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战伤异物
眼部战伤异物有金属和非金属两类。金属异物又分为磁性和非磁性,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随异物的存留部位而不同。
角膜异物 多为爆炸火器粉尘、碎片、砂石、泥土和玻璃碎屑等。异物附着于角膜表面时,有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症状。揉眼可使异物深入角膜上皮内,致症状加重。基质层的异物,早期可无症状;上皮坏死后,异物外露,出现角膜刺激症状。处理时可用小镊取出角膜表面异物。深部异物可在表面麻醉下剔除。多处异物,先取表层后取深层。角膜深层异物摘除法: 磁性异物可沿异物边缘切开角膜用磁铁吸出;非磁性异物可作“V”形板层切开,直达异物,以等渗无菌盐水冲洗,显露异物后摘除,角膜瓣复位,滴抗生素液,包扎3~5日。
眼眶异物 多为金属碎片,其中铁、铝等金属不产生反应,铜质、木屑类异物可引起感染。早期表现有局部水肿、眼球突出、头痛等。如伤及眼肌,则出现复视。伤及眶上裂、可使眼球固定。伤及眶尖及视神经,可并发眶尖综合征。眶内有异物时,可并发眶内气肿、出血和感染,有时可形成窦道。诊断眶内异物,除伤史与体征外,主要依据X线摄片及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眶内异物可在X线直视下,将探针伸入原伤道探明后,仔细分离取出。定位不准的深部异物,严禁盲目钳夹。有些眶内异物对眼无损害者可不取出。
球内异物 球内非磁性异物,轻者初期可无症状,如并发色素膜脱出则出现明显的视力减退甚至失明。损伤程度取决于投射物大小、速度、形态和部位。大弹片产生大裂口的眼球穿透伤甚至眼球破裂、毁损。小弹珠伤口小,创缘较整齐。经角膜穿入的小异物仅引起微痛、流泪、畏光及虹膜睫状体刺激症状,角膜伤口呈线性混浊。晶体异物可呈局限或完全混浊,破口小时皮质不脱出,大者可有大量皮质进入前房或玻璃体内,引起严重并发症。异物进入球内,重者可引起玻璃体大出血,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及球内感染。轻者屈光间质透明,检眼镜可见眼内有黑色或反光的金属异物,附近有出血及渗出物。动能大的异物,可穿透对侧巩膜,形成双穿孔。异物是引起眼内感染的常见原因,先发生眼内炎,继而可发展为玻璃体脓疡及全眼球炎。铁质异物在球内可产生氧化铁,并与组织蛋白结合产生不溶性含铁蛋白,称铁质沉着症。常见有两种,早期在异物周围产生铁锈是直接铁质沉着症,晚期可发展为间接铁锈症,铁锈经玻璃体及房水扩散至眼球各部,使角膜、虹膜的前层及其肌肉、滤帘、睫状体上皮细胞、晶体上皮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等出现退变。裂隙灯下角膜周边基质浅层呈棕黄色锈斑,虹膜及晶体囊下有类似改变。眼底可见视网膜周边有多角形色素沉着,黄斑区有色素点,视网膜动脉狭窄。铜质异物可产生铜屑沉着症,含铜量达85%的金属异物可引起急性化脓性眼内炎。铜经氧化变为铜锈,由眼球后极向前移动,使铜离子扩散到眼球各部,在角膜后弹力层周围形成黄绿色环,晶体呈现葵花状内障,玻璃体后部有红棕色闪光小颗粒,视网膜静脉干支及黄斑区有金黄色发亮颗粒。
在一线医院,不宜随便取出嵌入眼球的异物,以免眼球内容脱出,加重损伤。对新鲜巩膜伤口,麻醉后可用磁铁在伤口处试吸,若吸出异物,随即取除;如无异物,不应再试吸,仔细修复脱出组织,立即缝合,注射抗生素。待条件许可时,再在准确定位下手术。球内异物摘除术可按以下原则和方法进行:前房及虹膜异物,可由前径从角膜缘切开取出,异物嵌入虹膜不能分离时,可将虹膜一并剪下;异物多而小,又无刺激时可暂不处理;晶体完全混浊,囊膜伤口已愈合时,可暂不手术,待日后行囊内摘除术,如异物在晶体内,亦可同时摘出。如晶体前囊已破,先用磁铁吸出异物,再吸出晶体皮质。对晶体透明且伤口已封闭者,可暂不手术;磁性异物可经扩瞳后用电磁铁吸至前房,随即缩瞳切开取出异物,以防晶体内障扩大。后径取出法适用于玻璃体及球壁内异物。磁性异物根据定位结果,在玻璃体者,于睫状体平部作切口。球壁异物可先在巩膜上试吸定位,然后切开巩膜吸出,电烙或冷凝切口止血。非磁性异物,用方格定位,切开巩膜直视下摘取。如果异物在玻璃体内,可用爪式异物钳在直视下或眼底镜下摘取,在睫状体平部切开进入,亦可采用玻璃体手术摘除。术后滴散瞳药,结膜下注射抗生素,全身及局部用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类药物。