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眼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眼镜〈隐〉清末以来天津典当业指数目二。参“道子、眼镜、炉眼、叉子、一挝、羊角、镊子、扒勺、钩子、拳头”。 眼镜yanjing(~儿)戴在眼睛上用来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的透镜,有镜片和镜架:近视~|老光~|他戴着一副变色~|他的~是平光的。 眼镜yǎn jìng戴在眼睛上矫正或保护视力的透镜,用水晶或玻璃制成:贾母歪在榻上,与众人说笑一回,又自取~向戏台上照一回。(五三·1249)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起居部 > 什物 > 眼鏡 眼鏡 yǎnjìng 用以保護眼睛或矯正視力的鏡子。以玻璃或水晶製成,有平光鏡、近視鏡、遠視鏡等。明中葉由西洋傳入我國,起初只有凸光鏡,玻璃製成,用以矯正老人花眼。明末渐多,盛行於清代。國人始以水晶倣製,後亦以玻璃製造。明·吳寬有《謝人送西眼鏡》詩。清·趙翼《陔餘叢考·眼鏡》:“古未有眼鏡,至有明始有之,本來自西域……此物在前明極為貴重,或頒自内府,或購之賈胡,非有力者不能得,今則遍天下矣。蓋本來自外洋,皆玻瓈所製,後廣東人倣其式,以水精製成,乃更出其上也。”清·趙翼《初用眼镜》詩:“相傳宣德年,來之番舶駕。内府賜老臣,貴值兼金價。初本嵌玻瓈,薄若纸新砑。中土遞倣造,水晶亦流亞。”《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又有一個眼鏡匣子……〔賈母〕又取眼鏡向戲臺上照一回。”參閱清·姚之駟《元明事類鈔·眼鏡》。 眼镜yǎn jìng旧时江湖社会谓标旗。《江湖行话谱·行意行话》:“标旗为眼镜。”标旗,今作“镖旗”,参“眼”条之❶。 书房中必备的笔、墨、纸、砚四种常用文具 书房中必备的笔、墨、纸、砚四种常用文具四友 文房(文房四宝;文房四士;文房四友;文房四物) 另见:学习 书写 纸 墨 笔 ☚ 文具 砚台 ☛ 眼镜yǎnjìng初名“僾逮”。也作“叆叇”。用以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的光学器件。由金属、玳瑁、水晶、玻璃等材料制成。明代从西域传入中国。被视其为奇物,不用时盛于布袋,佩于腰际,镜袋便成为一种腰饰。明郎瑛《七修续稿·事物·眼镜》:“少尝闻贵人有眼镜,老年观书,小字看大。”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三:“古未有眼镜,至有明始有之。本来自西域……吴瓠庵集中,有《谢屠公馈眼镜》诗。吕蓝衍亦记明提学潮阳林某始得一具,每目力倦,以之掩目,能辨细书,其来自番舶满加剌国贾胡,名曰叆叇云。则此物在前明极为贵重,或颁自内府,或购之贾胡,非有力者不能得,今则遍天下矣。盖本来自外洋,皆玻璃所制,后广东人仿其式,以水精制成,乃更出其上也。”清厉荃《事物异名录》:“眼镜亦名僾逮,盖用玻璃之类为之。”青城子《志异续编·曾文元》:“生平不用眼镜,亦由性惯。” 眼镜戴在眼睛上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的工具。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迦勒底人就有视放大用具。中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前221)有关于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论述。东汉时期(公元25~220),张衡用透镜研究月亮盈亏及日蚀、月蚀。元代(1206~1368),已利用水晶帮助解决视力不足。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记载,在中国看到眼镜。1268年,英国人R.培根提出制造眼镜的最早建议,并将放大透镜送给教皇克利门特四世用于阅读。意大利人得阿马多的墓碑上刻有:“眼镜的发明者A.D.1317”。1628年,中国苏州吴江人孙云球用天然水晶磨制镜片,并著有《镜史》。在欧洲,最早制造眼镜的中心是意大利威尼斯和德国纽伦堡。1700年以后,开始用光学玻璃制作镜片。1784年,美国科学家B.富兰克林发明了双焦眼镜,把远用和近用的两块镜片装在一个框里。1804年,英国W.沃拉斯顿发现做成前凸后凹镜片可大大减少像散现象。1827年,英国天文学家G.B.艾里为了矫正自己眼睛的散光,做出了柱镜片。1864年,荷兰眼科医师F.C.东德斯又在镜片中增加棱镜,以矫正由于眼肌不平衡而造成的复视现象。1884年,贴片双焦镜片问世。1885年,德国物理学家E.阿贝和化学家O.肖特发展了光学玻璃。1908和1910年,相继发明熔合双焦镜片和整体双焦镜片。1913年,德国von罗尔设计了准光镜片。1947年,英国人K.N.图伊发明仅与眼角膜大小相近的角膜隐形眼镜。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明变焦距(又称渐进焦)镜片。 眼镜 眼镜yanjing用来矫正视力缺陷或保护眼睛的简单光学仪器。矫正视力的眼镜有凹透镜制成的近视镜、凸透镜制成的远视镜和花镜,还有球柱面透镜制成的散光镜。保护眼睛的眼镜有防止风沙的防风镜、防止太阳紫外线照射的太阳镜,此外还有劳动保护所用的防化学药品灼伤、防紫外线、防红外线等各种保护镜。最早在中国和欧洲同时出现了镶入框架并用来阅读的放大镜。1299年,阿玛蒂发明了眼镜,先是矫正远视眼的凸透镜,到15世纪各种眼镜都出现了。1784年,富兰克林发明了可视远及视近的双焦点眼镜,以后还出现了三焦点眼镜。近年又出现了隐形眼镜。 ☚ 老眼 放大镜 ☛ 眼镜 眼镜清末的一种面饰。眼镜在明时由西域外商传入,当时为目力所不及者而用之,形制有柄纽,可合为一,分歧则为二片,掩于目而视之。明宣德时有赐于大臣者,可见其贵重。后来渐成为一种装饰。至光绪中叶,妇女也以戴眼镜作为装饰。 ☚ 耳套 身饰 ☛ 眼镜spectacles;glasse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