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眼镜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眼镜蛇yǎnjìngshé

一种毒蛇,体长可达一米多,颈部膨大,有一对白边黑心眼镜状斑纹。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捕食蛙、鼠、小鸟等。

眼镜蛇yǎn jìng shé

一种毒蛇。1915年,在谢洪赉、甘作霖《袖珍英汉辞林》cobra(眼镜蛇)条中,尚无与此对应的汉语名称,只解释说,cobra是“印度之毒蛇”。“眼镜蛇”这词的出现较晚,如1921年《博物词典》:“眼镜蛇: 有毒蛇之一种,产于印度、埃及、台湾,体大于黄领蛇,颈部有如眼镜之斑纹,向敌时,则颈部膨大以示威。”1931年《英汉对照百科名汇》:“Cobra,眼镜蛇。”1948年9月《医药学》复刊版第二卷第五期:“非麻醉性之眼镜蛇毒素多用以止极度疼痛。”

蛇(银~;锡~;花~;青~) 讹带 虵 宅 长虫 茅鳝
蛇类:蛇虺
蛇类的一种:银蛇 锡蛇
白蛇:素蛇
大蛇:蟒(蟒蛇;大蟒;白~;黑尾~)蚺(蚺蛇) 王蛇 王虺 巨蛇 髯蛇 修鳞 埋头蛇
长蛇:修蛇
传说中的大蛇:巴蛇
无毒性的蛇:无毒蛇
几种无毒蛇:锦蛇 盲蛇 游蛇 泥蛇乌梢蛇 乌风蛇 灰鼠蛇 灰背蛇翠青蛇 小头蛇 枰杆蛇 赤链蛇过树龙
有毒的蛇:毒蛇
蝮蛇:蝮(蝮虫) 蝠蛇 反鼻 反蛇 劈歴
几种有毒蛇:蕲蛇 蝰蛇 海蛇 反鼻五步蛇 眼镜蛇 金环蛇 银环蛇响尾蛇 寸白蛇 土公蛇 土虺蛇草上飞 青竹标 竹叶青 饭匙倩
传说中的毒蛇:虺(虺蛇) 蚖
双头蛇:枳首(枳首蛇)
一种青色善跳的蛇:青竹飙
传说中一种会飞的蛇:螣蛇

☚ 爬行动物   传说中的动物 ☛

眼镜蛇

见《广西中药志》。又名膨颈蛇、琵琶蛇。为眼镜蛇科动物眼镜蛇Naja naja(L.)除去内脏的全体。分布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浙江、安徽等地。甘、咸,温,有毒。入肝、肾经。祛风,通络,止痛。治风湿关节痛,半身不遂,小儿麻痹,脚气。浸酒服。眼镜蛇蛇毒主为神经毒,并有溶血作用。其神经毒部分,已分离提纯,称眼镜蛇神经毒(crotoxin),是一个小分子量的蛋白质。蛇毒中的溶血素经提纯后就是卵磷脂酶A(Lecithinase)。蛇毒中尚含细胞毒、心脏毒,多种酶类等。蛇毒有镇痛作用。所含细胞毒Ⅱ对小鼠淋巴白血病L1210、吉田肉瘤、大鼠腹水肝癌AH-13、大鼠骨髓样白血病DBLA-6均有抑制作用,对体内吉田肉瘤等亦有明显抑制作用。神经毒可阻断神经骨骼肌传导。心脏毒对心脏先兴奋,收缩加强,大剂量使心脏收缩紊乱而停搏,心脏毒也有细胞毒作用,在试管内对Hela、KB、吉田肉瘤细胞有抑制作用。眼镜蛇毒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蛇毒可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并可抗炎; 对呼吸窘迫征、肺水肿等有防治作用。

眼镜蛇cobra

爬行纲,有鳞目,眼镜蛇科。几种毒蛇的统称。分布于非洲(大部分种类)及亚洲温带地区。俗称饭铲头、扁头风、膨颈蛇。分布于中国的有两种:印度眼镜蛇(Naja naja)长1~2 m、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也见于中国南方,体长3.6~5.6 m。眼镜蛇头椭圆形,头颈区分不明显。背鳞23~21(19)~15行,尾下鳞全为双行。体色及花纹变异甚大。一般头及体背为黑褐色;颈部膨扁时,背面易见有眼镜状白色的斑纹;躯干背部常具黄白色窄纹,幼蛇尤为明显;腹面黄白或淡褐色。性凶猛,激怒时,体前半部竖起,颈部膨扁,“呼呼”作声。毒牙为前沟牙,含神经毒及血循毒,毒性强。生活于平原、丘陵及山区,捕食鳝、蛙、蛇、蜥蜴、鸟、鼠等。6~8月产卵。眼镜蛇与灰鼠蛇、金环蛇一起浸制“三蛇酒”,供药用。

眼镜蛇

眼镜蛇

蛇目眼镜蛇科眼镜蛇属的1种。有剧毒。中国眼镜蛇有2个亚种:舟山亚种和孟加拉亚种。舟山亚种背鳞颈部21~27行,腹鳞162~182枚,颈背具眼镜样斑纹。产于广东、贵州等10个省。孟加拉亚种,背鳞颈部26~29行,腹鳞182~196枚,全长1~2m。头部椭圆形,颊鳞0,第4与第5枚下唇鳞之间靠唇缘外常有1枚小鳞。颈部腹面有1黑色点斑和1黑横带。头椭圆形,颈部可膨扁,尾较长,约占全体长的1/7。自体中部至尾末端有5~14个白色横纹。栖于山间盆地中的缓坡及平地上,冬眠时有群聚现象,5~6条或几十条在一起。蛇毒系混合毒,每次咬物的排毒干重可达80~200μg。卵生,6~8月产卵,每产10~18枚,经50d左右孵出小蛇。

眼镜蛇

眼镜蛇yan jingsheNaja maja atra

脊椎动物,爬行纲,眼镜蛇科。毒蛇。体长约70~140厘米,全身分头、躯干和尾3部。头和躯干之间不存在明显的颈部。躯干部和尾部之间以尿殖肛孔为界。头部扁平,椭圆形,黑褐色。上下眼睑愈合成1片透明薄膜,覆盖于眼球的外方。躯干部细长,背鳞光滑无棱,斜行排列,腹鳞宽,单行覆瓦状排列,一般为黑褐色,有黄白色环纹15个,头后背面有1对白边黑心的眼镜状斑纹。尾部细圆,雌体较短,约有体长的1/8~1/7,雄体较长,约为体长的1/6~1/5。多生活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温带的丘陵地带及平原也有,捕食鳝、蛙、蟾蜍、其他蛇类和小鸟、鼠类等。毒牙一般1对,长约4~6. 5毫米,前面有沟,沟的上端有1小孔,为毒液流入孔,牙尖处有毒液流出孔。毒液具有神经性毒,毒性极强。另有副毒牙5对。发怒时,前半身竖起,头后背面扁平扩展,眼镜状斑纹更加明显,并“呼呼”作声,有时喷射毒液,俗称“膨颈蛇”。卵生,每年6~8月产卵。我国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均有分布。眼镜蛇是蛇类中进化较高、结构典型的蛇。毒液可供药用,肉可食用。


图295 眼镜蛇

☚ 蛇目   眼镜王蛇 ☛

眼镜蛇

cobr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