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死于首阳兮,卒夭隐而不荣。
【集校】: 洪兴祖:伯夷死于首阳兮,卒夭隐而不荣。 校语:一作首山。一云:首阳之山。 夭,一作殀。 朱熹:同洪本。 校语:“阳”下一有“之山”字。夭,于表反,一作殀。 黄省曾:同洪本。校语:一作首山。一云:首阳之山。 明繙宋本:同洪本。校语亦同。 朱多煃:同洪本。 校语同黄本。 庄允益:同洪本。 。【集释】: 王逸:言伯夷饿于首阳,夭命而死,不飨其爵禄,得其荣宠也。 王泗原:夭,非正命而死,即非“考终命”(《洪範》)。伯夷饿死。夭与《离骚》“终然夭乎羽之野”用法同。 何剑熏:“夭”,不当释“夭命而死”。 因上句言伯夷已死,故下句不当又言夭死,且伯夷因西伯善养老,始归周,其年已老。武王伐纣以后,乃饿死于首阳山,不得曰夭死。 因蚤死爲夭,伯夷非早死。且“夭”与“隐”连文,若王逸之释,则“隐”字成赘文矣。 故此释非是。 余谓“夭”、“隐”同属影母,爲联词,不当分释,“夭”当读爲“幽”。幽、夭亦双声,故可通用。《离骚》:“鮌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山之野。”《天问》言鮌事,则曰:“永遏在羽山。”知《离骚》之“殀”,即天问之“永遏”,永遏即幽遏。故《离骚》之“殀”,亦当读爲“幽”。此《辞》之“夭”,亦同。 “幽隐而不荣”,言幽隐而不显也。《大招》:“察笃夭隐。”即察笃幽隐。本篇:“宁幽隐以远祸兮,孰侵辱之可爲。”幽隐与夭隐同。 汤炳正:伯夷:参《九章·橘颂》“行比伯夷”句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