍川司马徽清雅有~之鉴。”

懂事

懂事

会事 晓事 知事 了事 解事 省事 明事 谙事
聪明懂事:聪了
懂情意,善体贴:知情识趣 识趣知情 知机识趣 知局识趣 识机知趣 懂局知趣 知趣识情
懂人事:知人
小孩子不烦人,比较懂事:
明白、懂事的样子:了亮
(了解别人的意图或一般事理:懂事)

☚ 懂事   懂礼 ☛

察看方式

察看方式

到每家每户去察看:家至户察
向四周观望察看:东观西望
默不作声地察看:靓观
从高处往下察看:俯察 降鉴
打开察看:发视
对照察看:参观
调查察看:调察
检查察看:查阅 察检 检看
检验察看:验视
查核,察看:检校 校阅 覆视
 亲临检校:临检
审查察看:核视
鉴别,察看:鉴察 鉴詧 监烛 镜见 镜照 镜鉴 歆鉴
 鉴察人品才能:知人
 鉴察世道:鉴世
 辨别鉴察:识照
 鉴察并认可:鉴许
实地察看:踩踏 踹看
 实地探访察看:躧看
 实地察看灾情:踏灾 踏荒
巡行察看:巡看 巡阅

☚ 察看情况   暗察 ☛

有智谋的人

有智谋的人

有智谋或智慧的人:智者 智人 智士 知人 乐水
出谋划策的人:谋士
参与谋划或善于出谋划策的臣子:谋臣
代出主意的人:参谋 计臣 军师
计谋之士:谋夫
运筹帷幄的人:谋幄
主谋的人:谋主
为首策划的人:主谋
智谋多的人:良平 哲夫 智囊
足智多谋的人:智多星
女子中有跟男子一样有才智的人:女中郎
爱出坏主意的人:狗头军师

☚ 有见识的人   有学问的人 ☛
0000501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