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矣Yǐ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榆次,湖南之益阳,广东之吴川,云南之景谷、邱北、江川等地有分布。汉族、彝族有此姓。《新编千家姓》 收载;《姓氏考略》亦载,其注云: “云南蛮有矣姓。近世云南尚有此姓。”
元代有矣豆。

矣yǐ

語氣助詞。❶表示陳述。(一)表示已然或必然。東方朔《答客難》:“好學樂道之效,明白甚矣。”(二)表示將然。董仲舒《士不遇賦》:“正身俟時,將就木矣。”(三)表示希望。揚雄《逐貧賦》:“今汝去矣,勿復久留。”
❷表示感歎。賈誼《旱雲賦》:“忍兮嗇夫,何寡德矣。”陳琳《武軍賦》:“赫赫哉,烈烈矣,于此武軍。”
❸表示疑問。杜篤《首陽山賦》:“於是乎乃訊其所求,問其所脩,州域鄉黨,親戚疋儔,何務何樂,而並茲遊矣?”
❹表示停頓。司馬相如《美人賦》:“鄒陽譖之於王曰:‘相如美則美矣,然服色容冶,妖麗不忠。’”

矣yǐ

❶语气词,表已然,犹“了”。多用于动词之后。《周南·卷耳》四章:“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小雅·裳裳者华》二章:“裳裳者华,芸其黄矣。”《大雅·旱麓》五章:“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❷语气词,表肯定,用于判断句后。《小雅·斯干》一章:“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小雅·采菽》五章:“优哉游哉,亦是戾矣。”《大雅·抑》六章:“无易由言,无曰苟矣。”
❸语气词,表感叹,犹啊,多用于形容词之后。《邶风·雄雉》二章:“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小雅·车攻》八章:“允矣君子,展矣大成。”《小雅·鱼丽》四章:“物其多矣,维其嘉矣。”
❹语气词,表停顿,用于两个分句之间。《周南·汉广》一章:“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小雅·天保》五章:“民之质矣,日用饮食。”《小雅·小明》二章:“昔我往矣,日月方除。”
❺语气词,表疑问,犹“吗,呢”,用于疑问句后。《召南·何彼矣》一章:“何彼矣?唐棣之华。”《小雅·六月》六章:“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小雅·渐渐之石》二章: “山川悠远,曷其没矣。”

☚ 忍   驱 ☛

读音·i(ˇ),为i韵目,属i—er韵部。于纪切,上,止韵。
❶了,表示已然或必然。《孟子·公孙丑》:“予助苗长矣。”
❷啊。表停顿以起下文。

上一条: 下一条:

矣yi

句末语气词。晁错《论贵粟疏》:“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岁:年。粟:谷子。矣:相当于“了”。)《史记·项羽本纪》:“吾属今为之虏~!”(吾属:我们。今:就要。为之虏:被他俘虏。矣:相当于“啦”。)《史记·滑稽列传》:“若皆罢去归~!”(若:你们。罢去归:散了回去。矣:相当于“吧”。)

矣yǐ

〈文〉
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了”
 △ 法已定~∣祸将至~∣可~。
❷表示感叹语气
 △ 欲人之无惑也难~∣甚~,汝之不惠!

见[已矣][已矣哉]

矣yǐ

古汉语助词。
❶用在句末,相当于“了”: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一·19)妾痴情待君五年~,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六六·1609)
❷表示感叹:奇~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 (五·102)

语气词“矣”有以下五种用法:
❶放在陈述句末尾,表示事情已经发生,可译作“了”。如《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战国策·赵策》:“平原君曰:‘胜已泄之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预料、推断某种情况将来一定会实现,也用语气词“矣”来表示。如柳宗元《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史记·项羽本纪》:“吾属今为之虏矣。”
❷用于感叹句尾,表示感叹、赞颂等语气,可译为“了”“啊”。如马中锡《中山狼传》:“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白居易《与元九书》:“李[白]之作才矣! 奇矣!”《列子·汤问》:“甚矣! 汝之不惠。”
❸用在祈使句尾,表示请求、命令或劝阻等语气,一般译作“吧”“了”。如《战国策·齐策》:“孟尝君不悦,曰:‘先生休矣!’”《庄子·列御寇》:“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庄子·人间世》:“已矣,勿言之矣!”
❹与疑问代词“何”等相呼应,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了”。如《论语·尧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礼记·文王世子》:“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战国策·赵策》:“年几何矣?”
❺与“盖”“其”等字呼应,表示测度语气,可译作“了”“吧”。如王夫之《读通鉴论·后汉更始》:“微窦宪,耿秉之矫矫,汉其危矣!”《史通·内篇· 叙事》:“求其善者,盖亦几矣!”

☚ 也   耳 ☛

矣yǐ

〖语气词〗
一、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末,表示提顿,并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出(42)。《子产坏晋馆垣》:辞之辑矣,民之协矣! ——辞令和气,百姓团结! 《外戚世家序》: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其终,岂非命也哉?——能生养子孙的,有的不能终其天年,难道不是命吗?《卖柑者言》: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 ——世上千骗人勾当的不算少,难道只是我吗?
二、用在感叹句末,助讥讽、感慨、赞颂等语气。可译为“啊”、“了”等(43)。《项羽本纪赞》: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放逐了义帝,自立为王,反而埋怨王侯们背叛自己,这就难了!《梅圣俞诗集序》: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过去王文康公曾经看到他的诗文,感叹说:“二百年来没有 样的好作品了!”《辨奸论》: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郭汾阳见到卢杞,就说:“这个人如果得志,我的子孙就会被他杀得一个不留啊!”
三、用在陈述句末
1、助肯定语气。可不译出(167)。《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假若没有一匹良马,就是说没有马,也不能算是说假话。《范增论》: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里开始的。《信陵君救赵论》:木朽而蛀生之矣。——木头腐朽就会有蛀虫生长出来。
2、助已然语气。说明某种事情已经实现或某种情况已经形成。可译为“了”(130)。《贾谊治安策一》: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胸矣。——刚刚张开嘴,匕首已经刺进他的胸膛了。《岳阳楼记》: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已经完备了。《六国论》: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秦国的军队还没有出动,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经被搞得疲惫不堪了。
3、助将然语气。说明某种事情将要实现或某种情况将要出现。可译为“了”(45)。《宫之奇谏假道》: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道:“虞国今年将不能举行腊祭了。在这次军事行动之后,晋国不用再对虞国出兵了。”《子革对灵王》: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子革说:“我已磨快了刀等着,君王出来,我的刀就将斩过去了。”《管仲论》: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一旦没有了管仲,那么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人就可以弹冠相庆了。
四、用在疑问句末
1、助测度语气。可译为“了”、“吧”(14)。《冯煖客孟尝君》:齐其闻之矣! ——齐国大概也听说这件事了吧! 《相州昼锦堂记》: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全国的读书人,在下面倾听名声和仰望余辉的时间,大概也有好几年了。《潮州韩文公庙碑》: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使道德文章]又回到正路上来,大概到现在有三百年了。
2、助特指问语气。可译为“呢”、“了”(4)。《触詟说赵太后》:年几何矣? ——年龄多大了?《鲁仲连义不帝秦》:事将奈何矣?——这事情将怎么办呢?《伯夷列传》: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神农、虞、夏的时代很快地消逝了,我向归哪里呢?
五、用在祈使句末
1、助禁止语气。可译为“吧”(1)。《冯煖客孟尝君》: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孟尝君不高兴,说:“嗯,先生算了吧!”
2、助劝勉语气。可译为“吧”(1)。《宋人及楚人平》: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司马子反[对华元]说:“嗯,努力去吧!”
六、同语气词“哉”、“乎”等连用,加强感叹、反诘等语气。可译为“吧”、“的吗”、“了啊”(12)。《吊古战场文》:战矣哉,骨暴沙砾。——战斗吧,白骨暴露在沙漠。《送孟东野序》: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论语》说:“老天打算把孔子当作木铎。”难道不是真实的吗?《卖柑者言》:甚矣哉为欺也! ——你玩弄诈骗手段也太厉害了啊!

矣yǐ

❶ 语气词。对事物的动态表示肯定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❶ 表已然语气。《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余助苗长~。”柳宗元《捕蛇者说》:“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
❷ 表将然语气。《曹刿论战》:“齐人三鼓,刿曰:‘可~。’”《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
❸ 表必然语气。《孟子·公孙丑下》:“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韩非子·五蠹》:“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之世者,必为鲧禹笑~。”
❷ 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列子·汤问》:“甚~,汝之不惠!”《邹忌讽齐王纳谏》:“由此观之,王之蔽甚~!”
❸ 语气词。表示祈使语气。《战国策·齐策四》:“先生休~!”《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勉之~!”
❹ 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触龙说赵太后》:“年几何~?”《齐桓晋文之事》:“德何如则可以王~?”
❺ 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的停顿。《诗经·周南·汉广》:“汉之广~,不可泳思;江之永~,不可方思。”《吕氏春秋·处方》:“此则工~巧~,而不足法。”(法:效法。)

*yi

D2D3
〈文〉语气词❶表示报道新情况: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学也(《荀子》)/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汉书》)。
❷表示肯定的语气:世俗言龙神而升天者,妄~。
❸表示限止的语气,相当于“耳”: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而连有赴东海而死~(《战国策》)。

陈述

陈述

陈(陈说;陈告;陈具;陈道;开陈;说陈;启陈;布陈) 开(开辞) 白(启白;谘白) 矢 胪 状 摆(摆列;~情况) 展(展布;展叙) 披(披述;披陈;披告;披露) 绎(铺绎) 具(条~时弊) 叙 启述 述奏 开说 敷说 称说 指申 敷述
表示陈述的语气:也(~好;~罢) 矣 焉 吧 哩 啦 嘛 的 呢 喽了(罢~) 么 哉 乎 邪
陈述大义:陈义
自己陈述:自陈 自白 自述 自列 自状
代人陈说:关说
 沟通,关说:疏通
冒昧陈述:敢言
(陈说叙述:陈述)

另见:叙说 叙述 讲述 进言 上书

☚ 陈述   陈述事情 ☛

完成

完成

完 成(成毕;讫成;获成;果成)襄(共~义举) 蒇 竣 就(果就) 登 毕(毕手) 遂 竟(未~之业) 备究
动作的完成:下(打~基础) 落
表示完成:着(点~;睡~) 掉(烧~;扔~) 好(办~;计划~) 得(菜~了) 出来(救~)
 表示就绪、完成:就(点~)
 表示接近完成:垂成
 表示已经完成:了(吃~;用~) 过(去~) 喽(吃过~) 矣(舟已行~) 业以
 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已(已经;~以;业已)
 早就已经完成:早就 早先 早经 早已(早已经)
具成,完成:该成
自己完成:自了
最后完成:卒底于成
完成很容易:覆杯
匆促完成:急就
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计日程功
立即完成:立成
 尽快完成:极卒
 在短期内迅速完成:速成 速就
 在短时期内迅速地完成某项工作:闪击
很快就可以完成:计日而成
很好地完成帝王赋予的使命:振扬休命
一口气完成:一呵而就
继续完成:续成 继成
(按照预期的目的的结束:完成)

另见:事情 工作 结束

☚ 完成   事情完成 ☛

判断

判断

断(断杀;断制) 折(~狱) 决定 谳决 剖判
表示判断的语气:也 矣 哉 焉 邪
判断事理:断理
有经验的人办事精明能干,观察和判断问题又快又准:老吏断狱 老吏断律
判断形势和估量自己的能力:揣时度力
判断敌情:料敌 断敌
区分判断:区判
 分辨判断:辨断
推论判断:推断 论断
 公平论断:平议
推究判断:推处
审察判断:察断 详断
查察判断:纠折
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必(必定;果必) 定(毕定;的定;一定) 准(准定;一准) 要须

另见:评定 判定 断定 肯定 否定

☚ 判断   评判 ☛

叹词

叹词

表示叹息的语气:啊 哦 哟 咳 哈 呵 唉 唷 唔 嘿 哼 嗯 呜(~呼) 嘻 喂 呔 噫(噫嘻)嗟 噷 咦 唏(唏嘘) 唧 与兮于乎 于戏
表示感叹的语气:吁 呀(哎呀) 噫(噫乎;噫嘻;噫嗟) 呵 啊 嘻 哇 哪 嗐 嗟(嗟嗟;嗟乎;嗟呼) 耶 吓 吧 咄(咄咄) 啰(好~) 唉 哟 嘿(嘿哎) 呃嚯 乎 于(于戏) 矣(夫~哉)兮(美~) 夫(嗟夫;矣夫;已~) 哉 欤 譆 许 好不 乖乖
表示赞美:猗欤 猗与
表示惊叹:哇 噎 哟 唷(啊唷) 简直老天爷
表示赞叹:哇 吧 啊 嘻
表示悲叹:唉 噫(噫嘻)

☚ 悲叹   叹息程度 ☛

〖矣〗 粵 ji5〔以〕普 yǐ

❶ 語氣助詞,相當於「了」,表示事情已經發生。許慎《說文解字》:「〜,語已詞也。」諸葛亮《出師表》:「爾來二十有一年〜。」
❷ 語氣助詞,相當於「啊」,表示感歎。蘇洵《六國論》:「是又在六國下〜!」
❸ 語氣助詞,表示請求或命令。左丘明《左傳.莊公十年》:「劌曰:『可〜!』」
❹ 語氣助詞,表示疑問。孟軻《孟子.梁惠王上》:「德何如,則可以王〜?」

矣yǐ

 [书] ❶ (用在句末, 跟 “ 了” 相同): 悔之晚 ~。It's too late for regrets. 离家十八年 ~。 It is already eighteen years since I left home.
❷ (表示感叹): 毒 ~ 哉! Diabolical!; How ruthless! 吾老 ~! I am really getting old.

矣·唉·涘yǐ·āi·sì

矣,徐铉认为是会意字,其上像气从口中呵出,其下为“矢”,是说气从口中像箭一样冲出。唉,叹息时发出的声音,谐“哀”之音。“唉声叹气”,总是没有高兴的事。“唉”省去左边便是“矣”。“矣”又可说是形声字,下形,上声。“厶”本读“私”(sī),像古代的农具“耜”(巳),因已、巳时有混淆,所以作声符时或读“已”之音,或读“巳”之音。本义已失,借作文言虚词。生成的字有:
ai
阴平:埃(尘埃)
挨(挨近)
唉(唉声叹气)
阳平:挨(挨打)
𫙨(痴𫙨)
上声:欵(“烟销日出不见人,欵乃一声山水绿。”——枊宗元《渔翁》)

俟(俟机;另读qí)
涘(涯涘)
相关链接
《尔雅·释丘》说:“涘”为涯(厓)。“厓”南方方言仍有读ai的。“挨打”的挨,曾写作“捱”,可知“矣”可与“厓”同音。

金文;篆yǐ

[矢(意符)+厶(聲符)→矣(《説文》:“矣,語已詞也。從矢,以聲。”矣,文言助詞:1.用於句末,與了相同,如由來久矣;2.表示感叹,如大矣哉。)]
《詩經·周南·漢廣》:“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漢水寬又廣,遊到對岸很難想。)
《孟子·公孫丑上》:“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現在天下的人能够不像宋人那樣揠苗助長的,真是少得很了。)

*矣yǐ

7画 厶部 古汉语语气助词。
 1. 用在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了”:大势去~|悔之晚~。
 2. 表示感叹:难~哉。
 3. 表示命令或请求:可以休~|粗茶淡饭足~。

矣()


中山王鼎, 殷周金文集成2840,戰國晚期
(長)爲人宗, 閈(見)於天下之勿(物)矣。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6,戰國
智(知)足之爲足,此亙(恆)足矣。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11,戰國
臨事之紀, (慎)冬(終)女(如)(始), 此亡敗事矣。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乙10,戰國
弗大𦬫(笑), 不足以爲道矣。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11,戰國
《𫔢(關)疋(雎)》之攺(怡), 則丌(其)思賹(益)矣。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民之父母8,戰國
善才(哉)! 商也, 𨟻(將)可𡥈(學)時(詩)矣。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沬之陳33,戰國
爲之(治), 果(勝)矣。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季庚子問於孔子13,戰國
(先人之所)(變)而行之,民必備(服)矣。

睡虎地秦墓竹簡·語書3,戰國至秦
今法律令已具矣,而吏民莫用,鄉俗淫失(泆)之民不止。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輕者尚矣。

雁門太守鮮于璜碑陽,東漢
亦古晏臧之次矣。

沛相楊統碑陽,東漢
勳跡藐矣,莫與爭光。

元文墓誌,北魏
苗而不秀,信有矣夫。
按: 矢符訛寫。

元靈曜墓誌,北魏
邈矣鴻源,道邁皇軒。
按: 矢符訛寫。

盧文機墓誌,隋
臞瘠將盡,血氣動矣。
按: 矢符訛作“天”。

鄧君妻王氏墓誌,唐
權殯一時,幾已久矣。
按: 矢符訛作“夫”。

張騷墓誌,唐
美哉鴻漸,焕矣龍驤。
《説文》: “矣,語已詞也。从矢以聲。”
漢字在隸變和楷化的過程中,出現了大批的異體字。而産生異體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聲符和形符的换用。“矢”、“失”、“夫”、“天”四字形近,在作爲構件時經常混用。

☚ 知   高部 ☛

矣★常◎常


yǐ形声,小篆从矢,(以)声,隶定为“矣”。助词,表示陈述、感叹或疑问语气,相当于“了、吧、啊、呀”等。
【辨析】
以“矣”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sì:俟∣āi:挨、埃、唉∣èi:欸。

(yǐ)

从矢,㠯聲。
【按】矣,《説文》:“語已詞也。”表示言語停止的虚詞。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