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瞳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瞳孔tóngkǒng眼球中央进光的圆孔,可随光线的强弱而缩小或扩大。也说瞳仁。 瞳孔tóng kǒng虹膜中心的圆孔。通称瞳人。1903年《心理学教科书》第二篇:“视觉者,光线自物体反映瞳孔,达眼底网膜,遭视神经末梢之分布者传其刺激,遂通于脑。”1906年《博物学教科书》第一编:“牛……有一文字形之瞳孔,门齿仅在下颚,故不能为啮物之用。”1907年孙佐译述《生理卫生新教科书》第十篇:“虹彩膜(别名眼帘)在角膜与脉络膜之中间,中具圆隙,是谓瞳孔。” 眼珠 眼珠睛(目睛) 眹(目眹) 眼球 眼黑 眼精 眼仁 瞳人 目珠 ☚ 眼的各部 眉毛 ☛ 瞳孔虹膜中间的圆孔。直径与年龄、照明光线的强弱、调节、辐辏及服用药物等情况有关。瞳孔直径:新生儿,2~2.5mm;1月~2岁,3~3.5mm;2~15岁,4~5mm;15~50岁,3~4mm;50~80岁,2~3mm;80~90岁,1.5~2mm。在晴天昼光下,成人瞳孔2~4mm;在中度照明时,为3~4mm;在暗处,可达7.5~9.6mm。成人两眼瞳孔距离:男性60.90±0.18mm,女性58.30±0.13mm。 瞳孔pupil眼球虹膜正中的圆形缺损的部分,称为瞳孔。围绕瞳孔周围的虹膜中的环行平滑肌和放射状的平滑肌,可调节瞳孔的收缩与开大。瞳孔的开大与缩小可调节光线进入眼球内的量,对视物有重要调节作用。临床常由各种虹膜病变造成瞳孔变形而对视力有影响。检查瞳孔对重危病人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瞳孔 瞳孔眼球血管膜的前部,即巩膜中心和圆孔。沿瞳孔呈环形排列的平滑肌叫瞳孔括约肌。括约肌收缩时使瞳孔缩小。沿瞳孔呈放射状排列的平滑肌叫瞳孔放大肌。放大肌收缩时使瞳孔散大。由于瞳孔可以散大或缩小,所以能起到调节进入眼球光线量的作用。正常人的瞳孔能反射性地调节其自身的大小。当光线增强时,瞳孔缩小;当光线减弱时,则瞳孔散大。如果瞳孔反射异常或消失,表明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所以临床常采用瞳孔对光反射来检查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 角膜的老化 老年性缩瞳 ☛ 瞳孔pupil见虹膜。 瞳孔 瞳孔pupil虹膜中间的开孔。是光线入眼的门户。正常瞳孔变异很大,约为2~5mm,平均4mm。小于2mm者称瞳孔缩小,大于5mm者称瞳孔扩大;缩小与扩大极限为1.5~8mm。瞳孔女>瞳孔男,瞳孔近视>瞳孔正视>瞳孔远视。睡眠时瞳孔缩小,在黑暗地方瞳孔扩大,明亮环境则较小。双眼瞳孔相差大于0.25mm为病理性,小于0.25mm为正常。瞳孔距离:男60.90±0.18mm,女58.30mm±0.13mm。虹膜中有环状和辐射状走行的平滑肌。前者受动眼神经中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收缩时使瞳孔缩小,称瞳孔括约肌;后者受交感神经纤维支配,收缩时使瞳孔开大,称为瞳孔散大肌。两者共同调节瞳孔直径。瞳孔的直径参考值如下:晴天昼光2~4mm;中度照明3~4mm;暗处7.5~9.6mm。新生儿2~2.5mm;生后11~15天2.5~3.0mm;生后1~4月3.0~3.5mm;4~17月3.5~4mm;17~20月4~4.5mm;2~10岁4~5mm有时5.5mm;10~15岁4~4.5mm有时为5mm;15~30岁3.5~4mm较少为4.5mm;30~50岁3~3.5mm较少为4.0mm;50~60岁2.5~3mm有时为3.5mm;60~70岁2~2.5mm很少1.5mm;80~90岁1.5~2.0mm。瞳孔括约肌宽度为0.75~0.8mm。 ☚ 虹膜投影试验 瞳孔扩大 ☛ 瞳孔pupil 瞳孔pupil 瞳孔 瞳孔pupil眼球结构的一个部分。位于虹膜中心的圆孔。沿瞳孔周围分布环状排列的括约肌,收缩时使瞳孔缩小;沿瞳孔作放射状排列的放大肌,收缩时使瞳孔放大。正常情况下瞳孔的大小依靠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自动调节。光照暗时瞳孔放大肌收缩(瞳孔放大),光照强时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以此调节进入眼球的光量。 ☚ 视网膜对称点 视杆细胞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